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标准化战略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气象标准化工作综述

2018-10-13 12:52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大融合背景下,人与物之间越来越紧密联接,极大影响了人类生产、贸易和沟通方式,创新者依靠各种国际标准来确保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推进新技术的顺利应用,标准从而成为全球知识与创新传播的有效载体。如何更好地借助这场技术变革增进社会福祉,标准必将发挥意义非凡的关键作用。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撑与引领,做好气象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拓展,气象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气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气象工作跨领域、跨专业、基础性、共享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气象标准和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也日益凸显。利用标准和标准化所具有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气象技术、服务和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气象现代化、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积极以标准助力业务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气象工作职责的履行,已发布国家标准174项、行业标准454项、地方标准500余项、团体标准7项,建立了门类齐全、结构清晰、涵盖主要业务服务领域的气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了气象标准化工作在气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

从“有序”到“规范”——气象标准化体系日臻完善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气象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视。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曾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气象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即气象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引领气象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强化标准规范发展,中国气象局先后制定《气象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等政策制度;为强化标准顶层设计,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并不断完善气象标准体系,按照科学、系统、开放、实用的原则,将气象标准领域划分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气象基本信息、人工影响天气、生态气象、农业气象、卫星气象、空间天气、大气成分、雷电防御、气象综合等若干分体系,各分体系的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四个层级的标准组成,进一步突出了标准重点领域,加强了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计划性和协调性。

为强化组织保障,中国气象局加强气象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管理机构、研究机构、技术组织以及标准编制和实施应用单位组成的气象标准化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国家层面成立了1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1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1个省(区、市)成立了气象领域的地方标准化技术组织。

为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执行标准清单”以及标准实施应用反馈和定期复审制度,以推进城乡气象服务、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灾害预警、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气象装备服务、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等多个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多途径、多渠道发挥好气象标准的作用和效益。

为强化标准的信息化水平,中国气象局组织完成了中国气象标准化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气象标准信息库、气象地方标准报告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复核、发布实施、复审等气象标准制修订程序,为促进经验交流、加快成果转化、分解落实责任、细化操作流程、提高气象标准制修订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提供了平台支撑。

从“好用标准”到“用好标准”——气象标准服务民生效益显著

气象工作专业性很强,标准渗透于气象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气象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防雷管理体制改革、气象信息服务市场放开、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各个方面要求我们既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也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履行好行政管理职责,同时还要做好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强化气象工作趋利避害的作用和功能,这都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专业领域业务科研及标准化骨干的共同努力下,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气象信息化、气象仪器装备、气候资源评价以及防雷减灾监管、气象信息服务监管、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等各个领域的系列标准陆续研制出台,不断让标准贯穿于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全流程,为气象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保障。各地气象部门也积极在标准化工作上贯彻落实创新、改革、绿色、合作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气象标准化激发行业活力。作为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深圳气象局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气象服务工作新模式,建立了以气象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气象服务保障体系、气象服务提供体系为主要架构的气象服务标准化工作新平台。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增强了与行业气象防灾减灾的互动,也充分调动和利用了各行业防灾减灾资源,服务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

贯彻改革发展理念,以气象标准化提升防雷减灾服务效益。贵州省防雷减灾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经过两年多建设,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防雷核心标准,包括《雷电预警服务规范》《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服务规范》《雷电监测服务规范》《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等,提升了防雷减灾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气象标准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局主持完成并发布了一系列生态气象系列标准,对气象科研业务工作起到了引领及推动作用。依托生态气象系列标准,辽宁省气象局采用气象资料及多源卫星数据,在植被与长势、海冰、森林火灾、雾霾、洪涝、积雪、沙尘暴、干旱灾害及荒漠化以及东北地区典型水体、典型湿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等方面开展了监测业务与研究应用,服务产品供全省14个市52个县气象局释用,为辽宁生态建设恢复、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防汛抗洪、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准确及时的监测评价预警信息。

贯彻合作共享理念,以气象标准化促进服务提质增效。山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坚持“开门写标准”的原则,吸纳标准相关领域单位参加标准编制,联合海事、引航、渔业等部门共同编制引航和海水养殖气象服务的标准,建筑设计院、建筑装饰公司、地铁公司一起编制防雷技术的服务规范,为出“好用标准”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山东省气象部门坚持防灾减灾“好用标准”的着陆点在“用好标准”,在积极宣贯、倡导应用和因需要而主动使用两方面体现出特色、发挥了作用。2017年,青岛气象部门召集青岛港集团、青岛海事局、青岛港引航站、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用户座谈,研究《船舶引航气象服务规范》和《船舶引航气象条件等级》等标准的宣贯与应用,并为青岛港集团等重点用户举办应用培训,培训数超过300人次。标准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船舶进出港效率,降低了气象灾害风险。

今后,气象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坚持紧贴需求、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立足民生,面向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完善气象标准化制度,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推进标准信息化进程,探索标准应用实施的有效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化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记者 吴婷 通讯员 周韶雄)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