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歙县:工匠精神传承徽墨技艺

2017-09-05 19:3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9月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美洪在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美洪(右)与工人交流制作技艺。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一名工人在车间锤打墨饼。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工人在制墨车间锤打墨饼。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一名工人聚精会神地为徽墨描金。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工人在车间制作墨坯。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9月4日,一名工人为徽墨描金。

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徽墨工厂,建于1956年,该厂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徽墨,严格确保“炼烟、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称重、定形、晾晒、打蜡、描金、质检”11道程序不走样,无水份,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施广德 摄)

安徽7-3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