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国防科工局、航天局召开2018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

2018-04-19 18:24 来源: 航天局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4月19日14:30,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中国航天日”活动安排,发布宣传海报,回顾一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愿景。

发布会现场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 孟华】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下午好!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2018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自2016年,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联合各有关部门、单位,先后以“中国梦 航天梦”“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在北京、西安成功举办了两届航天日主场活动,并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活动。在各位记者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各类媒体在航天日期间,以各种形态集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报道,主题突出、声势强大、导向正确、精彩纷呈,在全社会唱响了传承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创新、增进人类福祉的主旋律,凝聚起了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今年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中国航天日”。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联合各有关部门单位、各省区市地方工办精心策划了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和主场活动以及4月24日前后的系列科普开放活动,以进一步凝聚力量,实现中国航天在新时代的新作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先生,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中国航天日的筹备情况、中国航天一年来的取得的新成就以及新时代发展远景。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科普时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新京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工业报、中国农业报、中国海洋报、中国气象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航天报、中国军工报、国际太空杂志、太空探索杂志、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新华网、人民网、国防科工局网站、国家航天局网站、腾讯网、今日头条等。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航天科技集团企业文化部、航天科工集团党群工作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中心的有关同志。 

我是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孟华。在此,对各位来宾和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首先,请大家观看今年航天日主题宣传片片花。

现场解说】现场播放今年航天日主题宣传片片花。

孟华】下面,请李国平司长进行发布。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作主发布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李国平】各位来宾、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中国航天事业、对“中国航天日”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为开展好今年的航天日活动,继续将“中国航天日”打造成为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载体,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联合各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筹划相关活动。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关于今年“中国航天日”主题。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共筑航天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号令。我国航天事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中国已成为一个航天大国。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号角,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也走进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时代。以“共筑航天新时代”为主题,就是为了号召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奋勇踏上新征程,共筑航天新时代。

关于“中国航天日”全国范围内活动情况。针对今年航天日期间活动安排,中国航天日活动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8日下午,国家各有关部委、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航天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高校、社团,围绕“共筑航天新时代”主题,将举办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活动300余项。一大批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实验室、车间等也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一批院士专家走进大中小学,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在天津,航天员王亚平将为大中学校学生讲授航天知识;就连偏远的西藏、青海、新疆等地也结合地方特色推出系列活动。有关情况,我们将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网站进行公布,欢迎公众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关于“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情况。今年航天日的主场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主场活动将由开幕式、中国航天大会、卫星应用与国际合作论坛、商业航天国际论坛、科普宣传周、知识竞赛、报告会等20场系列活动组成。

4月24日上午9点到10点,将举办主场活动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将授予三个单位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颁布嫦娥四号中继星和搭载的哈工大研制两颗微卫星名称。今年中国航天基金会设立了“航天基金奖特别奖”,奖励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在开幕式上将为获奖的6位航天专家颁奖,每人奖励20万元,是航天领域金额最高的奖项。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动航天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中国宇航学会等还设立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上也将为获奖团队颁奖。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将发布合作意向书,将优化中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配置,实现风云气象卫星对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更全面的覆盖,提供气象卫星数据资源和服务。

4月24日上午10:30,首届中国航天大会拉开帷幕,将有来自政府、国有和民营企业、高校的一些权威人士作主题报告,届时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先生也将会作主旨发言,介绍中国航天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随后将有12场专业论坛陆续举办,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将围绕航天科技发展与创新、航天军民融合、遥感应用与国际合作、航天产业发展与合作、航天教育与文化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研讨,共商航天发展大计。

4月24日上午,还将举办“航天技术助力龙江振兴”座谈会,参会的院士专家、有关部委和企业领导与黑龙江省领导,就航天技术支持黑龙江发展进行座谈交流。

4月24日下午,将举办“卫星应用与国际合作论坛”,主题是“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助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将发布《2018中国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报告》、《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2.0版》、首届高分智慧旅游大赛颁奖及第二届“美丽乡村”大赛启动等多项信息,还将为“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揭牌。

4月21日-29日,还将举办“中国航天日”科普宣传周,展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分专项以及航天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此外,主场活动期间,中俄航天员还将与大中小学学生开展互动,并举办第二届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论坛,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学校长参加论坛。

今年航天日活动还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联合国外空司司长将通过视频祝贺“中国航天日”,有关国家驻华使馆官员、来自20多个国家共计100多位国外航天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航天日活动。

