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九大模式引领广西产业扶贫

2017-10-31 09:42 来源: 广西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产业是贫困群众增收乃至脱贫致富的基础。

近年来,我区在脱贫攻坚中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科学规划,推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遴选培育工作,全区105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均确定了2至5个特色主导产业。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54个贫困县,果、桑、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90万亩、158万亩、90万亩;肉牛、肉羊养殖分别达到26.26万头、26万头,生猪出栏1099.2万头,家禽出栏26135.5万羽。

更可贵的是,我区探索创新出了九大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模式一:龙头企业定向投入。由政府引进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直接投资或租赁农村土地发展生产基地,企业聘请当地贫困农户在生产基地务工,农户获得租地收入、打工收入和原材料销售收入,还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目前,我区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2家。全区54个贫困县均引进有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模式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由农民自发或政府引导或当地龙头企业帮助组成专业合作社,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整合村内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主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村委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运行方式。这样一来,贫困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也可以就近创业、就业。如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吸收本村贫困户43户170人,同时聘请贫困户到合作社从事电工、船工、喂料、值守等岗位工作,每月工资均在2000元左右。

模式三:经济能人带动。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全国十佳农民”刘入源带动全县9个镇11个行政村500多户参与山羊养殖,其中贫困户300多户,养殖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这个模式瞄准经济能人与贫困村协作共赢的利益链接点,找准能人优势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鼓励支持本村或返乡经济能人,带回资金、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源,结合当地资源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吸引本村村民和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模式四: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企业建立项目基地,农户通过土地、房屋、技术等方式入股企业建设,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按照一定比例从项目基地产品或经营利润中给入股农户分红。如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价屯投资700万元,价屯以60亩集体土地入股,共同建设三元编织有限公司。公司产生的利润,按股份分红到各户。目前全屯98%的青壮年都在共建企业上班,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万元。

模式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我区出台了《脱贫攻坚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实施方案》,鼓励探索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村到户的发展类资金转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的资本金,折股量化到村到户,投入到有能力、有扶贫意愿、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宜州市采取“政策性扶持资金入股,保底退股增量”的合作方式,贫困户自愿将扶持桑枝食用菌2000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由合作社用于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入股群众从中分红。

模式六:贫困户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凭祥市海润边贸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互市贸易,入社贫困户由凭祥信用社放款5万元,共放贷200户,总共1000万元。参与交易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获得补助7000元,贷款入股户可连续三年获得贷款分红4000元,每位社员年均分红2000元。这种模式是根据目前我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无抵押、无担保、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可将这笔贷款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

模式七:金融扶贫创新。通过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尝试贷款贴息奖补机制,逐步完善金融支持扶贫产业的方式。如钦州市钦北区扶贫产业园出台了《钦北区肉牛养殖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管理试用办法》,由扶贫资金、本级财政资金及富牛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由钦州市区农村信用联社提供不低于3000万元授信额度,对参与肉牛养殖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贷款形成的贷款本息损失,由担保三方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由担保补偿资金进行补偿。

模式八: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带动。通过探索“园区带动、挂靠帮带、抱团经营、就业带动、资产收益”等扶贫开发新模式,让更多扶贫资金整合到产业扶贫园区建设上,让更多贫困村和贫困户融入到产业规模种养殖、统一加工和贮藏、集中运输和销售等产业化链条上来。崇左市江州区大华肉牛扶贫养殖示范园区由广西大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采取“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利用扶贫投资基金向企业购买优良肉牛,并托养在基地内划定的养殖专区,每年企业固定分配给每户贫困户固定的收益。

模式九:集体经济带动。隆安县有贫困村63个,绝大部分属于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去年,该县安排1260万元,给予每个贫困村20万元启动“一村一品”解决项目。目前,该县43个贫困村已启动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7万元。据了解,我区印发的《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推动每个贫困村成立1个村民合作社,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体缺失的问题。截至8月底,全区共设立了1754个村民合作社,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35.1%。(记者 韦继川 通讯员 贺亮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