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激发绿色金融活力 守住创新风险底线——绿色金改创新试验区建设一周年

2018-06-15 18:3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题:激发绿色金融活力 守住创新风险底线——绿色金改创新试验区建设一周年

新华社记者吴雨、吕昂

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满一周岁了。在这一年中,绿色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精彩纷呈……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绿色金融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

不见浓烟滚滚,没有刺鼻气味,置身于巨化集团满是鲜花绿草的工厂园区,你很难把这里和化工企业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内氟化工的龙头企业之一,巨化集团从2011年就将绿色发展提升到企业转型战略。不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污染物处置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向新产业转型,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予以支撑。

“得益于绿色金融的持续支持,巨化完成绿色转型发展,在其他企业受制于环保压力无法开工时,巨化赢得了市场机遇。”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铭华表示,“具备世界竞争力”是巨化集团的新目标,这要求企业进一步深化转型。“集团所在的浙江省衢州市恰好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为我们加速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契机。”

这一年,像巨化集团这样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的企业不少。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区部分地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据央行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3月末,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2600多亿元,比试验区获批之初增长了13%,高于同期试验区各项贷款余额增速。

“中国绿色金融迈入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区域探索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发展新阶段。”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表示,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依托市场,不断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活力。

一年来,试验区积极推动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提高金融机构与企业融资对接的力度,创新符合绿色产业需求特点的产品模式。一些银行探索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以及未来收益权成为合格抵质押物,一些机构则发行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和非金融企业债,有的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安国俊表示,试验区不断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也推动了地方金融机构的绿色化转型。试验区还纷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甚至国际资本积极参与绿色项目投资。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必须把风险意识贯穿其中。专家表示,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往往面临着一定的环境风险,而聚焦于绿色技术、绿色新兴产业的项目也面临着投资回报期比较长、盈利能力不确定性较高等市场风险。

“绿色金融必须是真实的、没有水分的、符合要求的,不能只有‘绿包装’没有‘绿实质’,更不能出现‘洗绿’问题。”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走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防止出现绿色项目杠杆过高、资本空转等问题。

“在实践中,加强对绿色信贷考核是激励绿色金融发展与防范风险的有机结合。”陈雨露表示,开展绿色信贷评价,将结果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将有利于督促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同时又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优化绿色资产配置,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和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

目前,试验区的绿色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到3月末,试验区绿色贷款不良率为0.12%,比试验区平均不良率低0.94%。

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单靠行政手段可能不够,以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为导向的绿色金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给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绿色项目还面临难以有效内生化、投资回报率不高、市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如果绿色金融不能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源源不断地补贴,就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初衷。”陈雨露表示,下一步,试验区要聚焦这一卡脖子的核心问题,努力攻坚,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