为使“中国航天日”更加贴近百姓,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设立了“中国航天日”微信公众号,将集中发布主场活动报道。联合人民网微博开展了“我有一个航天梦”微视频征集活动。

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海报公众征集活动,来自21省市自治区的公众参与,共收集到作品200多件。参与海报设计的选手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53岁。经过专家评审,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北京航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郑世鹏设计的海报最终脱颖而出。该海报主题突出,以暖色系为主。通过冉冉向上的运载火箭,轨道上的中国空间站、嫦娥五号与火星探测器,以及城市和儿童剪影等,揭示“共筑航天新时代”,开启航天新征程的主题。公众可从国防科工局网站、国家航天局网站下载。

各位记者朋友,自去年第二个“中国航天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战略目标和方向指引,全力推进航天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从2017年4月24日以来,我国航天实现宇航发射25次,将53颗卫星送入太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一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试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圆满完成。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五号按计划稳步推进,嫦娥四号任务如期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即将在今年实施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和探测器发射,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三号卫星投入使用,高分一号02、03、04星成功发射,高分地面系统数据接收站网全面建成,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整体能力初步形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支撑手段。2017年6月,我国首颗硬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该卫星工程是国防科工局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重大空间科学任务,填补了我国空间硬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在轨测试期间,“慧眼”成功监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为全面理解该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闪的物理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2017年,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通信容量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达20Gbps),将促进自主宽带卫星通信在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以及企业联网、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更新换代。圆满完成实践十七号卫星高轨空间试验,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高精度定位测距、高轨空间碎片观测等30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顺利通过在轨试验考核。国际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国内首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高分六号研制顺利,将于年内实施发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23颗卫星立项实施,将为我国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海洋监测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提供高精度、定量化、长期稳定地服务。

三是航天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目前,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融合,卫星应用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截至2017年底,高分专项部署了20余个行业应用示范系统建设,设立了30个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北斗”车载终端持有量超过400万套。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天活动,0.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已开始商业化运营。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深入推进航天军民融合,加强航天技术成果推广,研究制定卫星、运载火箭和地面设施等商业化发展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加快航天制造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航天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航天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果。我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共享航天成果。一年来,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与应用,中国航天技术及服务进一步融入全球、开放共享,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嫦娥四号任务已确定搭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4台国外科学载荷。中国与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中法天文卫星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中巴地球资源04A星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开启“南南合作”新篇章。由中国倡议推动的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已完成合作方案的设计和合作协定的编制,在去年召开的金砖国家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高度赞扬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取得的成绩。在推进我国航天宇航产品与服务“走出去”方面亮点纷呈,中国为阿尔及利亚研制的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开创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航天合作的成功先例,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各位记者朋友:“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新时代对中国航天的使命召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第一步,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第二步,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第三步,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航天重大工程;二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三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深化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快《航天法》等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国航天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欢迎关注今年航天日系列活动。 

谢谢大家!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孟华主持发布会

孟华】感谢国平司长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我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新进展?航天发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作用?

李国平】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头顶着同一片蓝天。开发利用外层空间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在外层空间开展探索活动必须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比如说,从客观上看,卫星的频率、轨道资源如何分配,外空交通规则怎么制定,需要参与国共同协商。从主观上看,航天技术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压力,我们也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航天从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与3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21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仅从去年航天日到现在一年时间里面,我们就与7个国家新签署9个合作协定。到现在为止,同12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

应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航天国际合作的成绩还是非常值得欣慰的。比如说我们同巴西的合作,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开始于1988年,到今年正好30年。两个国家就同一个项目合作30年,这在国际上是不多见的。到现在中巴双方联合研制发射第四个卫星,中巴地球资源04A卫星研制进展顺利。我们双方联合研制探测卫星已经成功发射,目前正在开展空间科学卫星的研制。中国和法国的合作也非常紧密的,刚才我们提到了中法天文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中法海洋卫星今年年内发射,这颗卫星将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就在今年2月份,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的电磁监测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两国元首互至贺电。

这些年来,除了中外双方合作以外,商业卫星合作也取得很大成效。截止到目前,我们出售了11颗不同的商业卫星,包括通讯卫星、遥感卫星,特别是为阿尔巴尼亚发射的通信卫星,为阿尔巴尼亚的通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年我们不忘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支持与服务,利用自己的卫星为巴基斯坦、伊朗洪灾、土耳其秘鲁的森林火灾提供了服务,有力支持他们国家防灾减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航天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航天国际合作交流中,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重点。

