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留住乡村“活文化”

2018-09-24 07:23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原来乡愁还是那一件件曾经与我们经年相伴,如今行将消失的农耕器具。那里的故事,有年代,有人,有魂,是活的

湛蓝通透的天空,郁郁葱葱的绿,明丽温暖的黄,那微风里、空气里、草地里、泥土里、小河里都弥漫着淳朴的乡味,那是丰收的气息,更是乡愁的气息。正值丰收的季节,浙北各地乡村喜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人们相互祈福,庆祝丰收,分享喜悦,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

嗅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金秋的喜气,我走进了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车家兜村的农耕馆。我发现,原来乡愁还是那一件件曾经与我们经年相伴,如今行将消失的农耕器具。那里的故事,有年代,有人,有魂,是活的。

车家兜,原为河名,又是村名,兜不长,约800米,是村里的母亲河。历经岁月沉淀,饱含水乡温润的车家兜村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宁静安详、朴素美好,享有“湖笔专业村”“蚕桑之乡”“美丽宜居”等美誉。这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耕馆,是由村支书郁根荣组织牵头、一手设计布展、历时5年建成的。馆里共藏有800多件不同时期、不同功用的农村民俗老物件,或整齐排列,或实景摆放,以实物的方式,诠释农耕文化,讲述农耕记忆。它们向每一位来访者,展示着浙北农村传统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承载着风雨岁月的小木船,墙面展示了全村14个自然村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主要姓氏以及有代表性的图片。完备的农耕器具、琳琅的生活用具,大到风车谷仓,小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有犁、耙、镢头、风车、水车、扁担、筛子、簸箕、石磨、杆秤、油灯、大扁、蒸笼、风箱、瓦盆、瓦罐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你有到了家的感觉。这些曾经和农民朝夕相处的老物件,随着滚滚的城镇化浪潮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不搜集就没有了,有些东西可以用钱买,有些东西,一旦消失,有钱也买不到了。”在郁根荣眼里,这些老物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陪同的郁根荣告诉我,“这些陈列的老物件实物大部分由村民捐献,与它们的主人曾经日日不离,承载着村民几代人的家史,说它是一件器具用具,倒不如说是一件乡村文物,如今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归宿。许多人来看了,感到特别亲切”。

原来,这世上总有一些乡贤守护着生长的故土,总有一些乡愁未改,呈现出本来淳朴自然、原汁原味之美,将记忆封存,将乡愁留住,供后人咀嚼回味和遐想。

今年55岁的郁根荣,是土生土长的车家兜村人,高考落榜后,进乡镇企业做过工,1994年底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11年,车家兜村被列入南浔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自然村农户要拆迁,宅基地要复耕。敬天惜物的农民倚仗了几千年的传统器具陡然被闲置了。何不趁此机会创建一个村农耕馆,为这些孤零宝贝找个安身立命之地,给大家留个念想,给乡愁留点记忆。郁根荣这一提议,很快得到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的一致赞同。于是,在筹措资金建馆设计布展、组织村民自愿捐献的同时,想方设法征集补缺。通过几年的苦心“淘宝”,那些濒危的、被岁月风蚀得沧桑如诗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被郁根荣请进了“新家”。如今的农耕馆,已有“归田园居、农耕稼作、蚕桑时光、文史钩沉”四大类展厅,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文化地标,村民的精神家园。先后接待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辽宁、浙江等地的参观团队,还吸引来自法国、美国、英国等高校师生的游学团,对农耕馆赞不绝口。

这些老物件看上去很旧,已经被岁月侵蚀得失去了光彩,可我喜欢这种沧桑感。我静静地凝视着这些承载着农耕文明记忆的每一件农具,每一样器物,不禁思绪翩翩,感慨万千。它们是农耕生活的注脚,传统文化的字典,对曾经的岁月,过往的历史,做着或简单或复杂的注释。它们沾染着乡村的气息,留给了后人一个个念想,更珍藏着温暖的旧时光。

保存它们,让老物件永远活着,对郁根荣来说,既是使命,也是责任。郁根荣向我讲述了收集农具的来之不易。他说村里没有钱,要不是村民和亲朋好友多方奔走全力相助,村里根本收集不到这么多东西。在收集蚕具实物时,他想到了已退休的吴巧珍,原先一直是村里负责蚕桑的,她家蚕具齐全,吴巧珍得知此意后,主动把伴随自己将近一生的30多件宝贝全部捐献。为此,农耕馆专门为她设立了一个展厅,叫做“蚕桑时光”。耕犁,这是农耕时代的老器具之一。为了这件宝贝,他寻访了全村乃至全镇也没着落,直到那年出差长兴,在一位村妇女主任的帮助下,才在安徽广德亲戚家淘到了这部完好无缺的耕犁。石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大集体时的用品,当年就是用这家伙来碾实谷子等农作物的。而这石碾已被抛弃多年,三分之二陷入桑地,经高家兜自然村一村民提供线索,才成为馆藏。在一架龙骨水车前,郁根荣说,这是祖上的财物,后来他与叔叔家分门立户,这老水车分给叔叔家,叔叔家几次建房搬家都没舍得丢。他主动做叔叔工作捐给农耕馆,让它永远“活”起来……这一桩桩、一件件老物件的捐献故事,寄托着乡亲们对过往生活的忆旧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岁月已老,记忆犹在。车家兜的故事,携着光阴的味道还在行走。走出农耕馆,回望时,我不禁对留住“活文化”、努力守护乡愁的郁根荣以及车家兜的村民们肃然起敬。(林国强)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