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农科城提供科技新力量 “创新密钥”振兴现代农业

2017-11-07 15:4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西安11月7日电 题:农科城提供科技新力量 “创新密钥”振兴现代农业

新华社记者 刘书云、陈晨

被誉为“农业奥林匹克”的第2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正在陕西杨凌举行。除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外,期待新技术的农民也自发前来赶“科技大集”。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杨凌这座仅135平方公里、却拥有7000多名科教人才的西部小城,正源源不断地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与创新的力量。透过农高会这个窗口,“创新密钥”正从农业科技人员手中传递给农户,一张因创新而生的现代农业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开。

推广示范 打通脱贫致富便捷通道

在陕西眉县的猕猴桃试验站,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每年驻站工作超过200天。他们因地制宜培育出果型漂亮、抗病丰产的4个猕猴桃新品种,在关中地区推广近10万亩。这几天,团队专家姚春潮来到农高会,现场为农民解答猕猴桃选育和栽培问题。

为我国面积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探路”,是国家赋予杨凌的使命。依托西农大等院校的科教人员,杨凌产出了包括小麦良种“西农979”、西瓜新品种“西农8号”等在内的上千项成果,并在旱区广泛建立推广示范站,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杨凌在18个省区建设了示范推广基地302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0余项,每年推广面积6500多万亩,数以千万计农民从中受益。”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天雄说。多年来,杨凌累计面向旱区开展科技培训38万人次,仅2016年就在贫困地区培训农民逾万人,有力推动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不少农民在尝到甜头后,主动到杨凌“求方问药”。连日来,农高会“百名农业专家现场咨询”专区前人头攒动。“前几年种下的富士苹果树苗已经挂果了。这次我来讨点病虫害防治技术,种苹果也要讲科学哩!”山西大同农民郝应青说。

“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旱区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冯浩说。

科技兴农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种了20年葡萄的杨凌揉谷镇新集村,不久前开始二次创业。村支书陈增科把乡亲们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发展有机葡萄,做这个决定他经过了深思熟虑。“过去人们能吃到葡萄就满意了,现在不但要吃,还要吃得健康。”

为给大家“换脑子”,他请来西农大教授实地指导,还雇了3辆大巴车拉大伙去有机葡萄园参观。村民慢慢接受了新事物,给葡萄套袋,用诱虫灯、沾虫板代替农药,用有机肥替换化肥。

“过去一亩地毛收入不到1万元,按有机技术操作后,今年一亩地卖了1.8万元!”村民李社儒感慨地说,要致富,不创新不行!农高会期间,他又来到各场馆参观,想“淘”些有用的新技术回家。

在杨凌,以科学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使当地农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据测算,杨凌每亩耕地平均产值超过1.6万元,最高达10万多元。2016年杨凌农民人均收入达1.49万元。

农高会期间,在高新技术馆设有展台的朱铭强为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忙个不停。这位西农大博士生的创业公司从事杜仲药材研究。朱铭强说:“现代人对健康越发重视,而杜仲浑身是宝,比如杜仲茶就能降压降脂,这就是商机所在。”他的创业团队中有15名硕博士,大多是学农业出身。目前公司形成了杜仲精粉、木醋液、杜仲胶生产的全产业链,拥有50多项专利。在公司带动下,陕西、新疆、宁夏的200多户农家开始种植杜仲,最多的一户年收入超过200万元。

创新引领 农民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在催生诸多新业态的同时,科技更深刻改变着农民的观念。“要想土里生金,要靠科技创新”,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

在农高会的脱贫攻坚展馆内,刘三民盯着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生产的智能配肥机目不转睛。“现在种地不是比谁下苦力气,而是看谁更懂科技。”这位种了十多年樱桃的陕西眉县农民,正琢磨着将测土配肥技术应用到自家果园里。

“农民的科技需求越来越旺盛,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已经过时。”甘肃酒泉龙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怀财说,这也倒逼着农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公司根据不同区域研发的12个草莓新品种,成活率高、出苗快,广受欢迎。

在农高会的首届脱贫攻坚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我们要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产业链逐步向中高端延伸,推进农业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