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政部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7-11-09 14:30 来源: 民政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民政部于2017年11月9日10时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季度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及下步安排;介绍“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国救助寻亲工作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及下步安排;解读民政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李保俊 主持会议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李保俊]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民政部2017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刘涛同志和社会救助司副司长蒋玮同志,请他们分别介绍“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国救助寻亲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成效及下步安排,解读《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按照例行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三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安排。

今年第三季度,民政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各项重点业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社会救助兜底方面,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加强社会救助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402.6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324.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4078.2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34元/人/月,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9.9;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211元/人/年,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16.6。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共有农村特困人员474.3万人。1―9月,全国共实施医疗救助5051.3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477.6万人次。

二是防灾减灾救灾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经核定,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26亿人次受灾,799人死亡,90人失踪,465.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9万间房屋倒塌,29.3万间严重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8158.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47.5亿元。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5次,协调派出15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赴灾区协助指导开展救灾工作;累计下拨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21.29亿元,调拨2.6万顶帐篷、11.6万床(件)衣被、2.8万条睡袋、6.9万张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截至9月底,2016年全国因灾倒损民房需重建的共有14.1万户,已竣工13.7万户;因灾损坏房屋需修缮的共有46.1万户,已竣工45.6万户。

三是养老和社会福利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20个省(区、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会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第二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名单及要求,深入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全国注册登记养老机构达到2.8万多家,养老床位数近700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百分之50以上的农村社区。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在全国遴选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牵头建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部际联系会议机制。与银监会联合印发《慈善信托管理办法》,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共备案慈善信托45单,信托合同规模为8.6亿元。启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表彰活动拟于2018年9月5日第三个中华慈善日举行。

四是优抚安置方面,中央财政全年共安排优抚对象补助经费404亿元。今年10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三红”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百分之10。持续提高军休干部离退休费、荣誉金等标准,中央层面下达军休安置经费475.4亿元。成功举办全国军休干部“庆祝建军9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活动。积极配合做好国家层面“烈士纪念日”相关活动安排。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纪念日和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期间,协调组织志愿军老战士、烈士家属代表团赴朝开展祭扫志愿军烈士活动。

五是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依托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导黑龙江、宁夏、辽宁、江苏、山西、青海等地先后出台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意见。指导宁夏、安徽、新疆、青海、黑龙江、山西等地先后出台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意见。指导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联合中组部、农业部、中农办组成督导调研组对黑龙江、上海、安徽、云南、贵州等省份试点村进行调研督导。会同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开展城乡社区治理督查。发布《民政部关于赋予村(居)民委员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关事项的公告》,设计开发统一赋码管理系统,部署开展赋码基础信息采集等准备工作。会同中宣部举办10期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共培训1800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持续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完成第三批实验区中期评估。

六是社会组织管理、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方面,健全社会组织法规制度,推动出台《志愿服务条例》,国务院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社会工作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禁毒社会工作队伍建设、青年婚恋工作等方面的文件。实施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支援计划。稳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试点工作,共438家全国性协会商会参加脱钩试点,占784家改革目标的近百分之60,已完成脱钩的有267家,脱钩试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构建了系列新型管理制度,为全面推开脱钩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扎实开展清理规范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工作,共减轻企业负担6.7亿元,就进一步规范协会商会收费管理制定了专门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公开募捐管理工作,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共有2442家慈善组织,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607家。其中,部本级认定慈善组织110家,发放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有61个,受理公开募捐方案备案近1000份。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两项行业标准,建立了“慈善中国”信息公开平台,截至2017年9月底,慈善组织通过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在线筹集善款超过15亿元,约7.2亿次网民参与在线公益慈善。进一步严格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加大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以及慈善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前三季度,民政部共接收投诉举报500余件,均依法予以受理或处理;对于全国性社会组织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17起。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投入应用,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近5900万名、注册志愿团体近4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近7.6亿小时。

七是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方面,审慎稳妥报国务院批准15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推进《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召开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全面审核验收,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名普查进行实地督查和抽查验收,推进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工作。积极推进《地名标志管理办法》制定,指导各地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开展地名理论征文、系列公益性地名活动,持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指导各地扎实开展省县界线联检工作,继续推进省界界桩更换。

