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闻办就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
举行发布会

2017-05-11 13:47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负责人介绍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摄

主持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中国银行业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并对相关的项目提供了大量银行服务,这方面的情况大家很关注。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银行业支持或参与“一带一路”的举措和成效,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丁向群女士,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先生,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先生,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潘会长作介绍。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潘光伟感谢胡局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关心。按照今天发布会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情况,随后再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目标是共同发展,理念是合作共赢。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优势,向620家中外银行会员单位发出了《中国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书》,引领银行业从优化海外布局、促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合作等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座的四家银行是其中的代表,发挥了表率作用。

第一,加强规划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主动设点、走线、联网、布局,完善跨境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筹建设立伦敦代表处,牵头筹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即将成立。“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在中资机构“走出去”的同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也在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6年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20个国家的54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6家子行、1家财务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处。

第二,提升跨境融资能力。中资银行制定多项信贷政策及措施,通过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导信贷投放,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多个领域。仅2016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充分利用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开行的国际业务规模在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名列前茅;中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亿美元,跟进境外重大项目420个;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41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3372亿美元;建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了180多个“走出去”重大项目,信贷规模900亿美元;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如中信银行储备“一带一路”项目超过300个。

第三,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中资银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中外资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一是配套服务。为“走出去”企业跨境贸易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为跨境投资提供财务顾问、并购搭桥、股权融资等投行服务。

二是撮合交易。中资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境外分支机构信息渠道优势,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布局的时间长,覆盖面广,同时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通过跨境投资洽谈会的形式,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技术、有品牌的中小企业“请进来”。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中小企业有技术、有品牌,但缺少市场,中资银行发挥作用,把他们“请进来”。帮助企业寻找市场空间,实现全球资源、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的互联互通。

如去年五月,我在陕西工作期间,参与见证了中行在陕西举办的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洽谈会。投资洽谈会的主题是“跨境撮合新平台、助力中小新发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境外企业以及陕西省内近500家中小企业现场参会,先是在线上,有合作意向的再请到陕西西安。我记得那天有六百家企业坐在长桌面前谈融资需求、谈合作意向,中国银行提供融通资金服务,还有小语种的翻译服务,仿佛最早时期银行家坐长板凳交易经营的景象,是银行业不忘初心、支持中小、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三是管控风险。帮助客户合理地评估风险,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掉期等衍生工具有效对冲风险。企业怎样规避汇率利率市场风险的波动,我们银行利用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帮助银行套保,掉期,有效对冲风险。中资银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断打造开放合作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未来,中国银行业将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继续打造“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方面的主干线、主渠道、主动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潘会长热情洋溢的介绍,下面我们请国家开发银行的丁行长作介绍。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丁向群。中国网 宗超 摄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丁向群大家好,非常高兴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开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行以坚持市场化运作、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模式,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是中国中长期投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开行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16年底,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余额超过1100亿美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能源资源、社会民生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开行,谢谢!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丁行长,下面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先生作介绍。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孙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中国进出口银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1994年成立以来,积极履行政策性职能,为推动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我们已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了数千个项目,有效地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一带一路”建设与进出口银行的职责非常吻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进出口银行支持“一带一路”项目1200多个,签约金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各项业务优势,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孙行长,下面请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先生作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张红力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大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方面,工商银行是全面支持、深度参与的,目前已累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12个,承贷金额674亿美元,同时还拥有3372亿美元的项目储备。工商银行将坚持开拓创新、扎实践行,为“一带一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综合化金融支持,成为中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金融合作伙伴。谢谢大家。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张行长,下面请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先生发言。


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银行副行长 许罗德各位媒体朋友,中国银行向大家问好。中行有百年的历史,特色主要是国际化、多元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我们把它叫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们跟进的“一带一路”的大型项目有460个,提供的授信支持是680亿美元。我们算了一下,由此撬动的投资超过了4000亿美元。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中有几个首创:第一,首创“一带一路”的主题债券,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发行3次,一共发行了76亿美元。第二,首创了“一带一路”高级金融研修班,通过非官方渠道为一些国家做培训。第三,首创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就是刚才潘会长讲的。第四,首创“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指数。当然还有很多工作,我简要概括一下。

