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从“网上点单”到“市集交易”:上海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2017-02-17 16:3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记者 孙丽萍)公共文化配送是直接关系老百姓文化生活满意度的工程。在上海,“政府配送、百姓点单、社会主体提供服务”早已形成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配送的有效模式。鸡年伊始,一场红红火火的“公共文化配送交易市集”又鸣锣登场,宣告上海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

17日一早,作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100多个摊位同时“开张”。“摆摊”的是从上海社区和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社会主体中筛选出的“百强”,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京、昆、越、沪、淮剧到时尚的艺术展览、摄影、花道、茶艺、非遗无所不包。“逛街”的则是上海各级公共文化配送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挂着“市民体验团”牌牌的上海市民。

这些市民代表的任务,就是来“提前尝鲜”。在各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场馆网络“一键下单”采购服务之前,先来品一品“菜式”、尝尝口味到底“鲜不鲜”。

鸡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吉祥物——鸡。在一个非遗摊位前,200多张棕叶编织而成的红冠“大公鸡”,为棕编艺人马群带来了人气。面对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马群颇为自信,滔滔不绝地介绍已有千年历史的棕编艺术。近年来,他已经走进全市数十所中小学的艺术课堂以及社区文化中心,现场让人们体验这一度濒临失传的本土手工艺。

百米开外,上海青果巷子传统文化促进中心的创始人晋姐正与一位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互刷微信,交流哪些课程更符合“点对点”的需求。

去年刚刚加入上海市文化服务配送的“青果”今年特别推出青年手工匠人进社区活动,提供更具创意的手工体验。“例如,市民上完一堂剪纸课,作品马上就可以被熨烫到衣服上作为装饰,而且不怕洗涤;体验完‘点翠’,首饰盒里又可以多一样小饰品。”晋姐说,“青果”走在前面,负责去寻找那些有使命感、有公益心的年轻匠人,把他们拉到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队伍中。而这些对传统文化而言“承上启下”的年轻匠人,也非常珍惜与市民面对面传承的机会,“因为他们都有着传统文化的情结”。

“以往在网上看文字、图片和视频下单点菜,跟着感觉走,但总有雾里看花之嫌。现在亲身来逛一逛、聊一聊,对接一下,回去再下订单心里就有把握了。”长宁区新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王菁华对记者说。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介绍,此前,通过文化上海云,33万人次上海市民参与投票选出了上海公共文化配送的“百强”主体。百强产品直接签约进入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接受2017年社区点单。

而从以往的“网上下单”到如今“集市洽谈”,萧烨璎认为,此举可以进一步优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更精准地提供给市民多样、多态、新鲜、丰富的文化艺术享受。

“基层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文化服务?网上点单能否完全满足基层百姓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蒯大申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而上海正在先行一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已形成“线上点单”、网络评价机制、公共文化云推广、展示和效果反馈等整套体系,“线下市集”将进一步优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效率。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