八是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截至2017年9月,已指导29个省份印发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部署精准关爱保护措施,共帮助68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落实监护责任,1.1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1.2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办理户口登记,将3万余名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开发启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并与最低生活保障等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为实现精准关爱、精准帮扶、精准保护提供了有效信息支持。部署开展全国婚姻收养工作规范化检查,对婚姻收养法律法规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评估。与相关部门研究签署《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纳入失信黑名单和开展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工作,加大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部署开展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殡葬改革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有关民生民政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推动做好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等民生民政工作领域重点任务,确保十九大精神在全国民政系统全面落实。按照相关工作安排,年底前部里还将部署开展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启动第二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行动。推动出台《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家庭寄养评估标准》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和家庭寄养工作。督导各地按时启用、有效运行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依托系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更新工作。推动出台《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部署“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指导和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精神,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年底民政部还将召开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7年民政工作,部署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欢迎各位媒体记者届时关注报道。

有关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请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刘涛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 刘涛 介绍有关情况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 刘涛]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和救助寻亲工作情况做一下介绍。

一、“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当前中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严寒季节,南方地区已经入冬,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民政部已于11月3日下发《关于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决定从即日起至2018年3月15日(东北、西北地区延长至4月15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今年寒冬救助正值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我们这次把“寒冬送温暖”作为以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生动实践,我们在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寒冬救助列为一项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组织动员和安排部署,加强力量调配和物资保障,并把学习宣传救助管理战线先进人物代表、优秀共产党员许帅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切实发挥救助工作兜底保障作用,及时救助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公安、城管、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健全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主动研究,依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力争加以解决。

二是组织开展街面集中救助行动。特别要做好重点区域夜间和遇有极寒恶劣天气时的救助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员的救助工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充分发挥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做好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增设流动救助点,设立临时避寒场所,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就近求助避寒。同时我们对救助管理机构也提出要求,24小时接受救助服务,加大身份甄别的力度,加强跨省联动寻亲工作。我们鼓励地方创新手段和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公益合作等方式,动员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街面劝导和站内救助服务。

三是开展救助和托养机构隐患排查工作。春节前后要对救助和托养机构组织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在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流程、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督促各方面责任的落实,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受助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益短信、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开放式救助”、“临时避寒场所”、求助热线等寒冬救助措施,倡导社会公众劝导、引导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求助避寒。

二、救助寻亲工作情况。在日常救助工作中,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与走失人群接触的机率比较高,救助机构在为他们提供基本食宿等临时救助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顺利返家。

一是建立寻亲公告发布长效机制。对经初步问询未能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会在其来站24小时内,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这个平台是2016年1月开通的,截至到2017年11月7日,累计帮助13728名受助人员成功返家,目前这个平台上共有44273条寻亲公告。

二是建立民政与公安的联动机制。明确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救助管理机构报告的疑似走失、被遗弃、被拐卖的受助人员报案信息,核查受助人员身份信息。今年上半年救助和托养机构整改过程中,我们将报请采集DNA率作为重点整改项目,要求把所有的滞留人员报请公安部门采集比对DNA,各地均有效落实了此项要求。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身份甄别机制。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与其接触、交流,捕捉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利用好受助人员的窗口期,从“蛛丝马迹”中协助受助人员寻找家庭。

四是建立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我们和“宝贝回家”寻亲公益组织合作,调动数万名志愿者的力量,协助各地查询甄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和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合作,宣传寻亲典型案例和全国救助寻亲网,引导家属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查找走失的家人;从2016年7月开始和“今日头条”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到今年10月25日,成功合作寻亲突破3000例,共通过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14820条,寻亲成功率达百分之20.2。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做好寻亲工作。依托公安机关人口信息数据库、打拐DNA库等资源开展对滞留人员的身份核查。加大和今日头条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动合作规模进一步拓宽、深化。会同一些互联网公司研究探索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在救助寻亲领域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与有关媒体、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宣传寻亲典型案例,调动志愿者的力量,引导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救助寻亲工作。

