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气象局就秋收秋种期间天气形势
及气象服务情况等举行发布会

2017-09-29 17:43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魏晓萌 摄影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余勇】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王维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

今天发布主要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一是9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二是十一国庆中秋黄金周天气形势,三是今年汛期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及气象服务亮点。四是秋收秋种期间天气形势以及气象服务保障情况。下面首先请廖军先生介绍一下情况。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魏晓萌 摄影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 廖军】大家好,我来介绍一下9月天气气候情况。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年同期最高。9月1日-28日,全国平均气温18.2℃,较常年同期(16.7℃)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从空间分布看,除新疆北部和湖北西部局地气温偏低0.5~1℃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西北大部、东北南部、华北、黄淮中东部、西南大部、江南南部、华南及内蒙古大部等地偏高1~2℃,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中部、江南南部及山东北部、福建等地偏高2~4℃。 9月,全国共有508站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福建南安(39.7℃)、仙游(40.0℃)等4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9月1日-28日,全国平均降水量58.4毫米,较常年同期(62.4毫米)偏少6.4%。东北中部、江淮、江汉、西南东部及新疆北部、四川北部、河南中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西北大部、东北东南部、华北大部、黄淮中东部、江南南部、华南东部及内蒙古大部、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偏少2~8成,局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9月,全国共有602站次出现暴雨;34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其中江苏无锡(211.3毫米)、四川石渠(62.7毫米)突破历史日极值。

9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以下几部分。台风“玛娃”在广东省汕尾陆丰市沿海登陆。9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共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1个登陆我国,生成个数和登陆个数均偏少。今年第16号台风“玛娃”(Mawar)于9月3日21时在广东汕尾陆丰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5百帕。受“玛娃”影响,广东、福建2省避险转移近5.7万人,期间恰逢新学期开学,广东多地宣布停课;东莞多地受降水影响积水严重。“玛娃”具有“移速缓慢、路径曲折”的特点。台风的通常平均移速约为15公里/小时,而“玛娃”整个生命史的平均时速都维持在7公里左右,尤其是靠近广东省沿海约200公里后,移动速度非常缓慢,部分时段原地少动;同时,“玛娃”在南海东北部海面移动方向多变,以蛇形路径逼近粤东,在1日早晨和2日夜间先后两次折向东北方向移动,出现曲折复杂的路径。

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秋雨明显,局地灾情重。9月以来,我国华西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青海等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 北方多地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损失较重。9月,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南、青海、新疆等13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内蒙古、陕西、辽宁等省(区)受灾较重。

内蒙古中东部气象干旱持续缓和。9月以来,内蒙古中东部降水量在10~50毫米,上述地区的气象干旱持续缓和。目前,仅在江南南部和华北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廖军】下面,我来介绍一下9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首先是台风飓风。9月6—10日,史上最强的大西洋风暴5级飓风“厄玛”横扫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共造成82人死亡,其中美国580万户家庭断电,700万人紧急撤离,加勒比海地区巴布达岛和圣马丁岛逾9成建筑物损毁,波多黎各逾半地区断电。9月12日,热带低压袭击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地区,导致至少4人死亡,17人失踪。9月15日,台风“杜苏芮”(Doksuri)在越南中部地区登陆,强降雨引发洪灾,造成8人死亡,28人受伤,疏散人口超过7.9万人。9月17—18日,强台风“泰利”袭击日本,致4人失踪,17人受伤。9月19—23日,飓风“玛丽亚”袭击加勒比海地区,引发局地洪涝,致使波多黎各32人死亡,多米尼克30人死亡。

暴雨洪涝。9月5日,泰国清迈府美登县遭遇强降水并引发山洪,导致数名中国游客被冲走,1名游客死亡。9月10日,意大利中部港口城市里窝那遭遇暴雨,并引发洪水和泥石流,导致至少6人死亡,2人失踪。9月11日,韩国釜山市遭遇强降雨,导致交通瘫痪,多处道路被淹。泥石流。9月1日,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发生泥石流灾害,包括130余名外国游客在内的逾500人被困。9月17日,日本香川县三丰市遭遇强台风“泰利”袭击并引发泥石流,导致1人丧生。9月13日,菲律宾发生泥石流灾害,2人遇难。