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许行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按照惯例说明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国新办就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注意到今天除了潘会长,还有国开行这样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还有进出口行这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两家大型商业银行。我的问题是,在服务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各自的优势在哪?你们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上会不会有一些竞争和相互的合作?谢谢。

潘光伟非常感谢你这个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涉及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一带一路”沿线整个投资的主体有“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较多,但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二是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较少。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所以需要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一样,在支持“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特点、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补、优势特色明显的开放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长期的、市场化的、互利多赢的金融保障支持。

开发性金融机构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期限长,开发银行在支持境内外的“两基一支”的建设上发挥了独到的作用,而且是保本微利,不需要政府的补贴。国开行这些年包括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投资的项目总体来说情况都是比较好的,不良率也比较低。再有,国开行的资金是政策性、开发性的资金,具有先导和示范作用,也有人才技术优势。国开行可以带动其他资金和民营资本跟进,这是国开行的优势。

商业银行的优势可以利用筹集资金渠道多元,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行专项的理财计划,也可以向全球发行债券。刚才许行长介绍了,中行发行的“一带一路”专项债吸引了国际资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商业银行在当地经营时间长。中行作为百年老店,本身有机构,网点覆盖的优势,风控的技术比较强,它和开发性银行是各具特色、综合互补的角色。在今后“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还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开展新型的国际投融资模式,吸引国际资本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同国际上的多边、双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像世行、亚开行增强联动,同时更好地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注重跟国际上的金融中心联系,跟香港金管局多年来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每年有四季培训班在香港金管局或者港交所举办。同时我们也把香港的银行家请到内地来举办经济金融研修班,向他们介绍“一带一路”的愿景和构想。去年在银监会和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业协会还举办了香港银行家在西安的“一带一路”的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我了解,香港在金管局专门设置了“一带一路”推进办公室。

今年年底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计划在伦敦设置代表处,做好沟通、协调和各种信息的共享工作,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行业协会和瑞士银行协会每年举办“中瑞金融圆桌论坛”,前不久瑞士经济部长阿曼带着瑞士的银行家来中国,还商定今年的“中瑞金融圆桌论坛”主题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有金融科技的应用。

丁向群正如刚才潘会长所说的,开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是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关系。刚才您问到开行在“一带一路”当中有什么优势,潘会长刚才也简要讲了一下,我再作一个补充。开行的优势一是我们长期致力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样便于做好政策的对接。

二是开行以国家信用为依托,能够筹集到长期、稳定的金融资金,能够匹配“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大额长期资金需求。

三是开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是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在过程当中,我们遵循国际的惯例和市场规则,在项目中注重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

四是保本微利,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样便于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

五是开行还有一个特点是规划先行,推动和所在国的规划合作,能够为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融智支持。

六是开行拥有国开金融、国开证券、国营租赁等专业化子公司,能够为“一带一路”提供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七是通过先期搭建完善的市场制度环境和信用机构,能够起到引导商业资金和其他各类社会资金后续持续进入,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开行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这个优势,我们支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和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包括设立中国-东盟的基础设施、中哈产能合作等专项贷款集中支持特定区域和行业的重点项目;发起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和东盟国家银联体等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共同支持区域类的项目建设;发起设立了中国-阿联酋基金等六支“一带一路”建设的股权投资基金,给项目提供直接的投资支持。

另外,加大交流培训,这也是开行特色,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我们举办了200多次的国际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4000人次参加了交流培训。开行还设立了奖学金,累计资助18个沿线国家留学生147人次来华学习。

总之,开行还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谢谢。

孙平“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项目都是投资期限长、商业回报低,社会意义大于经济利益,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政策性金融参与到里面。政策性金融特别是进出口银行的“两优”贷款一旦进入以后,开发性的金融也愿意进来,商业性的金融自然也可以进来,这样可以起到风险分担的作用。所以,我们之间的业务互补性特别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合作,最近我们在埃及等国家跟开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都有了良好的合作,优势互补,现在我们合作得很顺利。谢谢。