[李保俊]谢谢刘涛同志的介绍。下面请蒋玮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 蒋玮 介绍有关情况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 蒋玮]非常高兴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见面并进行交流。首先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今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民政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民发〔2017〕153号),这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进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的重要文件。为了推动《意见》贯彻落实,也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意见》出台有关情况,借此次新闻发布会,我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完善了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编织了一张保障基本生活民生的“安全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新时期社会救助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机构直接面对困难群众,是联结党和群众纽带,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传递到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关系着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着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直接感受。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地方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薄弱的突出问题,着眼于增加救助服务有效供给,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救助服务,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基本思路,提出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经报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四部门印发了《意见》。

《意见》明确了相关工作目标,即:“十三五”时期,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全面推行,相关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要求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选择、质量为本、便民惠民基本原则。

《意见》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结合社会救助经办服务实际,明确了社会救助领域购买服务的主体和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机制、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等五方面内容。同时,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要求,即:加强窗口建设、落实经办人员、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要求尽快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资源统筹、综合施救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研究制定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数量、人员结构等因素配备相应工作人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总之,《意见》的出台,对于落实十九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培训,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各地对《意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我先介绍到这里。

[李保俊]谢谢蒋司长,下面进入到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光明日报]长期以来,社会救助监管能力不足是困扰基层民政工作的一大难题,今后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蒋玮]谢谢你的问题。就如你所说的,基层社会救助长期以来面临工作任务和力量配备严重不对称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困难,四部门联合出台了这个《意见》。我们在现有的情况下,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是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

首先,加强窗口建设。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窗口,加快健全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理等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第二,落实经办人员,要求各地综合考虑辖区内社会救助服务事项、服务范围、对象数量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县、乡两级开展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所需的工作人员。这里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我们在《意见》里面重点强调了县乡两级,大家也知道,社会救助政策审核审批主要在县乡两级,所以政策对象认定得准不准、政策是不是有效落实了、困难基本生活保障得好不好,关键看县乡两级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和执行。

《意见》特别规定,现有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不足的地区,可鼓励社会力量承担相关工作,由其向县级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派遣工作人员。

第三,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要求各地按照“费随事转”原则支持村(居)委会做好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同时探索建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村(居)委会干部直接和困难群众接触,他们对村困难群众情况最了解,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村(居)委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意见》里就要求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支持村(居)委会协助开展好这项工作。

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用共享,提高核实救助申请救助对象的能力。这一方面是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同时也是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重要举措。

第五,加强人员培训。要求各地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四个意识”,提高政策执行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确保执行社会救助等民生保障重大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走样,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

[农民日报]请问刘司长,据了解民政部已经连续几年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请问为什么持续开展这项行动?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刘涛]谢谢你的问题,民政部已经连续多年开展“寒冬送温暖”的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了“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流浪乞讨人员有他的特殊性,他是困难群众当中最困难、最脆弱、最边缘的一个群体,所以要做好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流浪乞讨人员还是其中的重点。寒冬季节,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无着,他的生存和生活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所以在寒冬季节,通过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项救助,要保他的基本生活,要解他的燃眉之急,在这个当中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的关爱。

“寒冬送温暖”有这么几项措施,刚才简要介绍了。

一是街面救助。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多部门联合,比如说公安、城管、卫生都要参与进来,这个其中我们有救助的机制。再一个关键词就是重要的时段、重要的区域,还有遇有极寒天气,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救助。第三个关键词,针对其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员,做好引导护送工作。

二是提供多种救助渠道。救助管理机构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来站求助人员的救助服务和站外救助线索的及时响应。有条件的地方会在流浪乞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增设开放式临时救助点或临时避寒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就近求助避寒。对不愿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留下必要御寒物品,告知他们求助方式。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们鼓励地方注重发挥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作用,动员他们参与到当中,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益短信、官方微博等渠道宣传救助政策和救助途径,使需要救助的人及时得到救助。

[中央电视台]请问刘司长,刚刚您提到救助,目前救助有几种方式呢?您能介绍一下“互联网+救助”的工作背景、起因,有什么亮点吗?

