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博山琉璃 火中取“丽”

2017-07-30 16:2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在制作琉璃(7月27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在制作琉璃(7月28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从窑炉中取出琉璃溶液(7月28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在制作琉璃(7月28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在制作琉璃过程中吹气塑形(7月28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将琉璃放进窑炉里高温塑形(7月27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中展出的琉璃工艺品(拼版照片 7月27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工匠在制作琉璃(7月28日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对其热塑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堪称火中取“丽”。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任晶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