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闻办就“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2018-12-28 13:54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国新办就“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网 宗超 摄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不断提升。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五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者,请他们围绕改革开放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话题与大家作个交流。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见面会的五位人士,他们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先生;

中铝集团云南冶金昆明重工车工、高级技师耿家盛先生;

德州恒丰纺织集团细纱挡车工、高级技师王晓菲女士;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部长沈大立先生;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工、高级技师赵奇峰先生。

下面,先请出席今天见面会的几位人士作自我介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中国网 宗超 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张立新】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非常高兴参加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外记者见面会。

职业能力建设司的重要职能是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拟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评选表彰等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各项工作改革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也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本人亲自参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一些重要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参与组织了第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参与中国上海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作并获得成功,为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谢谢大家!

【胡凯红】谢谢张司长,下面请耿家盛师傅做介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中铝集团云南冶金昆明重工车工、高级技师耿家盛。中国网 宗超 摄

【中铝集团云南冶金昆明重工车工、高级技师 耿家盛】大家好,我叫耿家盛,是中铝集团云南冶金昆明重工的一名车工、高级技师。我从技校毕业,干过油漆工,操作过车、镗、铣、钻等设备,在高硬度及特殊材料有一定成绩,还加工制作过很多模具,包括锻造、冲压、塑料橡胶的一些模具,也加工过一些特殊的零件。比如大偏心轴类、多拐曲轴、大型多头深孔螺母加工、细长丝杆等产品,带领着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在“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等方面获得13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

我个人获得“螺纹快速返程车加工方法”等4项自己的专利发明,同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华技能大奖等30多项省部级以上的各种荣誉,去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谢谢。

【胡凯红】下面,请王晓菲女士作介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德州恒丰纺织集团细纱挡车工高度技师王晓菲。中国网 宗超 摄

【德州恒丰纺织集团细纱挡车工、高级技师 王晓菲】大家好,我叫王晓菲,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我来自山东省德州市一家民营企业,现在是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的操作辅导员、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15年来,我坚持刻苦练兵,在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一名,并且我坚持与攻关组开展技术研发,总结出了“改纺不停台”操作法和“罗卡丝紧密纺”接头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工序的成品,这个管纱是在空管的基础上,经过细纱机设备把粗纱纺成细纱线,再到下一工序倒在筒子上,我所说的紧密纺斜接头操作法,就是传统的纱线是直着在皮辊里出来,我们对紧密纺毛羽指标要求质量特别严格,我们主要控制毛羽,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总结出了把纱线原本应该在左边锭子上纺纱的纱线接到右边这个地方,这样就减少气圈对纱线的摩擦,虽然说把位置变了一下,但是我们把毛羽指标质量提高了很多,也减轻了车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车间为了发挥我的技术特长,聘我为操作技术辅导老师。近15年来,我也培养出学员1000多名,他们现在都是生产线上的骨干。我也参与技术研发,先后开发了“氨纶丝操作手法”等多项成果获得奖项。

近年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这次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并且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关心和关怀,谢谢大家。

【胡凯红】谢谢王师傅。王师傅是一位85后,非常优秀。下面,请沈先生作介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部长沈大立。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部长 沈大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商飞公司的沈大立,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中这次外记者见面会。中国商飞公司是实现国家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公司成立于改革开放的第30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商用飞机。作为大飞机事业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09年1月,我加入中国商飞公司,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年头,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本着航空强国、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和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引进人才,打造过硬队伍,为大飞机的研制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谢谢大家。

【胡凯红】谢谢。下面请赵师傅做介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齐5号站采油作业工、高级技师赵奇峰。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工、高级技师 赵奇峰】大家好,我叫赵奇峰,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的一名普通采油工,主要负责稠油开采工作。大家可能对稠油不太熟悉,如果我们简单把石油开采比喻为从油井里抽水的话,稠油开采就是在挤牙膏。今天,我带来了一小瓶稠油样品,它的粘度达到了30万毫帕秒,这样的原油在地层条件下也是不流动的,开采难度非常大。所以,人们说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