2017年9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2972条,其中,国家级发布133条,省级发布754条,市级发布2142条,县级发布9943条;包括红色预警198条,橙色预警2441条,黄色预警7259条,蓝色预警2993条,未知级别预警81条。 2017年9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133条,其中台风33条,暴雨27条,地质灾害19条,山洪灾害18条,海浪14条,风暴潮11条,强对流5条,海浪引发事故灾难3条,台风引发事故灾难3条。全国各省市县共发布预警12839条,其中,雷电4714条,暴雨2995条,大雾1507条,大风922条,高温634条,台风618条,雷雨大风469条,其他980条。

廖军】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秋收秋种天气形势及气象服务情况。北方农区大部光热条件较好,土壤墒情适宜,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

9月,北方农区大部气温偏高1~4℃,光照正常,主要农区没有出现霜冻,土壤墒情适宜,利于一季稻、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等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和已成熟作物收获晾晒。黑龙江和吉林等地部分地区9月上中旬气温阶段性偏低,对作物灌浆成熟略有不利。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降雨日数有9~15天,对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有一定影响;但充足的降水为冬小麦适时播种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西南地区大部光热条件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但阶段性多雨寡照使西南地区东部秋收有一定延缓。西南地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1~4℃,光照正常或略偏少,大部时段光温条件利于一季稻、玉米等充分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四川盆地东部、贵州东部、江汉等地降雨日数有11~15天,日照偏少3~8成,多雨寡照不利于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收获晾晒;西南地区东部秋收有一定延缓,同时多降水天气对油菜播种也有一定影响。

江南、华南大部时段热量充足,光照适宜,晚稻长势良好。江南和华南大部气温偏高1~4℃ ,日照正常,气象条件利于晚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和灌浆乳熟,大部地区晚稻长势较好。受台风“玛娃”、“杜苏芮”影响,粤桂闽琼等沿海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强风暴雨使部分地区农渔业受损。

9月以来,西南、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玉米、一季稻等秋收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四川盆地大部、云南大部秋收期间多晴好天气,利于作物成熟收晒;西南地区东部、江汉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多雨寡照天气较多,不利于秋收。9月中旬以来,北方大部多晴好天气利于作物灌浆和成熟;9月下旬以来河南、山东、山西等地陆续进入大范围秋收阶段,进展顺利。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种工作尚未开始。

廖军】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2017年汛期(5—9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服务情况。汛期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汛期(5—9月),全国平均气温20.1℃,较常年同期(19.2℃)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大部、黄淮、江淮东部及新疆东部、内蒙古大部、甘肃大部、浙江东部等地偏高1~2℃。汛期,全国共有1953站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654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新疆吐鲁番(49℃)、托克逊(48.8℃)、陕西旬阳(44.7℃)等166站突破历史极值。

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全国平均降水量467.1毫米,较常年同期(456.9毫米)偏多2.2%。新疆西部、西藏西部、青海北部、陕西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北部、广西中北部等地偏多2成至1倍;内蒙古中东部、辽宁东部、新疆中部等地偏少2~5成,全国其余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汛期,全国共有5361站次出现暴雨;230站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内蒙古青龙山(349.7毫米)、广西昭平(277.9毫米)、辽宁朝阳(246.6毫米)等31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7年东亚夏季风较常年偏弱;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4候爆发,爆发时间较常年(5月第5候)略偏早,目前,南海夏季风尚未结束。华南前汛期于4月20日开始,较常年(4月6日)偏晚14天。

