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财政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

2017-04-10 07:42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取消财政重点支出挂钩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财政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指出,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等各方面支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决不能让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要加大力度清理盘活沉淀的财政资金,从体制上解决“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确保公共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财政收入吃紧,但重点支出不能紧,比如,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但教育支出增长6.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3%……那么钱从哪儿来?怎样花得更好?

各部门都认为自己工作重要,想多分财政“蛋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财政收入增速减缓了,我们可以通过赤字、债务来支撑财政支出。显而易见,扩大政府债务短期走几步是可以的,长期走行不通,那样会导致财政风险迅速扩大,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此路不通,我们面前还摆着一条明路,那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但要做到却阻力重重。因为每个部门都觉得自己负责的工作最重要,钱就应该花。这样一来“刀刃”太多,“好钢”根本不够用。

“财政资金分配年复一年,都是在上年基数上再增长,就形成了现有的支出结构僵化。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方面财力紧张,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钱花不出去。”刘尚希分析,正是由于利益的固化,才使得现在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遇到了层层障碍。

比如,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通过各个部门按“条条”下达到地方的。对地方来讲,这些“戴帽”下来的钱要专款专用,要把这些资金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十分困难。

纵向看如此,横向看也是一样。比如,财政支出存在多年的“挂钩”机制,2015年教育、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等7项挂钩的支出,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这个钱基本上也是固化了,每年财政都要按比例“切钱”。相关部门拿到钱后,再去“因钱设事”,想方设法把钱花出去,花不出去的钱就会趴在账上“睡大觉”。

刘尚希认为,如果整个国家的财政资金碎片化,分散在各个部门,不能统筹使用、不能有增有减,这不仅影响资金使用绩效,还会影响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深化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财政的钱才能用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取消财政重点支出挂钩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层面已通过审议,接下来就是走法律修改程序。通过脱钩解决固化格局,有利于科学地安排重点领域的支出,使支出更好地符合实际需要。

“支出固化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根本提不到优化。当前亟待解决的,是要把固化的格局调整到正常的格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认为。

把钱用在刀刃上,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实施支出经济项分类改革。现在一看预算,都是发展改革事务,支出年年增长。但预算里列的这些钱具体到底花在哪儿了?有多少给人员发工资,多少做投资建设,基本上搞不清楚。一个主要原因,是支出没有进行分类,钱都是捆在一起的。

还有,去年中央基建投资大概5000亿元,但全国财政收入是15.95万亿元,这里面真的只有5000亿元用来搞建设吗?其实,还有很多资金是各个部门通过专项的形式使用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重复建设?这些资金应当如何统筹使用、统一管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专家建议,预算分类改革试点应尽快在中央与地方全面推开。推开之后把预算拿出来,再分析投资的钱投到哪里了、效益如何,才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才能把收入和支出更好匹配起来。

支出固化,还包括支出方式的固化。比如政府支持企业搞研发,直接给企业补贴,这种补贴可能是有问题的,但是已经补成习惯了。这样的支出方式也要改,别让国家的钱打了水漂,甚至给权力寻租提供空间。(记者 李丽辉)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