第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是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我们同有关国家研究以后提出了合作计划。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由8个成员国组成,中国国家航天局、气象局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准备调整在轨气象卫星布局,使得我们为亚太组织成员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我们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一个重要的举措。我们目前进行的澜沧江湄公河空间信息交流中心,是中国与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一起共建的遥感应用服务平台,包括利用中国卫星为这个流域几个国家提供支持与服务。

第二,积极推进金砖国家遥感卫星建设。这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15年9月份正式提出发展倡议,得到了金砖国家各个航天机构大力支持。到现在已经召开了两次金砖国家航天领导人会议。目前就金砖国家星座合作方案,包括合作协议在航天机构方面达成一致,协议签署以后将正式启动实施。

第三,亚太多任务小卫星和大任务小卫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联合构建多任务小卫星,运用这些卫星共同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我国在2015年发布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倡议设立空间基础设施相关的遥感卫星、通讯广播卫星以及相应地面基础设施,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目标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实现我们的通讯卫星、遥感卫星全覆盖,包括导航定位全覆盖。

后续我们还计划在深空探测、月球探测、空间科学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讨,最近同俄罗斯、欧洲空间局在中国深空探测后续项目上开展密切协商,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具体的合作成效。我们也积极加强和参与联合国外空委等多边组织的工作,尽可能在这里面发出中国声音。特别是外空深空准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发挥中国聪明才智,为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我们的服务。希望中国的航天发展能够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服务和增进人类的福祉。

经济日报】当前航天产业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各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制定符合各自国情商业航天发展的计划。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政府如何为商业航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李国平】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一个必然产物,对中国航天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几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据我们掌握的信息,现在国内从事卫星、火箭包括相关设备设施研制运营的商业公司、商业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有30多家。0.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已经商业化运行,对于国内和国外用户提供服务。一米分辨率商业卫星运营时间更早。在一些微小卫星、小火箭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总体来看,商业航天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感觉,现在商业航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是商业公司项目选择上,对于项目目标、项目具体功能存在一些趋同现象。不同公司选择同一类项目,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的现象。

第二个现象就是新成立的这些商业公司,可能对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清楚;有些公司甚至在没有完全取得国家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这也是目前存在的不足。

针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去年10—12月份,我们连续召开三次商业航天发展座谈会,听取各商业公司在商业发展的有关情况,也听取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针对商业航天,国家层面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描述。前两个字是鼓励;我们支持鼓励商业航天的发展。政府层面在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商业航天工作。比如,国家航天空间基础设施提出0.5米分辨率遥感卫星计划,采取PPP的方式开展后续运营工作。这项工作前期已经完成相关评估,后期即将启动。

后两个字是有序。商业航天潜力巨大,我们也希望能够有序发展。我们鼓励哪些方面来开展呢?首先鼓励社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尽可能地投入到卫星应用产业里来。按照我们对卫星产业链的描述,卫星应用产业产值是最高的,能达到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80%以上。所以我们鼓励各商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充分投入到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不同种类卫星应用。我们也积极支持在符合国家总体规划下的卫星及地面设备研制方面的工作。最近投入参加各类微小卫星计划很多,我们希望这些计划能够符合国家顶层规划情况下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们在制定国家顶层航天发展规划的时候,会将商业航天发展纳入进来统筹考虑。对于将来能够以商业方式开展工作的,将来政府会放开,从商业公司采购服务。对于与国家安全密切关联的业务工作,比如说运载火箭,包括发动机,这些我们在一定层面给予鼓励支持,但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在政策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在国家投资的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方面,过去重点是针对国家科学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将来我们向民口、向商业单位开放,当然要向具备资质的公司开放。我们也在科技创新基地和设备设施资源双向开放共享。特别是现在,有些国家投资的大型设备设施,将来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商业公司、民营企业开放支持他们的发展。在投资方面,我们也在多个方面来支持商业公司的发展。比如国华产业基金将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揭牌,为我们卫星技术产业提供支持服务。

关于有序管理方面,因为航天活动,特别是运载火箭,包括卫星研制发射,涉及到国家安全,也涉及到国际公约。比如说,联合国五大公约里有损害责任公约,卫星上天以后如果同其他卫星发生碰撞,要按照损害责任赔偿公约实施。还有登记公约,企业要从事航天活动,必须符合公约要求。我们国家对卫星火箭研制方面有发射许可、有科研生产许可,我们希望下一步参与商业航天活动的商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及时发布科研相关内容。我们会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对如何鼓励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如何规范有序推进商业航天发展进行说明。

香港文汇报】您刚才讲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航天大会的情况。刚才您也讲到今年航天日活动覆盖了31个省区市和港澳,能不能介绍一下港澳航天日相关情况?

