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二十四节气认知渐淡 专家呼吁亟待保护

2016-12-21 16:4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李亚红)中国民俗学会20日举行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探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路径,让民俗和非遗保护学者忧心的是,当下很多人对二十四节气价值认识不足,珍视不够。21日是冬至,此后天地间阳气开始回升。不过,要提升二十四节气的“阳气”,应拿出有效措施并付诸行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这是中国人认知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历经千百年,二十四节气仍鲜活地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是人们理解自然变化,并据以安排日常行动的重要参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地方的节气传统正在消减,年轻人对节气的认知逐渐淡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记功能以及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在弱化。”民俗学专家、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勃说。有专家甚至尖锐地提出,当下除了那些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民众,这样一套时间经验和实践体系意义何在?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易,传承保护之路更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申遗成功是走向保护的又一次出发。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说,节气本来是生活的一部分,要传承就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利用节气开展饮食、养生等各种活动,让它深深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实践中。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毕雪飞曾长期在日本留学。她说,日本对待二十四节气的做法值得借鉴。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更多的是以民间节日的形式进行传承实践,其他方面比如文学领域也有关于节气的大量表达。

“所有中国人都应当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者、保护者和实践者。”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说,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等都应行动起来,其中基层社区、年轻人和儿童更是该遗产项目代际传承的重要力量。农学、民俗学等专家将为中小学生编写二十四节气知识读本,提升年轻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其实,二十四节气里的每个节气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施爱东说,希望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唤起人们对已遗忘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寻回这些“冷知识”不仅有助于让生活变得更诗意,也为更好地洞察历史找到“理解的钥匙”。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