我所在的辽河油田就是中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上班25年来,我从解决岗位实际生产难题入手,管着地上的井,想着地下的油,潜心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改革新工作。无论小到抽机配建的研发,大到稠油分层开展工艺的攻关,进行干法脱硫技术改造等,为我们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生产效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有的还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至今累计取得了38项国家专利。我也从一名技校毕业生逐步成长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今年还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坚持勤学不辍、勇于创新、无私传承,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石油工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图为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邀请记者提问。中国网 宗超 摄

【胡凯红】谢谢赵师傅,再次感谢五位的介绍。今天是个见面会,实际就是交流活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做交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请问几位代表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你们感受到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和地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张立新】我作为政府从事人才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先谈谈我的看法。在这方面,我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感觉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迎来了技能劳动者的春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常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大家都关心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是在2003年全国人才会上首次提出来的,这也意味着高技能人才纳入了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范畴,这也打破了过去按照干部和工人身份来划分学历的界限,应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大国工匠、技术工人都成为重要的一支人才队伍,属于人才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高技能人才纳入到六支人才队伍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四支人才队伍之一,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并列为四支人才队伍。从这个程度上讲,高技能人才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

第二,我认为,高技能人才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可以说基本构建了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国家层面建设了59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了74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特别是在职业培训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普惠化和全覆盖。我们对未就业人员,也就是贫困家庭子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两后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都给予了免费培训补贴政策。我们对企业学徒,企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我觉得,这对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能够给企业职工全覆盖的职业补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我认为,我们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是不断提升的。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截止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了1.65亿人,高技能人才达到了4791万,都有了大幅增长,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23%和39.3%。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工作的改革创新,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我们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目前,技工院校的就业率是所有教育类型中最高的一种教育类型,我们还加大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贯通,我们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从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实现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第一,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也是极大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影响力,对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极大的促进。谢谢。

【赵奇峰】我也谈谈我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在这方面感受也挺深的。

首先,我感觉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技术工人。最近几年,对我们工人利好的政策层出不穷,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让我们在基层一线感觉到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有希望,有价值,主人翁的地位和职业自豪感都显著增强了。

第二,我们技术工人人生的舞台越来越大。我所在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立了九级技能人才晋级通道,就是在以往初、中、高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首席技师,油田公司专家和集团公司专家又相应配套了津贴,这样让我们高技能人才有创新、创效的平台,传承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包括技能竞赛的平台,让我们这些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施展才华、奉献才智的空间越来越大。

第三,技术工人的收入越来越高。在技术工人方面,企业一直在倾斜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包括关键岗位,比照管理序列来匹配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标准。现在,我们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的待遇是享受正处级,在这方面,我们的收入水平是逐年增加的。

还有一个很真切的感受,就是我们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国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在党代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我身边很多高技能人才,我认识的朋友,包括其他行业的,他们都是党代表、人大代表,甚至有的是双重代表。我们集团内部大力弘扬提倡石油名将培养计划,从基层一线的技术工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打造技能人才典型。所以,我感觉我们技术工人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谢谢大家。

【沈大立】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谈点感受。

首先,我们公司把高技能人才列为了核心人才范畴,重点来选拔、重点培养、重点激励,同时畅通他们的发展通道。

第二,我们感觉到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收入在不断提升,现在的高技能人才与同行业相比,已经达到了中高水平的薪酬收入。

第三,高技能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都为能够亲手制造中国大飞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耿家盛】我也谈一下我的亲身感受。2012年,我的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了10万元工作经费。2014年,我们云南省又把90多名高技能人才认定为“云岭首席技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年拨给工作经费10万元,公司还要1:1配比10万,连续给五年。我们个人每年有高技能人才的特殊生活补贴3万元,这也是各级政府对高技能人才支持的重要举措。