李国平】在今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里面,中国航天大会应该是一个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今年之所以设立航天大会是出于多方面考虑。因为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航天涉及面非常宽,业内人士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机会有一个平台,大家一起就一些重大的航天政策、前沿技术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另外,国外的同行也希望有机会及时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现状,也希望中国这些航天专家们一起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

设立中国航天大会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将中国航天大会打造成各部门、包括一些大型企业权威信息发布的平台,打造成国内外同行技术交流的平台,打造成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航天的平台。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协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宇航协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作为主办单位,中国航天大会将于4月24日上午10:30开幕,届时将有一系列重量级权威人士的专题报告,24日上午是主旨报告,包括政府的、国有企业的、商业企业的和高校的报告,他们会发布相关信息。在主旨报告后,还有12场专业论坛,专家们将就航天领域有关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中国航天大会设科技创新与发展、遥感应用与国际合作、产业发展与合作、教育文化等四大板块。还有科普宣传;从现在情况来看,报名参加这次中国航天大会的人数将超过2000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摸索更好的经验,把后续的会议策划得更好。我们计划是每年航天日主场活动都要同期举办中国航天大会,作为“中国航天日”主场重要内容。

这位记者刚才提到关于香港澳门相关活动情况,香港澳门地区对航天活动是非常支持,这几年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凝聚了香港、澳门同胞的大力关注。包括刚才讲的中国航天基金会,澳门地区就有很多企业界人士给予大力支持。在航天发展的过程当中,香港、澳门地区的科学家、专家们也来参与活动。探月三期嫦娥月球车玉兔号中有一个器件就是香港大学研制的。从第一个航天日以来,我们都同香港地区保持联系,开展相关活动。今年同香港、澳门几个商业航天公司、同香港本地开展了关于科普的相关活动。对于今年香港有没有具体活动,我们还没有收到具体消息,如果有具体消息我们后续会在国防科工局网站、国家航天局网站公布。

中国青年报】对于青少年来说,航天可能是比较高大上的事业。国家航天局和这次航天日活动有没有专门采取一些措施或者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

李国平】设立“中国航天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航天科普教育。在2016年首个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历次航天日活动,我们都将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作为我们开展航天日活动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今年航天日有300多项青少年的活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航天的未来,要让青少年们对航天从小产生兴趣。有几个方面的举措,一个是设立专门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第一届、第二届两个航天日授予八个国家航天局科普教育基地,今年还要授予三个。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重点针对在校的大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国家航天局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来组织专门的活动,为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教育宣传。

二是鼓励大牌院士专家走进课堂。这几年围绕航天日活动,我们也邀请了一批现在身体还很硬朗健康的,包括一线的航天院士专家,作为我们义务的科普教育宣传员。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八十高龄的戚发韧和欧阳自远两位先生将出席我们的活动。我们还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开展活动,比如说今年4月22号,在北京科技馆要举办“保护地球家园、探索宇宙奥秘、共筑航天新时代”的科普活动。这个科普活动邀请大中小学生参加。活动上有几个亮点项目,一个是联合国外国司官员专门来华,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还有一些国家发来关于航天科普教育的视频。航天科技、科工集团今年都要开展活动,今年对外公开的场馆、车间、博物馆达到56个。

我们今年才第三个航天日,后面我们会继续探索,采取不同形式更好地为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宣传。

孟华】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听了李国平司长的发布,信息量非常大,今年航天日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也很丰富,令人期待。我们诚邀记者朋友前往哈尔滨,亲身参与主场活动,实地感受航天日的氛围,更加深入地了解航天未来发展的趋势,精彩地讲述航天的故事,传承航天的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舆论氛围。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国平司长、各位来宾和记者朋友的到来。也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谢谢。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