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动能转换助推我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8-04-22 09:05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018年以来,受外部需求较强、新动能增长较快、房地产和民间投资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GDP增长6.8%,增速与上年四季度持平;CPI上涨2.1%,涨幅有所扩大。2018年将是我国新旧动能继续转换的一年,新动能加快成长,消费获得政策支持,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将稳定增长,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年GDP增速有望保持在6.8%左右,能够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

经济平稳运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特别是前两个月,景气度显著回升,超出市场预期。工业、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加快。主要运行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内需拉动作用突出。从供给端来看,工业增长整体稳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与上年同期持平。在去产能、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下,煤炭、钢铁等产品价格快速上升,带动了采矿业加大生产力度。一季度,采矿业同比增长0.9%,较上年同期回升3.3个百分点。受大范围降雪等影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较快回升,一季度增长10.8%,较上年同期回升1.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7%,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来看,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顶梁柱”。一季度,消费、投资对GDP累积同比的贡献率分别为77.8%、31.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12.7个百分点,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拉低GDP增速0.6个百分点。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7.5%,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两个月回落1.7个、0.4个百分点。3月份,出口未能延续前两个月(24.4%)的强劲增长,当月同比下降2.7%,贸易出现小幅逆差。

二是新动能快速成长,支撑经济稳定增长。从供给侧看,新动能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在一季度的工业生产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8%,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5.1个和两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9.4%,集成电路增长15.2%,工业机器人增长29.6%。而在服务业中,电信、互联网、生态环保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在55%以上,景气度较高。从需求侧看,消费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凸显。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1%,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分类型看,与饮食有关的网上商品消费增长最快,增速高达46.5%。同时,网上服务消费增长更快,非实物商品网上消费增速达38.7%。

三是以民间投资为代表的内生性增长动能恢复。在去年的经济回升中,基建、国企等发挥了较大作用。今年开局,民间投资重拾增长态势,反映了市场支撑增长的内生性动力有所增强。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9%,较前两个月、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8个、1.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保持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产品、新业态发挥引领作用,经济结构继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但在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出口进一步放缓、降杠杆问题、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以及供给端冲击带来的结构性物价上涨风险等。

今年经济仍行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

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总体上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延续同步复苏,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速加快,但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增加了未来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进,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工业生产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相关政策鼓励消费增长,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消费环境改善。民间投资增长动力逐步恢复,房地产去库存、供给多元化支撑投资增长,财政加大中西部地区基建支持力度。但外部需求超高速增长、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势头难以持续,国内更加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预计,2018年全年GDP增速在6.8%左右。

政策配合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前瞻性,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调控方式,加强不同政策的协调配合。将更加重视保持力度适中和增强政策效果的协调,把减税降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三大金融政策协调,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特别是关键词从2017年的“更加积极有效”转变成2018年的“聚力增效”,体现了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紧密围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总要求来设定。在全年降低赤字率(2.6%)、维持赤字规模(2.38万亿元)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更加重视保持较强力度与增强政策效果的协调。同时,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大力推进金融改革、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将成为我国金融政策的主旋律。(作者为本报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