我的工作室成立后,实际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职工的技术技能提升,还有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等方面,依托我们工作室也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我个人也担任了很多职务,我在云南省总工会从2016年当选为兼职副主席,也当选了云南省第十届省委委员,今年当选了中国工会十七大执委会主席团委员。谢谢大家。

【王晓菲】确实感触很深。党的十八大以后,从国家到地方都对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我们省里也根据国家的政策,2014年建立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我是作为产业技能类,2017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人才。这也是我们山东省对技能人才的一个最高荣誉称号,我也是里面最年轻的一位成员,所以感触特别深。我们企业对技能人才也提供了晋升通道,对不同级别的职称也有一定补贴,就像刚才耿大师和赵大师说的一样,我们从经济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政治方面,我们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工会兼职主席,我也是我们省里的青联委员,非常感谢、感恩这个新时代。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沈大立先生一个问题。国产商用飞机项目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商用飞机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起步较晚,所以产业基础也较薄弱。请问中国商用飞机是如何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来促进我们国产商用飞机项目的发展?谢谢。

【沈大立】商用飞机的产业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性,高端人才就更加稀缺。中国商飞公司立志要成为世界级的航空制造企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广纳天下英才、共创民机伟业、成就精彩人生的人才观和依靠人才发展项目、依托项目培养人才这样一个人才理念。经过十年的发展,人才快速集聚成长,从公司成立时的3800多人到现在11000多人。

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想首先是要激发高技能人才想干事的动力,用政治思想去引领他们,用宏伟的目标去激励他们,筑就他们的“工匠魂”。想干事以后还要有本事、能干事,我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培养计划,同时利用我们公司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样一个好的条件,来练就他们的“工匠术”。能干事以后,我们还要确保他们干成事。我们提出了跨界培养技术、技能“双师型”人才概念,让技能工人有更高追求,也就是提升他们的“工匠力”。

干成事以后我们就要选树典型,让他们讲述他们的工匠故事,讲述我们的大飞机故事,目的就是要激励全体员工。我们搞了“这双手总装了中国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制作“手模”和“全家福”,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激励了技能人才队伍。公司上下现在学习先进、弘扬工匠精神已经蔚然成风,有力推动了大飞机的研制和产业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实现自己给奋斗者的承诺,就是让奋斗充满快乐,让职业充满荣耀,让未来充满希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想请教一下赵奇峰先生,您在石油一线工作,请问您有遇到过什么样的技术难题?又是如何克服的?谢谢。

【赵奇峰】我是一名采油工,主要是负责油井开采,这套业务是我们油气生产产业链里面最小的一个作业单元,但它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一个生产岗位。每天我都和油井、抽油机打交道,对这些设备做到了熟记于心,对工艺流程、技术参数都完全掌握,这些就为我以后的技改革新奠定了基础。我想,这也是我们技术工人开展技改革新的一个优势。我们油田的油气增产、稳产是咱们国家油气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都要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我所在的辽河油田是一个老油田,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从解决生产一线难题入手,针对我们油田开采过程中,每轮都要面对注进蒸汽、降低粘度、提高采收率这样的难题以及它的开发效果越来越低下的现状,我们研究出了“组合注汽防窜法”,优化了注汽的这套工艺,累计增产了原油接近20万吨。我感受到我们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因为每天在生产现场,所以这套打法可能就会更直接、更接地气,小发明也会带来大效益。同时,技术和技能是我们技术工人的立身之本,这些年来我坚持利用“走出去”高技能培训、国内外研修的机会,加强自己知识储备和技术学习,记下了两大箱的学习笔记,加起来接近40多万字。我要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技巧再提高一步,把这些年的资料做了升华,累计已经出版了6本300万字的技术书籍,推动了技术传承。过程中也有一些辛苦,曾经在7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一两点钟。

