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国科考队参与修护南极历史遗迹建筑

2018-02-15 07:1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月12日拍摄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左侧两个建筑)。博克格雷温克小屋位于阿代尔角的雷德利海滩上,是1899年挪威人博克格雷温克率领南十字号远征队员花两周时间搭建起的两座小木屋,是南极最古老的建筑。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员协助新西兰南极工作人员在阿代尔角上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前展开历史遗迹修护工作(2月12日摄)。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两名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同一名新西兰南极工作人员(右)一起用独轮车运送修护历史遗迹的沙石(2月12日摄)。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员协助新西兰南极工作人员在阿代尔角上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前展开历史遗迹修护工作(2月12日摄)。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2月12日拍摄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博克格雷温克小屋位于阿代尔角的雷德利海滩上,是1899年挪威人博克格雷温克率领南十字号远征队员花两周时间搭建起的两座小木屋,是南极最古老的建筑。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雪龙船载的KA-32直升机将36名中方科考队员和4名新西兰南极工作人员以及修护物资送上阿代尔角(2月12日摄)。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2月12日拍摄的南极阿代尔角。这是南极罗斯海入口最北端的海角,是人类首次登陆南极大陆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

2月12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完成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后,派出36名科考队员协助4名新西兰工作人员登上南极阿代尔角,对建于1899年的博克格雷温克小屋进行修护。科考队领队助理张体军表示,这次行动突破了我国在传统科学研究和科学保障上的南极国际合作范畴,对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153btt.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