江淮流域不同区域梅雨开始和结束有很大的差异。江南区梅雨期为6月4日至7月5日,入梅偏早4天,出梅偏早2天,梅雨雨量为491.9毫米,较常年偏多34.6%;长江中下游区梅雨期为6月21日至7月5日,入梅偏晚7天,出梅偏早7天,梅雨雨量为166.4毫米,较常年偏少40.8%;江淮区梅雨期为6月30日至7月10日,入梅偏晚9天,出梅偏早4天,梅雨雨量为116.2毫米,较常年偏少56.1%。

华北雨季于7月21日开始,较常年(7月18日)偏晚3天,于8月11日结束,较常年(8月18日)偏早7天,雨季内平均降水量97.5毫米,较常年(135.7毫米)偏少28.2%。西南雨季于6月15日开始,开始时间较常年(5月26日)偏晚20天,目前尚未结束。华西秋雨南区于8月24日开始,较常年(9月9日)偏早16天,华西秋雨北区于8月25日开始,较常年(9月8日)偏早14天,华西秋雨目前尚未结束。

廖军】接下来是入汛以来天气气候特点。入汛以来,我国降水多且暴雨过程频繁, 局地极端性强;高温重且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台风登陆偏多且时间集中,登陆点重叠。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旱涝灾害频繁。从时间上看,5月偏少15%,6月偏多14%,7月偏少7%,8月偏多20%。从空间上看,6月以来,南方大部及华北西部和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偏多2至5成,湖南、江西、广西等部分地区偏多5成以上,其中湖南和贵州两省6月份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及内蒙古中东部、新疆东部偏少3成左右,东北地区西部、江淮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出现阶段性伏旱。

二是暴雨过程频繁且重叠度高,局地极端性强。暴雨落区重叠度高,6月22日至7月2日,南方出现了持续11天的强降雨天气,雨带维持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摆动,局地最大累计雨量高达900多毫米,超过当地年降水量三分之二;7月中旬,吉林中部出现两次暴雨过程,降雨中心均出现在永吉,永吉日降水量两度破历史记录。8月下旬以来,两广南部接连三次遭受台风暴雨过程袭击,珠海累计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入汛以来,有29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记录。

三是高温出现早、强度大、日数多,影响范围广。汛期,全国平均气温20.1℃,较常年同期(19.2℃)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北方地区高温出现早,5月以来出现5次高温天气过程,6月下旬至7月中旬北方出现近12年来最强持续性高温天气。7月以来,南方地区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7月26日,35℃以上高温面积高达167.5万平方公里,38℃以上高温面积72.6万平方公里,40℃以上高温面积4.7万平方公里。

四是台风多,登陆时间集中,登陆地点重叠,北上、西行影响重。汛期登陆我国台风个数为7个。台风“纳沙”和“海棠”在21个小时内先后登陆同一地点(福建福清),属历史首次;“帕卡”在“天鸽”登陆广东珠海4天后登陆珠海相邻区域(台山)也属罕见。“纳沙”和“海棠”合并后北上,影响了我国东部18个省(区、市),华东、华北和东北多地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天鸽”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珠江口最强的台风;“天鸽”在鼎盛期正面袭击珠江口,强风暴雨及风暴潮给珠三角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总结一下汛期气象服务情况。一是预报预测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准确预测出汛期南方和北方多雨带,对南方主要多雨带的预测与实况一致,汛期定量降水和强对流预报质量显著提高。预报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质量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中央气象台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为72公里,优于日本(84公里)和美国(82公里)。

二是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明显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十余家全国性媒体,对接部门内外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基层大喇叭、显示屏等手段,有效扩大了全国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入汛以来,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向各级应急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14万余条。

