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国重要地质资料全面实现数字化

2017-08-31 17:37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8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最新成果。数据显示,我国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已经形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已完成34.7万档(1041万件)历史纸质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率超过99%。2016年,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到馆服务量为2.4万人;网站服务量为187万次,占年度服务总量99%。

我国将地质资料分为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3类进行管理。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共计50.22万档(1506万件),原始地质资料147.45万件,包括委托保管在内的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总量为岩(矿)芯约103万米、标本约11万块、光薄片约14万片、样品约144万袋。其中,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纯纸质地质资料达35.03万档(1051万件)。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努力,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全面实现以纸介质为主向以数字化为主的跨越。《关于开展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的通知》印发后,2002年以来各级馆藏机构已接收数字化地质资料15.19万档(456万件)。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国土资源部自2013年组织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工作以来,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万个钻孔(累计进尺2.4亿米)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其中包括数字化钻孔柱状图93万张、勘探线剖面图37万张、工程布置图6万张和样品分析结果表144万张。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汇聚了我国重要成矿带、重大经济区、主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字化资料,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国钻孔地质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数字化建设成果,我国地质资料服务也开创了新局面。首先,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更加便捷。2016年,全国地质资料服务量为2011年服务量的3倍多,其中到馆服务量2.4万人次,网站服务量187万次,占年度服务总量99%;地质资料保护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延长了馆藏珍贵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寿命。

其次,依托数字化成果,实现了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和信息查询,大大缩短了服务等待时间。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2个小时,今年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仅35分钟,就快速提取超过300档震区地质资料,应急响应速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地质资料服务产品更加丰富,除建设有1∶5万等系列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等系列水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服务产品外,还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区、重要成矿区带等开展定制服务或制作专题服务产品,制作了1∶5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地质图等系列公开版服务产品。

再其次,深入分析挖掘数字地质资料历史和档案价值,制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等展览展示服务产品,社会反响强烈,地质资料工作得到广泛宣传。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司长鞠建华表示,今后,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将深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利用,形成全国统一、动态更新、多级联动、权威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