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东昌乐:农村“股改”让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

2018-01-25 17:0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济南1月25日电 题:山东昌乐:农村“股改”让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张志龙

东南村这几年没有人再上访了;西尖村空置10年的居民小区终于分配到户了;庵上湖村集体收入两年间从3万元增至80多万元……记者日前在山东省昌乐县采访了解到,当地于2015年启动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当上集体资产的主人,解决了制约农村发展的诸多难题。

农村集体资产不再是本“难念的经”

村民居住分散、人员构成复杂、村级财务混乱、村干部威望低……宝都街道东南村是昌乐县最大的城中村,启动股权改革前,各种矛盾在此交织。

“矛盾的根源在于老百姓对村集体资产不清楚,怀疑村干部侵占了,其实村里到底有多少家底,村干部心里也没数。”东南村党支部书记杨进增说,他们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公司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最终,村办企业以及商场、门面房、仓库、办公用房等资产审核评估为4000万元。

据介绍,昌乐县890个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共量化集体资产4.85亿元。

集体家底摸清了,接下来分给谁?怎么分?昌乐规定,各村将集体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实行一人一股,原则上只设成员股,设不设集体股由群众决定。

东南村为符合条件的181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人配1股,另外,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又设了219股独生子女股,折算下来每股19649元,一个五口之家等于有了近10万元的“定期存单”。

“改革不但把‘家底’亮给了群众,还让老百姓变身‘股东’,真正成为村集体资产的主人,消除了农村易发矛盾的根源。”杨进增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再调整。昌乐县经管局局长黄军清介绍,他们总结了动员部署、制定方案、确认身份、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建章立制、收益分配、归档备案“十步工作法”,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痕迹化管理,确保有据可查。

谁享有股权?群众说了算!

农村“股改”各环节遇到的矛盾,是由村干部决定?还是等上级部门拍板?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昌乐县确立了“有法依法、有规依规、无规依民”原则,除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外,重大问题和有争议事项一律经过民主讨论、民主表决。

位于昌乐县开发区的城郊村西尖村,通过清产核资,确定经营性资产3664.5万元。但是全村1128名村民,究竟多少人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悬而不决。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村里建成10年的居民小区,一直未能分配。

走群众路线,让这一复杂问题迎刃而解。西尖村每户推选一名户代表,再推选出24人组成的成员认定小组和9人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这两个小组逐户、反复征求意见建议,最终认定81名户口迁至本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退休教师属于“空挂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为1047人。全村经营性资产按照一人一股配置,每股35000元。成员认定明晰后,空置多年的居民小区也顺利分配到户。

据介绍,昌乐890个改革村的清产核资小组、成员确认小组均由村民代表和党员选举产生,清产核资与成员身份确认结果,不仅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三次张榜公示,还必须经所有户代表签字。

集体家底变厚了 村民腰包更鼓了

昌乐在改革中划定一条底线: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当地通过改革不仅盘活了集体各项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农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有个党支部领办的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村民变社员后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但村集体收入却一直上不去,2015年仅有3万元。借着股改的机会,这个村将136亩“四荒”地和88万元经营性资产,在量化到人、确权到户的基础上,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征求村民同意后,将确权的资产入股瓜菜合作社,参与收益分配,2017年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

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说,以前专业合作社占用了部分村集体资产,这次改革扫清了村社产权关系障碍,吸引了工商资本下乡。山东矿机集团出资500万元,与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庵上湖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发展育苗、电商农业和品牌直营店,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

目前,昌乐的各改革村均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或参股专业合作社,或领办土地合作社,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物业经济、园区经济等10条路径,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改革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我们把农村集体经济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尺。”昌乐县副县长崔欣介绍,改革近三年来,昌乐县集体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村庄由31个发展到103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3000元增长到2016年的15450元。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