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述评:“16+1合作”机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花开中东欧

2017-11-29 00:2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述评:“16+1合作”机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花开中东欧

新华社记者 许苏培

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设立5周年。回望这5年,得益于需求互补、机制保障和落实有力等因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领域合作日益扩展深化,特别是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亮眼成果。

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最为稳固,着眼共同发展的合作最能持久。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发展脉络正是这一逻辑的清晰体现——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同中国在全球相关领域的优势产能相契合,双方展现出广阔的合作空间。

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兰弗洛茨瓦夫城市防洪设施……这些项目充分使用了中国装备,运用了中国技术,采用了中国方案,进而方便当地居民出行,升级当地基础设施,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成为互利共赢的典范。

除了需求对接和条件互补,“16+1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更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稳固、务实、灵活的机制保障。据统计,目前各方已经搭建起20多个机制化交流平台,推出200多项具体举措。

在“16+1合作”机制的护航和助推下,建设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和“三海港区合作”等多个重大倡议先后提出。中欧班列迄今已经累计开行6000多列,近年更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还积极发挥政策银行、发展基金和市场机构的作用,对接中东欧金融体系。近日,中方宣布成立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和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这些成果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在资金层面获得保障,产能合作更有基础。

“16+1”平台还充分挖掘地方和具体领域交流“短平快”优势:中国-中东欧国家省州长联合会、发展智库研讨会、企业联合会等,多维度的互动机制已经成型。

贸易、物流、基建、产业、投资,诸多因素相互激荡,循环促进,助推一个个扎实的具体项目落地,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能合作的大好局面不断增添亮色。

回望过去,中国企业对16国累计投资从30亿美元增长到90多亿美元,一批基础设施标志性项目已经建成运营。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各国还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联通,开通更多中欧班列、直航航线,在中东欧地区建立物流中心。双方还将以产能、能源、物流、农业为重点,探讨16+1产业园区合作模式。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既支持了中东欧经济加速,又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还利于欧洲平衡发展。过去的累累硕果证明了“16+1合作”机制在中国与中东欧的共商、共建、共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16+1合作”不是16对双边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能够产生16+1远大于17的效果。而在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眼中,“16+1合作”机制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他说,“这种合作富有远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将从中获益。”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方圆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