近年来,我利用所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工作室,带领我们团队深入一线开展油田污水回注、油井沙卡等生产难题的解决,一共已经解决了500项左右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将近1.3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我们集团公司层面的技能技术交流、一线创新成果推广、联合技术攻关这样的活动,把自己的视野从辽河油田转到面向集团公司生产一线,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和视角,争取把我们个人创新力量转化为团队创新这样一个多点开花的效果,为我们国家油气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耐住寂寞、执着坚守、守正创新,在小岗位上也一定会有大作为。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耿家盛师傅,目前技术领域还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有一句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请问您在传承技能时有没有私心,留一点独门绝技?第二个问题,大家关心企业科技人员,因为科技人员是创新的第一线,想问一下科技人员持股这方面的保障情况,激励够不够?谢谢。

【耿家盛】在传技带徒这块,我们这个行业不怕你学,就怕你学不会。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很多时候是动手能力的技术,有很多参数。比如我们搞车工的,就是玩一把刀,这把刀有很多技术参数,不同材料、不同硬度、不同形状都要采取不同的刀具,书上也好、老师傅教的数据都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这些刀具的参数如何把它真正反映在我们的车刀上,真正把刀具磨好,磨到你使用的角度上,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加工过程中,刀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个人的劳动强度、效益,都有直接关系。如果刀磨不好,可能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如果是我磨的刀,我可以控制铁削的流向、形状,这把刀就很牛;如果你铁削的形状、方向控制不了的话,可能还会影响到安全事故。因为铁削加工出来的温度很高,乱弹乱飞的话,落到你身上因为温度很高可能会烫伤,万一落到眼睛里会更麻烦。所以,车刀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技术活儿,在我们行里是车工一把刀。对一个车工来说,虽然是一个技术活儿,但也是一个优秀车工必备的绝活儿。这样的技术不怕我传给你,老师傅说的很多东西都是理论上的比较多,数据、参数、角度,磨的过程中其实是靠手工去感悟这些参数,要真实反映在刀具上。所以,我们不怕你学,就怕你学不会。加工工艺这块,主要是动手能力、步骤的问题,加工方法的问题。很多方法看老师傅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不亲自动手的话,很多东西是悟不到的,也掌握不了。所以这项技术是来自于实践。

对于我来说,一个人再优秀,力量还是有限的;一项技术再高明,如果没有得到传承,最终也会绝迹。所以,我们利用大师工作室,改变了过去“一带一传帮带”的传统模式。过去是一个老师傅带一个徒弟,现在是通过大师工作室,把年轻职工在一个很平等的平台上,由企业各个工种的技术带头人统一来带,这样给大家提供的机会和平台是非常公平的,有些师傅做的很好,但是表达能力不好,带出来的徒弟也不一定行,我们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带徒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加公平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可以从实践到理论相结合教学培训模式,把我们很多的经验通过实际示范、操作,直接传授给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要看年轻人在这方面能不能努力,克服一些自我的问题,有的年轻人能够吃苦,能够专心,能够守得住寂寞,在这方面就有很大提升;如果年轻人守不住寂寞,三天两头总觉得他的学历很高,来这里学技术好像对他没有多大用处,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也比较多。

不管怎么说,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也愿意把我的技术传授给我们的年轻人。我在我们省内的一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包括我们省技师学院等专科学院,还有冶金高级技校,我还是他们的客座教授,也是通过这样的模式,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把理论和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一些更实用的传承。谢谢。

【张立新】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可能是广义上的技能人才发展和激励问题。从政府工作层面来讲,人才的发展主要涉及到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我们还是要加大培养培训的力度,要在源头上解决技能人才来源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构建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下一步,我们要把这项制度建立好、落实好。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试点,在继承我国传统经验、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从明年开始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是我国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一个重大制度变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师带徒的形式,实现了企业、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培养、工学交替、双师带徒这样的方式方法。我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关注这项工作,可能对我国未来青年工人的培养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个制度的设立初衷就是政府推动激励,企业主体、院校支持,职工参与,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