张红力我同意潘会长和刚才两位行长的介绍,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合作的关系。其实工商银行与工农中建交、开行、口行在“走出去”当中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合作,其实我们的合作不局限于国内的银行,跟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合作也非常多。例如我们最近做的莫桑比克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和韩国、法国、意大利的银行和信用保险公司以及数十家国际上的银行来进行合作,我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合作的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一带一路”更多的是代表国际上的合作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的态度,这种合作的哲学代表着整个“一带一路”的精神,工商银行在工作当中也践行着这种精神。

工商银行支持“走出去”,有什么自己的特色呢?第一,因为我们公司客户大概500多万,所以我们客户基础比较多,对客户比较了解,这是我们的一大强项。第二,整个国际网络在40多个国家,很多地区,上万人在海外工作,所以我们对当地的市场非常了解。第三,工行抱着合作的态度,不仅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环保顾问等多方面都有合作,使我们对当地的市场的风险评估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第四,工商银行整个金融产品的提供是非常全面的,是系统、综合的。第五,我们这些年建立的专业的团队和我们整个工作的流程,使我们在“走出去”过程当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项目当中能更好地把控风险。因为毕竟工商银行是商业银行,我们希望我们的投资、融资能够带来好的回报。

许罗德实际上今天发布会的安排就体现了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今天是“1+4”,银行业协会加四家银行,一家政策性银行,一家开发性银行,两家商业银行,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并重,这是我的一个感想。

中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确实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特色,我前面说的中国银行两个特色,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多元化。因为中国银行的国际化起步比较早,90年前就开始“走出去”了,确实有很多的积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为了服务“一带一路”,我们一方面加大了机构的设置力度,到现在已经在全球51个国家设立了600多家海外机构。同时,我们加大了和同业的代理合作,现在有1600多家代理行,覆盖了179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现在加快了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人民币清算系统,能够实现7×24小时全球人民币的清算。2016年,中行的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到312万亿,这是发挥我们的国际化优势。

二是中国银行多元化的优势。中国银行拥有商行、投行、基金、证券、保险、租赁,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为了“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充分发挥这个优势,通过授信撬动更多投资;通过投行带动企业兼并和收购;通过境内外债券的发行,使资金向“一带一路”沿线集聚;通过投资咨询、利率汇率的管理,包括保险的保障为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和特色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国新办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宗超 摄

纽约时报记者我想问一下,中国现在一方面对资本外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又为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在有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资的项目,你们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形成平衡,如果确实已经形成了平衡的话,你们的重点,是不是贷款都提供给“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因为你们在提到具体项目当中都是包括了像马来西亚和印尼这种海上的国家,而没有在中亚的国家。

潘光伟非常感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问得很好。我想我们已经基本上做到两方面的平衡:一方面平衡了限制资本外流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在陆路和海路的建设基本上也做到了平衡。

先说第一方面的平衡。我们最近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机性的境外投资,比如说炒房地产或者风险度较大的并购或海外投资,但是我们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并没有限制,打开的窗户不会关上。

再说第二方面的平衡。刚才我们几位行长介绍的是“海上丝绸之路”投资情况,一会几位行长还会介绍在陆上沿线国家投资的有关情况。

孙平进出口银行在境外的贷款,目前来讲还是比较均衡,因为我们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规划和计划,都是按照规划、计划来进行的。目前为止进出口银行支持的一些项目没有因为资本管制影响对外放款。

张红力首先工行“一带一路”项目在外汇使用方面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一切都在正常进行当中。第二,你说的海上和陆上的问题,全球的GDP大概80%集中在沿海区域,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贷款量超过陆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工商银行来讲,其实我们陆上整个资金支持是高于20%比例的,具体的项目我下面可以给你提供。

许罗德我补充一下,首先我给大家说一个数。到现在为止,中国银行4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授信是680亿美元,到年底,中国银行“一带一路”的授信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这说明信贷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对正常的、有资金需求的项目,我觉得影响很小。

在中亚,实际上中国银行还是有不少项目的,在整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只要有合理的市场需求,我们都应该是全力支持的。谢谢。

人民网记者我们知道,理论上,中国的投资可以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但是据说中国的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有一些附加条件,相关项目必须由中国企业或者劳动力来实施,不知道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谢谢。