三是人影作业科学性和效益明显提升。入汛以来,全国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480架次,有效实施了地面增雨雪和防雹作业3.12万次,增加降水202亿吨,防雹保护27.8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扑救过程中,组织3架飞机开展增雨雪作业,火场区域累计降水量达59.5毫米,积雪深度约21厘米,对火场的全面扑灭及后期清理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服务成效显著。针对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厦门金砖会晤、第十三届全运会等系列重要活动,北京、福建、内蒙、天津等气象部门主动对接融入决策指挥体系,科学分析高影响天气风险,准确预报各项重要活动天气,拓展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各级筹委会及时掌握重大活动天气资讯。针对四川茂县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等突发事件,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和预案,及时开展气象加密观测预报和信息报送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廖军】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十一”国庆中秋黄金周天气趋势展望。2017年国庆假日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适宜,无台风登陆我国,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外出活动。但假日前期,四川盆地东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江淮等地有较强降雨过程,需注意交通安全及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具体预报如下:北方地区有两次冷空气活动。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将出现阴雨天气,其中东北部分地区有中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有雨夹雪或雪;上述大部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6—8日,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自西向东还将有一次降雨、降温过程。(2017-09-29 14:55:38)

四川盆地东部至黄淮江淮等地多降雨。1—2日,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过程,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累计降雨量最大可达80~120毫米;3—5日,上述地区还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雨过程。

江南大部和华南中北部以晴或多云为主。节日期间,江南大部和华南中北部以晴或多云为主,日最高气温一般在28~34℃之间,其中1—2日江南中南部可能出现35~36℃的高温天气。

华北、黄淮有阶段性雾霾。5日至7日早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将有轻度霾,局地有中度霾;夜间,华北南部局地可能有雾,最低能见度500米左右。 另外,6日至7日的早晨,江南北部局部地区有雾。

国庆出行气象服务提示。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将有冷空气活动,出行注意添衣保暖;四川盆地东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江淮等地需警惕风雨天气对交通出行和旅游的影响,海岛游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西南地区仍需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东南亚、中亚、西欧、北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舒适度较高,土耳其、埃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天气晴朗,适宜出行;东南亚、法国、加拿大等地须携带雨具。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入10月,冷空气活动将逐渐增多、增强。公众须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发生。北方地区要注意预防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冻害,南方地区也要警惕寒露风对晚稻危害,注意做好防御工作。

密切关注秋雨秋汛,防范地质灾害。10月,西南等地降水依然较多,需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东南沿海仍需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常年10月台风生成数量与7月相当,平均最后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日期为10月6日。台风仍有可能影响我国,相关部门仍需密切关注台风可能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影响,提前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需防范雾和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0月,雾和霾天气开始增多,高速公路、航运部门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确保交通安全;同时公众需注意防范雾和霾对出行安全以及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10月正值我国森林、草原的秋季防火期,各地需加强防范,尤其在东北和内蒙古需注意森林用火安全。

余勇】谢谢廖军同志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朋友们的提问环节。请有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们在提问前简要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和机构。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网记者。刚才听到介绍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华西、华东地区将出现一些降雨,这个原因是什么?根据这样的天气形势,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有没有关于出游的建议?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王维国。魏晓萌 摄影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 王维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黄金周期间,从西南地区东部一直到华东这一带有降雨的过程,这个降雨的原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从9月中下旬到现在一直控制着南方大部地区,因此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也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节日期间部分时段南方降雨还是比较强的。

根据刚才我们讲到的,节日期间,1号到2号,3号到5号降雨比较多。降雨影响的区域一个是四川东北部、重庆还有陕西的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到上海这一带。在这一带节日期间如果有出行的朋友的话,可能就要注意防范降雨天气的影响。如果要去山区的话,大家可能更要小心一些。尤其是像四川东北部、重庆还有陕南、湖北西部这一带地区山区比较多,相应的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后面还有降雨即将影响,这一带山区地质是比较脆弱的。如果要去这些地方旅游的话,一定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我们也建议在节日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上述地区,因为这一带地质灾害风险比较高,以免产生危险。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廖军司长也介绍了今夏台风整体还是偏少的,想问您一下台风偏少,整体影响也不大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在汛期特点里也介绍到,这个汛期高温的特征比较明显,温度比较偏高,平均气温达到了历史最高,降雨也偏多。请您介绍一下天气气候背景的影响。