国家从财政资金上对每个学徒每年都给予4000元以上的财政补贴,同时赋予企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培训经费这样的政策,所以我认为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特别是技工院校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就业率最高的一个教育类型,技工院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有六、七个岗位可供挑选,而且目前的就业对口率、就业的稳定性、就业的质量以及就业的薪酬都有大幅度提高,很多技校毕业生的薪酬已经超过了本科生。特别是技工院校目前的专业设置,主体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是高大上的专业,改变了过去险、脏、累的状况,不是过去的职业工种了,我认为这些发展都会对技能人才培养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改革技能人才的评价制度。在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的基础之上,下一步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化、市场化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作用,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评价标准。同时,要落实好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这项政策。在使用方面,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对在聘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能够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待遇。我们在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上毕业生能够享受到大专和本科的学历待遇;在竞赛方面,我们广泛开展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年都有1000多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特别是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对激励广大技能人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还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要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引导各级政府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窗口,为大国工匠提供良好的服务。

总之,我们要综合施策,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发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改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还不高的状况,使技能人才真正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创业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中新社记者】刚才张司长提到了一些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目前我们看到,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对学习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够。请问在座的几位高级技师对弘扬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对企业职工和广大青年有什么建议?谢谢。

【王晓菲】我可能是在座的最年轻的一位技能人才,我先谈一下我的感受。我自身就是一名85后的青年技能人才,这方面感受很深。从我的老师和培训过的徒弟来讲,深有体会。我是2003年技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棉纺织企业细纱车间,细纱车间是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车间,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特别是每年夏季的时候,7、8、9三个月都是高温高湿季节,那时候正好是7月份,当时我们这批42名男生女生学员同时分配到细纱车间,截止到现在,留在我们车间的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其他人都是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我们都是倒班,三班运转,有了孩子以后,有的选择了照顾家庭,坚持下来得很少。

我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我讲讲我自己的故事。2003年进厂的时候,企业给我们先做了劳模事迹报告会,这位劳模跟我是一样的细纱挡车工的工作岗位,他也是通过技术练兵,2000年参加省里技术比赛,取得了第一名,而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2003年的时候,他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那儿学习,7月份暑假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进厂,给我们做了劳模事迹报告会。我就是受了他的感染,才对这个岗位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也是刚进厂,那时候也是高温高湿季节,浑身起满了痱子,感觉很枯燥。每次我休班回家时,我父亲会给我讲老纺织人郝建秀成长的故事,刚才在后台张司长也提到了老纺织人郝建秀。我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因为我从事纺织,他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他给我讲郝建秀的成长故事,我也认识到郝建秀也是细纱挡车工出身,并且年龄很小,总结出了自己的操作方法,通过这位劳模、郝建秀老师,以及很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看到他们熟练的练兵动作,真的就像弹钢琴一样,让我认识到,虽然细纱工这个岗位平凡,但是我们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技术练兵参加技术比武,也可以脱颖而出。所以,我就坚持练兵,到2008年的时候,参加全国技术比赛,取得了第一名。