潘光伟非常感谢您的问题。刚才有的行长也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期限普遍较长,资金回收周期更长,部分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我们要区别对待,进行有效筛选、合理评估,分类施策。对一些政策性项目,需要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按照国际惯例,该托底的要托底,该贴息的要贴息。但是,根据权责一致、利益对等的原则,该增加附加性条款的也有附加性的条款,这也是国际上的惯例。对于商业性的项目,要按照市场化、可持续的原则,确保以互利共赢和项目自偿的原则运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授信、尽调和融资,我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走的越长、越稳、越远越好。

孙平首先,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作为官方出口信用机构,进出口银行支持的项目原则上由中国企业来进行实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此外,我们也有其他的做法,比如由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共同组成一个联营体,也有的中国企业把项目拿到后分包给当地企业。

关于劳动力的问题,这个是没有限制的。应该说劳动力的使用是一种企业行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进出口银行所支持的项目主要的劳动力都来源于当地,我们可以到项目现场去看一看,你看到除了少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中国人外,大部分都是当地人。所以进出口银行支持的项目也有效地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丁向群在开行提供的国际合作贷款当中,确实有不少项目是由中国企业进行工程承包的,由中国企业进行工程承包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为中国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劳动力、建设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更能满足建设方和融资方对于项目按期完工、控制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不是开行贷款的必要条件,开行对此完全持开放的态度。至于您刚才谈到的中国投资理论上应该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确实是这样,我们很多的国际合作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民生的改善。

我举一个例子,开行支持的印尼年产30万吨镍铁冶炼项目,开行提供了3.84亿美元贷款,2015年4月,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开行又为后续项目以及配套电厂提供了融资支持。截至今年4月,项目为当地创造了1.1万人的就业机会,另外为当地贡献税收超过1.1亿美元,并带动当地出口超过1.3亿美元。如果媒体朋友有兴趣,可以跟踪一下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这样由中国企业支持的、当地的政府和百姓有极大的获得感和受到极大欢迎的项目确实非常多。谢谢。

主持人 胡凯红中国的投资扩大当地居民就业不是理论上,是实实在在的。

潘光伟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分支机构都雇佣了当地大量的员工,而且有的还被东道国评为最佳雇主。

路透社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的,首先,有经济学家说现在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向一些国家提供的贷款,实际上加剧了对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对这种说法您怎样回应?第二,你们发放的贷款刚才说的余额是2000亿美元,在这些贷款当中,它们主要是通过优惠贷款还是政策性贷款。第三,你们有没有预估过,在发放的贷款当中,有多少比例的贷款在未来几年当中有可能会成为不良资产?

丁向群一直以来,开行秉持开发性金融理念,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关于您刚才谈的,我们也注意到了,有媒体提出,贷款是不是加重了部分项目所在国的债务负担,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有失偏颇的。首先,从开行的角度看,开行的贷款十分注重项目的自偿性,主要是以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所以并未增加项目所在国财政负担。刚才我介绍了开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模式,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来进行运作,我们在自主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是选择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了良好的现金流,还本付息正常。

其次,对少数主权类客户的贷款,开行对合作国的财政状况和主权信用等级等方面是有严格要求的,对这些国家的授信额度以及贷款集中度等有着严格的限制,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把住债务风险。另外,对于一些重债穷国的贷款,都是在IMF控制的贷款额度之内,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贷款条件也与IMF的要求一致。

关于债务问题,我还想说一点,我觉得这个需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由于储蓄、外汇存在的“双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都面临着资金缺口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贷款能够弥补它的资金缺口,并且随着贷款项目的建设完成,可以给当地带来很好的效益,对当地改善民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有有益的。

孙平对于刚才这位先生提的第一个问题,进出口银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一些国家的债务,如果给他的贷款太多、负债太高,将来确实有债务怎么可持续的问题,所以进出口银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对每一个国家都设计了一个债务上限,当贷款接近上限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握放款的节奏,认真评估每一个项目。但并不是说达到上限以后就不支持了。我们认为债务的可持续要建立在经济的可持续上,如果你不帮它把经济发展上来,那么将来它的债务也是很难持续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这些特殊国家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的项目、经济效益特别好的项目,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当然,我们在风险防范方面也是采取了周全的措施。

回答你第三个问题,不良贷款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对防控不良贷款风险还是有信心的。