王维国】我来讲一下台风的情况,今年到现在为止,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台风生成,和常年对比是持平,咱们国家的是七个,其实并不少,比常年同期偏多0.8个,所以这两个数和您刚才讲不得一样。登陆台风强度总体是偏弱,不及往年,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登陆的这七个台风生成的地方都距离陆地比较近,很多都是在菲律宾附近,以及我国南海生成的比较多。生成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在两到三天这样就开始影响我国,登陆我国。所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来讲,给台风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有限。所以说总体上登陆我们国家七个台风,除了天鸽以外,其他几个强度都不是太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魏晓萌 摄影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 周兵】我来补充一下,实际上刚才你提问,为什么会感觉西太平洋、南海等好像偏少了,这是太平洋跟大西洋进行比较给人的感觉像是偏少了。而实际上在太平洋一带的台风创造了几个记录,第一个是7月30号和31号两个台风相继在同一个地方附近登陆,这是历史首次。另外一个极端的情况就是8月23号到9月3号11天里,有三个台风登陆广东,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对于强度来讲大西洋的季风更胜一筹,大西洋的季风在8月25号左右到9月份从”哈维”“艾玛“到“玛利亚”几个飓风不断的登陆,而且出现了连续三个飓风强度达到了4级、5级这么一个程度。

飓风或者是台风有如此特点实际上跟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的,研究事实表明,总体上随着全球变暖,季风的强度或者是台风的强度是有所增强的。

第二个问题,今年9月份我国是一个最暖的9月,从夏季来讲,今年也是最暖的夏季。 目前华西秋雨也偏强,长江以及以北降雨不断,为什么?实际上它们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原因刚才也谈到副热带高压的原因,另外一个实际上我国是一个季风性气候的国家,8月下旬开始,季风由北向南撤退过程中,由于西段和东段撤退的速度不一样,华西地区叠加一个效应,使华西地区9到10月份出现一个非常显著的天气气候现象,就是华西秋雨,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异常的暖与高压系统控制的时间长是密切相关的。

华西秋雨主要的原因刚才谈到了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相互的作用。另外气候的变化过程当中,华西秋雨表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说它的降雨强度在增加。

记者】您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近期有研究表明说全球变暖会导致台风偏强,今年太平洋和大西洋生成台风来看,强度不一,如何看气候变暖对台风形成的影响。

周兵】刚才实际上也简单的提到了,确确实实有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全球变暖会影响太平洋和大西洋等不同地方区域台风强度。这个强度主要说的就是它的登陆强度,台风的形成过程当中的强度会增强,这个结论在学术界广泛被认可。

如何来看待今年太平洋和大西洋出现的不同的现象,刚才我也谈到了,大今年大西洋的飓风强度如此之强,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今年夏季以来,北大西洋大部分地区的海温异常偏高,墨西哥较常年偏高2摄氏度以上,加上飓风形成有利的海温条件,8月下旬北大西洋到北美地区异常活跃,有利于飓风的生成。此外,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明显的西伸,有利于引导飓风向美国东南部移动,这些因素在大西洋表现的非常显著。

实际上,飓风或者是台风是否能够生成,或者是生成以后能否跟热带地区对流活动,是靠热带地区对流还有引导气流,以及低层高层环流的配置来决定。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台风某种程度上今年的差异是非常正常的,因为飓风和台风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的。

记者】中国气象频道记者:您好,刚才提到今年的华西秋雨偏早偏强,历史上有哪些年份也是比较偏强的?华西秋雨的利弊影响有哪些?

周兵】实际上华西地区覆盖的区域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广阔的,它包括了八省(区、市)这么一个范围地区。历史上,有三个年份异常的偏强,那就是1968年、1975年和1983年这三个年份异常的偏强。今年的情况,无论是华西地区的南部还是北部,华西秋雨开始的时间均提前了两到三个星期,另外秋雨的强度表现出局地性,有些地方的降水较常年偏多5成左右。

余勇】后天就是国庆中秋双节的假期了,在此,我代表中国气象局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预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欢乐,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吕浩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