在这之后,车间为了发挥我的技术特长,让我带徒弟,我看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记者也特别年轻。现在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跟我们那个时候比可能还是差一点,因为现在家庭环境都很好。我带学员之后,新来的徒弟一开始还有刚刚技校毕业的,也有在社会上招聘的,还有孩子大了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在培训他们的时候,特别是上夜班的时候,在车间巡回的时候都打盹,因为细纱机的操作,管纱的转速很快,管纱在锭子上运转时转速非常快,拔管时我们经常把手磨出血泡。在纱线接头时,用中指勾断的时候,如果动作方法不对,很容易把右手中指槽勾破。在接头时因为车间很热,我们一年四季都穿单衣服,手指一出汗,纱线勒到破的地方,真是钻心的疼。我的一个徒弟,他是一名90后学员,2014年冬天入厂,他赶的机会比较好,正好赶上我们抽调集训学员,集训以后,我们市里举行了第一届细纱工职业技能比赛,我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在练兵时一开始也是重复同样的动作,上千遍甚至上万遍,弯着腰,因为我们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包括恒丰人和文化感染了他、教会了他。在2015年德州市第一届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时,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他并没有放弃练兵,现在还一直坚持在一线岗位。今年是第二届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他又以第一名成绩赢得了比赛。从我进厂老师对我的教诲、影响,我都把这种教诲传递下去。我后续带徒弟的过程,还有好多学员,包括我跟技术人员的研发的时候,有很多年轻成员,我们和纺织专业的大学生交流时,他们对我们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也是非常崇拜的。一线工人,一名技术人员能够成长为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对我们也是另眼相看。所以我感觉,现在企业的青年职工以及青年学生,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是非常值得弘扬和传承的,这就需要现在的年轻人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斗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不要做佛系青年,技不压身,趁现在打好基础,现在吃苦努力,都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谢谢大家。

【耿家盛】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一句话,叫“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手艺是什么,是我们的技能。我们的幸福生活,要追求高品质,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如果能够做到别人不会做我能做,别人做得好我做得更好,那就是能力。当然,我们学习技术技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说搞个培训班,上个一两天就学得会。实际上过程是非常枯燥的,要吃得了苦,还要吃得了亏,得坚持、坚守,你才能学到更多、更扎实的基础。学会基础以后,很多技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专业技术。不管怎么说,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对技术技能地不断追求,我想说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谢谢。

【赵奇峰】我补充点个人看法。对于广大职工和青年朋友来说,我觉得现在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非常赞成刚才张司长提到的,现在是高技能人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觉得广大职工和青年应该抛开安逸、享受的思想态度,趁着现在的东风,好好打造自己的本领,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就像耿大师说的,这个过程肯定要付出很多艰辛。我参加工作25年,这25年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如果在成长成才这条路上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走。但是我们年轻人就是耐不住寂寞,做不到这样的坚守,他们总是看到眼前希望非常对等的回报才去努力,真正的道理是,不能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我们努力了才有希望。所以我觉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和施舍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气干出来的。这么好的一个时机,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广大职工和有志青年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奋发向上、激情有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和青年职工、广大青年一道立足自己的岗位,扎扎实实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事,把我们产业工人有限的职业长度拓展成无限的宽度和广度,去塑造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良好形象。谢谢。

【张立新】刚才记者提出的问题是非常现实,也是非常紧要的。现实中,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目前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技能岗位的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同度不高,包括企业对职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也不高。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下去的话,我认为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可能会对我们国家下一步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业创业都造成影响。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全社会要改变陈腐的社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技能是立业之本。所以,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我认为也是能够成功的。刚才我谈到了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发展是非常好的。我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选派青年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世界冠军,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来自贫困地区,来自农村的,像喷漆冠军杨金龙、蒋应成,他们都是来自云南宝山地区的,都是贫困地区。我们的焊接世界冠军,曾正超、宁显海,都是来自大凉山这种深度贫困地区,还有时装世界冠军,都是属于农民工二代,这些孩子通过选择上技校学技能拿到了世界冠军,改变了人生命运,实现了人生理想。所以,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

我也呼吁全社会包括广大家长,根据孩子的自身愿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能够选择合适的人生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择业观,希望广大媒体在这方面能够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对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以及技能人才工作的宣传报道。像在座的大国工匠一样,使他们真正成为时代楷模,成为人人向往的对象,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谢谢。

【胡凯红】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台上五位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工作者和大家作了很好的交流。听完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领略到高技能人才的风范与风采。更让我感动的是,高技能人才、广大产业工人的奋斗、工匠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往前走。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国家会有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涌现出来。确实,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不断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感谢大家今天上午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交流活动,也希望大家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更多的关注。谢谢大家,今天的见面会到此结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