你讲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中的政策性和商业性比例问题,进出口银行的贷款主要是政策性贷款,以“两优”贷款等为主。同时我们还有一些自营性贷款,但这些贷款也都是配合政策性贷款、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去执行。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现在我们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还有大银行投入到了“一带一路”的金融服务当中。我想问,中国的银行是计划如何和他们展开有效的合作?谢谢。

潘光伟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银行业服务中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精诚合作、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有效利用全球资金,共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刚才我也说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不仅仅需要加大投融资的合作,还涉及大量的配套金融服务,包括代理行关系,银团贷款、资金结算和清算、项目贷款、账户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都要求中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一直致力于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构建银行业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沟通协调机制。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外资银行委员会,包括17家外资银行,还有银团贷款委员会,包括78家会员单位。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和个体是完美的,但是通过中国银行业协会这样一个大平台、大家庭,进一步增强了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机制。

刚才几位行长也都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再请中行、工行两位行长补充补充你们跟境外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或者和当地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的具体案例。

张红力“一带一路”确实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确实是银行之间和金融机构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原则。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在做约旦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跟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跟世界银行的IFC,又跟世界银行旗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就是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一起来合作把这个项目做好。为什么合作是大的原则,就像刚才记者朋友问的,因为有些方面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怎么样通过多方位、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共同分析,使整个项目的风险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在这方面,工商银行始终坚持商业银行的信贷原则来做,工商银行整个“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项目风险控制非常好。同时,通过和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把整个资金更大地撬动起来。例如到一季度末,工商银行通过筹备全球银团,联动其他的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一起来做,撬动了大约1200亿美元的非本行资金投入到“一带一路”项目当中去,有效地拓展了“一带一路”当中外币资金的融资渠道。

同时,工商银行推出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境外人民币融资、跨境人民币租赁、境外人民币债以及熊猫债承销发行等产品,建立了横跨了亚、欧、美的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使在“一带一路”当中的资金融通能够比较畅通。谢谢。

许罗德我给大家讲一个开发性金融加商业金融加信用保险的案例。赞比亚缺电,它们想要建一个燃煤电厂,电厂规模是2×30万千瓦。那投资方首先要解决煤炭的问题,所以他通过开发金融的方式获得了煤矿若干年的开采权。同时,中国银行和一些商业机构为电厂和输配电设备的建设提供融资,和工行、渣打、巴克莱一共六家银行提供商业性融资,解决发电、配电、送电的资金来源。然后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险。这样开发性金融加上商业金融加上出口信用保险,形成这样的一个组合,就解决了赞比亚电厂的建设问题。所以这样的合作方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模式,我觉得可以不断地复制、推广。谢谢大家。

日本NHK记者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一带一路”有什么作用?谢谢。

潘光伟非常感谢你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是一个自然的、渐进式的过程。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银行,我们会把您的意见和建议也带过去,可能由他们来回答更具权威性。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银行业支持了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一直缺乏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能不能请潘会长介绍一下我国银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支持企业储备项目的整体情况。另外,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银行业又是怎样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谢谢。

潘光伟非常感谢您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比较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至于刚才你提到银行业究竟储备了多少项目,我们也在进一步地在调研、了解。

我们银行业积极对接国家的重大项目,比如说,对接发改委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PPP项目,有来自央企和地方申报的项目44个。从地区分布来看,已经覆盖了五大洲,涉及25个国家;从项目内容看,覆盖了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信息化及环境保护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具体请在座的几位行长介绍一下各自项目的储备情况。

丁向群我先回答一下,“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我大体地跟您讲一下,我们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备的外汇项目500多个,融资总需求达3500亿美元,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中资企业“走出去”、能源资源、社会民生等领域。对于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资金来源很关键。开行是一家债券银行,通过发债的方式可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资金,这也是开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关于社会资本对“一带一路”表现出兴趣并主动参与,我们也注意到了,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开行也非常愿意和各类社会资本加强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谢谢。

许罗德资金来源是“一带一路”的焦点问题,资金需求非常大。我和大家分享下中行在这方面的做法。因为传统的资金来源就是客户存款和同业拆借。但是现在在筹措“一带一路”的资金方面,中行采取了很多新的渠道。

