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信息技术在广东省“放管服”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8 17:2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日前,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年“放管服”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强调继续大力压缩行政审批时间。“放管服”改革是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是疏通“放管服”改革“经脉”的重要抓手。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新技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应用,“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统筹推进“数字广东”建设

一,整合管理体制,筹建广东省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广东省整合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数据管理局电子政务处、省信息中心机构编制资源,筹备设立省政府电子政务办(政府数据服务局),作为“数字广东”改革建设工作行政主管机构;对省直各部门现有信息中心等机构进行改革,有关行政管理职能回归机关,负责本部门的应用需求提出、项目评估等职责。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由广东省移动、联通、电信3大运营商联合腾讯公司设立了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统筹全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推出“粤省事”,民众指尖办大事。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于5月21日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粤省事”。“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平台是为民众打造的指尖办事利器,通过微信端入口无需任何下载重复注册只需一键实名登录,即可进行高频事项全网通办。

截至6月20日,“粤省事”已上线服务155项,其中办理类72项,涉及驾驶证、行驶证、社保卡、住房公积金、出入境证件(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护照)、残疾人证、出生证和居住证十大证件和残疾人、劳务人员、老年人三大弱势群体事项。其中,30个事项实现0跑动,9个事项从跑动次数4次以上,减少为只需跑1次,“粤省事”上线1个月来,民众纷纷点赞。

三,梳理权责清单,做到审批有数。深圳宝安区开发了审批事项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系统,对涉及市、区两级37个审批部门原有的128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编码,经过精简保留了1007个审批事项,全部录入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系统。1007个事项实现了100%网上受理,100%网络审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民众少跑腿”。

四,政务服务实现24小时在线。宝安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工作日,晚上工作到8点;周六工作到下午2点;周日工作到中午12点。服务大厅还设置了自助服务终端,交警业务、社保查询、港澳通行证签注等可以24小时办理。通过合理优化政务服务时间,提升了服务效能,为市民办事带来便利。

运用区块链技术破解政务服务难题

2017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智信禅城计划”,12月设立佛山市智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区块链在打造“智信禅城”中的创新应用探索。佛山市智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了“IMI”APP,推出了“我是我”信用认证体系。自然人和法人通过“IMI”APP注册后,解决了网络虚拟世界所面临的人员真实身份的确认问题。

目前,佛山市禅城区完成了“IMI”APP与“零跑腿”APP、图书馆自助借还终端机、市民之窗办事终端机等应用的对接,只要用“IMI”APP登录验证就如本人亲临现场的验证效果。

禅城区开发了“区块链+公正”“区块链+社区矫正”等应用场景。禅城区搭建“区块链+公正”平台,实现了市民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学历、学位、无犯罪证明等20项公证业务“零跑腿”,“一小时出证事项”达13项,并且在技术上杜绝假证和错证。“区块链+社区矫正”平台,建立了公、检、法、司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把服刑人员的矫正情况记录到“IMI”APP,倒逼矫正人员遵纪守法,同时政府为矫正人员良好的记录背书,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一,“一把手工程”———网格化智慧管理。深圳市宝安区服务人口553万人,商事主体75万家,工作总量繁重。同时宝安区面临着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等压力。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摆在宝安区委区政府面前的难题。2016年3月,宝安区推行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并将此工作明确为“一把手”工程,全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都亲力亲为,着力将宝安打造为政务服务最优区。

二,小网格,大智慧。宝安将全区划分为4833个网格。把全区的工作落实到10个街道,由街道落实到124个社区,再由社区落实到4833个网格。在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每人配置1台手持移动终端,负责巡查网格内的安监、消防、城管、交警等事件,确保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实现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看到,网格化智慧管理实现了数据集成、运行监测、分拨处置、指挥协同、应用评价实时监控,有力提升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用新技术推动“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启示

广东省、市、区(县)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些政务流程得到优化,一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东省探索运用新信息技术推动“放管服”改革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一,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破除信息壁垒。以广东为例,共有44个部门建有各自垂直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政;国家机关各部委还建有大量垂直信息管理系统。广东省电子政务办(筹)负责同志介绍,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多次部署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各部门积极共享数据,为“数字广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梳理审批对象高频事项清单,统一审批标准,优化政务服务。禅城区编制了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清单共计127项,宝安区编制了区级行政服务审批项目清单共计1007项。在此基础上,梳理高频事项清单,制定统一审批标准,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很多审批事项做到了“立等可取”。

三,用区块链技术破解并联审批难题。“一网通办”“一门受理”的背后往往需要后台各部门依次审批,效率不够高。佛山市禅城区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行政审批中的应用,为各部门并联审批提供了可能。(国务院参事 忽培元)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