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

2018-01-01 07:52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元旦凌晨,随着徐汇滨江段4.5公里的龙水南路-徐浦大桥,以及浦东耀华滨江段7公里的川杨河-塘桥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今天,新年健康跑活动在黄浦江两岸上演,带来溺秀色、逞豪情的双重享受,从此“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将完整嵌入上海人的城市生活。自本世纪初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大幕徐徐拉开。历经十余载,围绕公共空间建设谋篇布局、旋乾转坤,滨江沿线从封闭走向开放,完成从工业重地到人民之江的转身。

十余载谋篇布局

黄浦江孕育了上海的繁华,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多年来,沿途岸线阅尽黄浦江风情,遗留下变迁积淀的各色痕迹,亟需统一的规划宏图。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始于2002年。彼时,两岸公共空间形式单一、断点较多、公交不便、配套不足,两岸中心区段———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总长45公里的范围内,至“十二五”时期末,实际贯通、建成率不足50%。此后十年,尤其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带来契机。2014年,市浦江办组织制定并发布了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间,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到去年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同年国庆节前夕,《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 正式发布,详细呈现了将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世界级滨水区的规划愿景,与市民共享两岸贯通的规划方案和成果。

去年,上海正式印发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设计建设导则》 《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导则》,并坚持“管建并举”,强化已开放公共空间的运行管理,出台 《关于加强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界定了滨江公共空间的管理范围,明确了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的责任分工原则。

起于规划,精于细则,忠于落实。各部门、沿江各区、各开发主体按照“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降标准”的总体要求,合力推进,实现了贯通目标,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体市民作出的承诺。

五区争锋的“山河策”

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宗”。整体岸线遵循统一的概念规划、建设导则、综合管理推进建设。《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明确了这层辩证关系:“要在服从整体性的前提下体现特色,区段特色不能影响和破坏全线的整体性。”其中对“漫步、跑步、骑行”三根道的设计尺寸、铺装材质等具体内容进行规范和细化,强化整体性、协调性。在此背景下,五区争锋,匠心斧凿,开辟崭新的生活空间,使滨江贯通最终绘制成一卷串联浦东、徐汇、黄浦、杨浦、虹口五个区的“山河策”。

黄浦江两岸开发贯彻“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思路,五区陆续编制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滨江区域规划,建立了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综合开发基础。

22公里的浦东段,岸线最长、开发主体多、工程量最大,为此,有关方面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加大协调力度,通过建设云桥打通全线所有断点堵点;

3.4公里的杨浦段,滨江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工程五期项目全面推进,杨树浦水厂、宁国路轮渡站经改造后从难点变成亮点;

2.5公里的虹口段,国际航运中心沿江贯通和置阳、国际客运码头景观提升同步实施,北外滩从此风光旖旎;

8.3公里的黄浦段,七座主题公园点缀世博滨江,十六铺二期、南外滩亲水岸线、南外滩远望号亮灯成为滨江新景观,沿线江南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实现启动;

8.9公里的徐汇段,创下了一个纪录———贯通中最大跨径的淀浦河桥,以“波浪”为设计灵感、以V墩梁式桥为结构方案,功能性与观赏性兼得,还有七座市政桥、景观人行桥丰富游览视角。

未来三年无限期许

45公里漫步,步阔视高,渐渐成为凭栏远望的观景大露台、独特的人文名片、上海专属的注脚。

45公里漫步,步履不停。“贯通是有时间目标的,提升才是永恒的主题。”市住建委副巡视员、市黄浦办副主任朱剑豪透露,上海将加快形成指导未来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行动纲领,提升贯通区域的空间品质,推动公共空间向腹地和两侧拓展,完善体育文化旅游等滨水特色功能,加大文脉的保护和传扬。“未来的滨江公共空间,将从细细一条的贯通走廊,拓展为厚厚一块的辐射区域,目标和工作任务十分明确。”

未来三年,按照“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工作愿景,要把黄浦江两岸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

未来三年,继续拓展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红利,着力提升核心段滨江公共空间品质,进一步聚焦公共空间建设,形成空间连续、环境优美、品质高端、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继续稳步推进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和建设,实现“出形象、出功能”,初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一流滨水区域新面貌。

未来三年,将建立更系统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空间布局上注重由滨江第一层面向腹地拓展、由核心段向南北两侧延伸,全线恢复黄浦江自然生态的基本属性。“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整体景观形象品质基本成型,初步形成丰富多元活力功能,以及面向游憩功能的交通、设施支撑体系。(记者 赵立荣)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