第一,我们帮助政府和企业筹措资金。帮助一些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比如英国、匈牙利、波兰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还有一些企业发债,都由中国银行承销的。2013年以来,中行累计在境外承销各类债券折合人民币9100多亿元。

第二,中行自身筹集资金方面,也通过发债的方式,累计发行中长期债券191亿美元。其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发行了3次,共计76亿美元。这样的发债方式,把全球的资本和投资者吸引到“一带一路”里面来,把“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点燃起来,让大家重视这个事情,关注这个事情。

第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近年来我们尝试利用PPP的方式。最近我们和西非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就是通过PPP这种方式,进展的比较顺利。我想未来PPP也会是“一带一路”资金筹措的一种重要方式。

张红力工行的项目,刚才储备项目已经说过了,我们有400多个,大概3300多亿美元,其实这么多的项目,真正最后不会每个都做成功。因为整个项目进行当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有很多的风险。但是这么多项目确实比前几年增加了很多。我们现在储备的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单体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原来是几千万、几个亿的美元,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10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项目,单体规模在扩大。第二,这些项目对当地经济乃至对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第三,我们这些项目参与方越来越多,原来单独的是中资企业,现在有中资的,也有外资的,而且是来自世界各地,不仅是亚洲或当地,来自美国、来自欧洲都有参与。第四,我们的合作方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刚才我举了我们跟很多欧洲的银行、美国的银行,跟其他一些地区的国际银行合作的情况。第五,项目的执行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对我们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但我们有信心把这些事情做好。

凤凰卫视记者想问一个关于风险的问题,刚刚各位行长都提到。问一下在最近几年投融资的实践当中,大家认为最大的风险在哪里?现在一部分的风险敞口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覆盖,想问一下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可以来规避这些风险?谢谢。

潘光伟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银行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既是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信用风险,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项目期限比较长,投资需求量大,部分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期限都比较短,有的5-10年,所以存在着一定的期限错配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情况不太一致,有的企业履约还款的能力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有信用风险。

第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不一致,这样,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国际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变动比较大,对银行业管控市场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三,是合规风险,随着我国的银行业“走出去”,可能面临更多的是如何遵守国际监管规则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监管机构对一些国际性的大银行都开出了天价的罚单,所以对我们的银行业来说,我们“走出去”更加要注重遵守当地和国际上相关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特别是反洗钱、反恐等方面的监管规定。

潘光伟但是我觉得,对风险要辨证看待,银行业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记得2003年银监会成立,有的境外媒体预测,说中国的银行业从技术上来看接近破产的边缘,但经过这些年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剥离不良,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注入资本金等一系列的举措,中国银行业在跟风险赛跑的过程中,我们走赢了,我们的银行业资产现在规模是232万亿元,今年银行业的整体不良率是1.91%,比去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是1.74%。

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在应对风险方面,我们国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这么几个独到的优势。第一,我们有体制上的优势,国家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的机制,可以整合各种资源。第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在同风险赛跑,在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成长壮大了,我们的体制或者银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不是僵化的,我们具有较好的矫正、纠错机制。第三,这些年我们银行业有非常好的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的技术。像银监会,在香港金管局的协作下,有一个非现场1104的监管系统,一个很好的监管系统,我们的风险管理技术有独到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先当学生,后当老师,我们是善于学习的。

上海证券报记者刚才也说到“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大于经济效益的,但是工行和中行作为一个上市银行、商业银行来说,怎么去平衡商业化运作和开发性金融,目前项目效益如何,或者是到过几年之后才能体现效益?

张红力我们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很好的。

许罗德我也同意张行长的意见,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也好,融资支持也好,应该是市场化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在整个项目中都在把握这个原则。谢谢。

孙平刚才讲到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问题,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类的项目,确实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商业回报很低,这类项目商业银行可能不愿意参与。

潘光伟我最后说一句话,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在监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银行业机构共同的努力,我们逐步建立了一个多元的、可持续的金融保障体系、银行服务体系,为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引进更多的金融活水,浇灌“一带一路”沿线实体经济常青之树。谢谢大家。

主持人 胡凯红谢谢潘会长,谢谢四位行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