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治污染:天蓝地绿水清

2018-03-11 10:3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浙江湖州吴兴区妙西镇专职巡护员乘船清理霞幕山水库的漂浮物。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福建厦门天湖城小区住户邱彩仙展示记录垃圾分类积分的智慧环卫绿卡。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协警解安程和小藏羚羊玩耍。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污染防治,中国已初战告捷。今后推进的难点在哪儿?如何破解这些难点?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积极建言。

初战告捷 不能掉以轻心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道宏指出,为治理大气污染,中国果断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截至去年底,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灰霾天气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开始减少。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吕文艳表示,领导干部带头抓环保,有效凝聚了绿色发展、环保优先的共识。5年来,湖北通过缩减钢铁产能、关闭煤矿、化解过剩产能、搬迁重污染企业、治理黑臭水体、开展环保督查等措施,解决了很多环保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培玺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在风电与光伏等新能源开发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尽管成就斐然,但保卫蓝天的初战告捷绝不意味着污染“束手就擒”。张道宏指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来之不易。首先是“人努力”,逐年减排方案非常有效,源头减排工作做得细、做得实;其次是“天帮忙”,北风较前几年频繁,没有出现超常的静稳天气过程。

压力尚存 仍需彻底治理

防治污染,任重道远。张道宏说,当前中国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世界前列;虽然PM2.5的污染趋势初步得到控制,但距离整体达标仍有较大距离,治理压力尚未缓解。要想彻底治理,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控制技术和社会经济成本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优化调整。

防治污染难点在哪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认为,一些地方GDP的“绿色”权重还不够高,要让政府和市场主体更加重视治污防治,防止踩踏生态红线;其次,要确保规划部门把生态资源保护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监管部门要大力查处破坏生态行为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在谈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出现了流域整体保护不足、污染物排放量大、缺乏长效保护治理机制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散乱污”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区域主要污染排放源,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扰乱市场秩序,挤占发展空间,必须进行清除整治。

“能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到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汪鹏飞针对农业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指出,地膜给中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回收率偏低、破坏土壤结构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应制定针对性政策,在地膜的回收降解技术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治理好污染问题。

标本兼治 推动产业调整

吕文艳建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制定好时间表、路线图,脚踏实地抓落实。“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与布局,着力源头预防与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用好环保督查利剑,构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管、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张道宏说,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应坚持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支持不同行业关键污染物减排技术和排放控制技术。继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协同管控,制定逐年的区域大气治理综合性规划。

蔡学恩认为,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顶层设计还未涉及到的,应及时、科学地予以补充,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实施。对于破坏生态行为,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动群众监督,将破坏生态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散乱污”企业问题,潘碧灵建议将“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地区改善环境、加快发展、转换动能、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落实“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整改责任。积极培育树立行业标杆企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红宇就“限塑令”提出了建议。她说,应当向巨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或餐具的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外卖平台以及一次性塑料包装和餐具生产企业收取污染处理费,汇集污染处理费设立“白色污染环保基金”,用于治理白色污染、扶持环保可降解塑料生产厂商等环保产业。

“快递和外卖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多的塑料垃圾。推动‘限塑令’,要依据‘谁生产多、使用多,谁就要付出更多治理成本’的原则,形成限塑的内生动力。”刘红宇说。(记者 潘旭涛 叶晓楠 彭训文 卢泽华 李婕)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