EN
https://www.gov.cn/

重庆渝中: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2016-12-18 07:54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保护修缮复建结合、文商旅融合、业态业种复合——
重庆渝中: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经过修缮后的重庆药材公会旧址。本报记者 吴陆牧 摄

各种砖砌图案、灰塑吉祥杂宝、拱形西式门窗……走进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白象街传统风貌区,一栋巴洛克风格的三层洋房首先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修缮后的重庆药材同业公会旧址,也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建筑。”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谢果介绍,药材公会始建于1926年,该旧址外观原有的侵蚀、变色部分都已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复原。

白象街是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历史上一度是重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今,这里依旧保存着包括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江全泰号、李耀庭公馆在内的11处文物古迹。怎样才能让这条历史老街重新绽放光芒?渝中区的做法是,以保护修缮复建结合、文商旅融合、业态业种复合的思路,在不改变建筑主体和形态的前提下,对老建筑遗址进行修缮,恢复其原来的肌理和风貌。同时,结合商贸业发展,对街区的定位和业态布局进行重新设计,推进文脉传承与商业繁荣的双赢。

白象街的保护性修复建设仅仅是渝中区传承历史文脉的一个剪影。渝中是重庆的“母城”,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在这块面积不足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不可移动文物200多处。平均算下来,在渝中区,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超过10处的历史遗存。

一边是文物密集,一边是老旧城区改造亟需加速推进。如何统筹好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城市改造中更好地改善民生、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保用并重、传承创新,这是不变的原则。”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综合部部长唐嵩说。据介绍,渝中区近年来投入财政资金超过7亿元,先后完成状元府旧址、鹅岭抗战遗址群、中共南方局旧址等20多处文物修缮,打造出了湖广会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中四路民国风情街等亮点工程。

在渝中区传承复兴传统历史的行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下半城”的建设。“下半城”是重庆“母城”所在地,也是整个重庆古建筑群落和历史文物遗存最集中的区域。受发展条件制约,“下半城”发展相对滞后,一直存在城市基础设施“老”,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弱”,产业能级“低”等问题。2015年年初,渝中区正式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整合资源协同推进“下半城”区域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等工作。谢果告诉记者,历史文化资源是“下半城”最大的优势,“以文为魂、以文建城、以文聚商、以文兴旅”是“下半城”的发展主线。据介绍,“下半城”建设发展规划已经出台,将在对区域内61处文物进行修复与保护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十八梯、白象街等6处传统风貌区和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

渝中区委书记陶长海表示,保护好母城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让市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不仅是历史责任,更是渝中区落实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担当与实践。据了解,渝中区当前正在全力打造20个传统老街区和10个特色老社区,把渝中带有历史文化符号的资源充分保护和利用起来,让现代与传统相得益彰。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