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国经济韧性源自改革开放

2018-04-18 10:01 来源: 金融时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披露,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稳中向好态势得到延续。

这一数据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在去产能、去杠杆的高压态势下,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在金融严监管持续升温后,多方从激进拓展业务转为合规运营,曾有不少人担忧上述综合因素的叠加会对中国经济走势构成负面影响。而一季度经济数据对上述担忧进行了有力回应。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市场各方对经济指标的波动都非常关注。从2015年第三季度增速“破7”至今的11个季度内,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速始终徘徊在6.7%至6.9%,即使将考量区间放大至过去5年,波动也在1个百分点左右(GDP年度增速在6.7%至7.9%之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避免了增速换挡期的“硬着陆”。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而言难能可贵,更为后续推进各项防风险、促改革之举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当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平稳运行,源自其韧性足。而这种韧性,既有自身基本要素的优势,更有政策选择、发展路径所创造的机会。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有其独特优势,这增加了我国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首先,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广阔,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振内需,实现较大程度上的自我消化。其次是由于我国产业体系比较健全。世界上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产业体系并非尽善尽美,俄罗斯是以重工业、资源型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日常消费品对外依赖度较高;而美国的金融业、服务业高度发达,此前数年部分基础制造业流失海外,这也是目前美国“制造业回归潮”的根本出发点。与之相比较,中国“三产”并进,特别是近几年高技术行业、新业态发展迅猛,让此前相对短板的领域得到改善。再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巨大,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势互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动力在于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过去40年内,改革开放曾为中国赢得了奋发追赶的机会。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市场活力、后发经济体所拥有的“模仿优势”、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出口景气为中国赢得的宝贵发展机遇,都曾让我们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活力,但随着人口红利渐失、国际环境的不确定风险增多、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房地产领域泡沫风险等多重因素叠加,原有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中国得以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改善市场环境,这轮改革成效显著,优化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带动了工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提升,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行业、新产品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1个和2.0个百分点;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2%,新能源汽车增长139.4%,工业机器人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伴随企业营商环境的改善及利润的提升,投资信心得到提振。数据显示,一季度民间投资62386亿元,增长8.9%,比1至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的激发,意味着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而且上述改革成果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得我们更有底气扩大开放,并在不断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

虽然说当前风险防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举可能会对部分产业、部分企业造成阶段性影响,但改革成果已经逐渐显现,并成为中国经济在结构转换、动能优化、要素提升期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风险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而最佳的风险防范,则蕴含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济在改革中曲折前行,其果实值得珍惜。当前,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令人欣慰。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机构,都应当抓住这一良机,以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以一招妙棋赢得满盘活,为中长期发展谋篇布局,向高质量发展激昂奋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