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综述: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海外专家高度评价中国三北工程

2018-12-06 19:5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综述: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海外专家高度评价中国三北工程

新华社记者

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三北工程)走过了40个年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在中国北疆筑起。众多海外专家认为,三北工程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按规划,三北防护林地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1978年启动,预计2050年完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三北工程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植树工程,预计到2050年工程完成时,防护林将延伸4500千米,直到中国北方沙漠边缘。英国《卫报》指出,如果三北工程在2050年如期完成,它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吸碳海绵”。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林务局研究员、林业专家李世友说,中国三北工程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北防护林从东到西,工程浩大,“非常了不起”。

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农林用地使用与管理项目负责人汉内斯·柯尼希说,他在中国宁夏从事相关科研项目时,曾目睹了三北防护林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让中国在很短时间内把大规模农业用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效率极高,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目前来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现了其生态目标。

柯尼希还建议,根据德国以往的经验,林草种类的多样化、林草成长到一定阶段对水源消耗的监测、如何让这些林草能够更好为人们所利用等生态管理问题,是中国下一步需要面对和研究的,也是德中两国可以加强交流合作的领域。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王勤学说,通过分析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数据,该所研究人员发现近十多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确有明显的改善。

他认为,三北工程通过建设农田防护林网,有效地阻止了自然灾害,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此外,在铁道与公路沿线实施的防风固沙工程也颇有效果,有效地保证了交通运输的畅通,这项技术还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借鉴。

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多所院校地理系任教的环境问题专家彼得·维甘德说,三北工程是中国重建植被和生态系统方面一个令人钦佩的努力。在短期内,这一项目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减少蒸发和流失增加地下水量。维甘德表示,希望这一工程取得良好进展。

南非沃尔特·西苏鲁大学研究员埃里克·曼贡伊表示,三北工程具有许多优点。该工程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帮助解决因长期砍伐森林导致的沙漠化加剧问题;还能起到缓冲强风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等等。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东兰辛分校的生态学教授刘建国也指出,中国新造林在碳储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到2010年间,中国6个生态恢复项目的碳汇量的56%要归功于造林工程。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讲师、前肯尼亚交通运输部常务秘书盖里雄·伊基亚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北工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生态项目。他说,该工程证明,如果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愿意参与气候治理、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发挥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扭转。(记者 冯玉婧、丁蕾、华义、张毅荣、孙晓玲、杨海若、周舟、于文静)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