[刘涛]传统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登载寻亲公告这样的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寻亲形式碎片化,寻亲信息传播的局限于本地区,寻亲公告发布时间有限。因此要特别注重通过新媒体、“互联网+”这样的方式来拓展寻亲的渠道,提高寻亲的效果。“互联网+寻亲”是对寻亲方式的突破,可以实时发布、随时发布、长久发布,可以使走失人员的家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检索各地发布的寻亲的信息。“今日头条”开展的“互联网+寻亲”服务,就是利用他们精准的推送技术,以受助人员的走失地点、发现地点等指定区域为圆心,来精准的推送到周边的手机用户当中,有效的提高寻亲效率。

2016年7月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和今日头条开始合作,全国的1976个救助管理机构都已经借助今日头条这个平台开展寻亲工作,2016年8月,寻亲成功案例就达到100例,上个月25日,达到了3000例,推送成功寻亲比例由最初的百分之10,达到了百分之20.2。3000个成功案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寻亲速度最快的一个案例,仅用了3分钟就联系上了家属;走失时间最长的已经离家57年;成功返家的人当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是襁褓中的婴儿。每个走失人员背后都有一个望眼欲穿的家庭,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这些团圆的故事每天都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寻亲工作中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咱们的文件中也是对社会救助领域政府购买作出了不少规定,请问蒋司长能不能给我们解读一下?

[蒋玮]我们这次出台这个文件主要是依据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及财政部《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基层社会救助的实际情况,对社会救助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了购买服务的主体和承接主体。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文件对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主体和承接主体都做了明确,同时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购买社会救助相关服务。承接主体主要包括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同时《意见》还对承接主体的相关资质作出规定,并强调各地可结合具体实际明确具体条件,及时向社会公开,确保各类承接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二是明确了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这个文件把购买社会服务分为事务性工作和服务性工作两类。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基层经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服务时的对象排查、家计调查、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这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政部门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象认定的准确性,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高效开展。服务性工作主要是指对特困人员开展的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以及针对一般救助对象开展的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这类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困难群众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象生活质量。

三是进一步优化了购买服务的机制。《意见》规定了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程序、方式和监督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方式灵活、程序规范、标准明确、结果可控、动态调整的购买机制。同时,规范了以项目选定、信息发布、组织购买、实施监管、绩效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购买流程,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四是要求落实购买服务经费保障。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从各级既有的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等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要结合实际,逐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

五是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监管和绩效评价。《意见》要求各地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同,依法实施综合监管,确保购买行为公开透明、规范有效。同时《意见》还明确了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规范了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行为。同时要求加强对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价。

[经济日报]刚才刘司长提到,今年的“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中要加强各部门,尤其是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的联动,请问下一步各个部门如何开展协作和配合?

[刘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链条长、环节多,单靠民政部门一家很难织密这个网、兜住这个底,希望各个部门一起合作。民政部门要起牵头和协调的作用,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履行发现报告职责,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做好引导和护送,卫生部门要为送医救治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总之,我们会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要求,健全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确保部门无缝衔接和工作有序开展。

[人民网]“互联网+救助寻亲”过程中,刚刚刘司长也提到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请刘司长举几个成功的案例。

[刘涛]刚才讲,3000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这里边有走失时间很短的,有走失时间很长的,有年龄大的老人,有襁褓中婴儿,故事很多。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80年代,安徽一名年轻人因为高考失利、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导致离家出走几十年。后来,安徽的救助管理机构在日常街面巡查中发现了这名流浪乞讨人员,把他接到救助站,协助其洗澡、理发,保障其基本生活。由于这名受助人员疑似精神障碍,没有清晰的自我表达能力,救助站只能通过日常的生活照料和沟通交流来发现蛛丝马迹,查找身份线索。救助站根据掌握的身份线索,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并通过今日头条推送寻亲信息,成功帮助走失几十年的受助人员找回河南老家。当时,他与家人团聚的场景,感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个故事应该说比较典型,也是我印象较深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救助站发现了走失人员,然后问询查找身份线索,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发布寻亲公告,搭建救助站和寻亲家人的信息桥梁,帮助他们成功返乡。

[李保俊]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联系办公厅新闻办。本次发布会由民政部网站、民政部政务微博全程直播。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和报道,也感谢刘司长、蒋司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谢谢大家!发布会结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