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扶贫车间在全省开花结果

2018-08-20 09:49 来源: 河南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旺了产业睦了家庭惠了民生
扶贫车间在全省开花结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各显神通。这其中,扶贫车间兼顾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成为各地带动扶贫的有力抓手,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全省规范认定扶贫车间3300个,吸纳4.8万多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无中生有”带起乡村产业

缺乏产业支撑,是我省许多乡村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近两年,扶贫车间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室内25摄氏度,室外38摄氏度。8月16日,记者在镇平县马庄乡大龙庙村采访,走进华鼎不锈钢制品公司投建的扶贫车间,感觉是“冰火两重天”。

“虽说是扶贫车间,但这个加工点的建设标准与正规厂房并无二致,我们打算长期在村里发展下去。”该企业负责人王恒中说。据介绍,华鼎的纹身针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地区,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记者在各地走访时发现,各地的扶贫车间里,不乏华鼎这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少扶贫车间已经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升级为标准化工厂,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

在台前县后方乡武口村,周庆强、张春华夫妇从小作坊起家,创办的濮阳市华强电机有限公司,已拥有自主品牌产品上百种,年产值5000万元;在嵩县纸房镇马驹岭村,艾草制品龙头企业奇奈尔公司今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全县近一半的艾草原料都在这里被“吃干榨净”;在叶县,中蔼万家公司布局建设1个中心基地和25个卫星工厂,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带贫175户。

“留妈拴娃”破解留守难题

长久以来,农村青壮劳力面前都有摆不平的“两本账”:出去打工,顾不住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据介绍,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务工。在深度贫困县台前县,这个数字一度占到一半。扶贫车间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

在台前县打渔陈镇晨晨服饰的车间旁,有一间安静的小屋。每天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在这里写作业、看动画片。这个特殊的“托儿所”,是为务工农民量身打造的,厂里还有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学习。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郑丽华乐呵呵地说:“既不耽误我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真是一举两得!”村民们则形象地称这种便利为“留得住妈,拴得住娃”。

除此之外,扶贫车间还给不少老年人找到了活儿,既有了收入,还有了“面子”。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75岁的张银娥一边削着鸡枞菌一边告诉记者,在车间里干活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家里人都挺高兴。

“真金白银”惠及贫困群众

“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在各地采访扶贫车间,几乎都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

在桐柏县淮源镇,国生艾制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贫困户曹永莉对2000元的工资表示满意。在她看来,扶贫车间工资虽不如外地高,但吃住在家,综合算来落到手里的也不少。

与此同时,扶贫车间还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成为帮助群众“能发展、可致富”的一大利器。淇县黄洞乡温洞村村民焦连香,原是一位贫困户,今年全家搬到了高村镇的雨露社区。除了住上新房,她最高兴的是干活更方便了。“以前到县城打工要跑40公里,现在新亚服装公司在社区建了‘卫星工厂’,几分钟就能到,一个月能收入3000元!”焦连香说。

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从豫西山区到豫东平原,越来越多的扶贫车间正蓬勃发展,为河南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归欣)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吴啸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