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雪龙探极:提升我国极地工作5大能力

2018-10-11 21:1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福州10月11日电(记者 刘诗平)上个月从北极科考归来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下月初将搭载科考队进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11日表示,增强对极地的认知是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需求所在,目前对极地认知不足,“雪龙”必须“探极”。

秦为稼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18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说,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了“雪龙探极”重大工程,将围绕对极地的认知,提高科研能力;围绕南北极观测网建设,提升探索能力;围绕站船机建设,大力提升投送能力;围绕站、船相互之间通讯系统建设,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能力;围绕应用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综合处理与应用能力。

“‘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提高科学观测的业务能力和提高极地科学研究活动的综合支撑能力。”秦为稼说。

极地在气候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观测研究的不足,加上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导致对冰盖变化、大气-海洋-冰相互作用、极地与中低纬度气候相互作用等过程的机理认知不足,数值模式对极地系统许多关键过程的模拟能力有限,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对极地和全球变化预测的准确性。

秦为稼表示,应尽快加强极地观测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极地观测时空分辨率,发展新一代数值模式,对极地系统的认识逐步达到对中低纬度过程的认知水平,从而使气候模式对未来温度的预测在极区逐步收敛,减小预测的不确定性。

“除应对气候变化外,地球系统科学的极地认知也必须继续深入研究。”秦为稼说。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极地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成功实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完成了阿蒙森海综合调查,南极科考第5站在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奠基。顺利实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首次成功布放“无人冰站系统”、水下滑翔机等自主研发装备;新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顺利下水,可望于2019年建成交付使用。

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极地科学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来自92家机构的5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在极地冰盖大尺度演化与深冰探测、极地冰-海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7个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就年会的国际化进行新尝试,召开极地科学亚洲论坛,举行了南极天文、极隙区动力学、极地生命科学和数据共享等4个分论坛。

年会期间,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成立了极地分会,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极地科技发展。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