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介绍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2019-02-28 20:34 来源: 教育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时间:2019年02月28日 10:3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陈继宗,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向成
    内容:介绍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上午要举行的是2019年第五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也是本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资助工作,向大家发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并且介绍相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陈继宗,还有来自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向成教授,下面首先请赵建军司长介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介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赵建军: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有关工作的情况。

第一,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情况。

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已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根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资助学生6.2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0907亿元,成为一项重大、重要的民生支出。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这是贯彻落实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切实体现

在此,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们放心,如果您在入学、完成学业方面有经济上的困难,党和政府、各级学校、社会各有关方面都会出手相助。党和政府作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就一定言必信、行必果。

第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把学生资助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一是坚持精准资助。去年10月份,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制度上全面规范了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原则、工作依据和工作程序等,为精准认定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推动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加快资助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全面提升认定精准度。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财政资助资金精准投放,优化资助资金和名额分配方式,重点向建档立卡等困难群体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不断完善资助政策。我国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是随着多年来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去年8月,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强化了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导向,提高了勤工助学薪金标准。下一步,我们将会根据国家财力状况,进一步研究出台新的学生资助政策或修订完善现有政策,以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是强化资助育人。这些年来,我们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导受资助学生自立自强、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和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同时,在学生资助的申请、认定、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注重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使资助工作“润物细无声”。

四是规范资助管理。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多层次的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资助管理规范化水平,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资助政策实施、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规范管理工作,确保资助工作顺畅、有序运转。在此,我要强调,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各校对此要有充分认识,要不断加强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资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要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安全管理,确保资助资金和信息安全。

说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想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这几年,山东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学生资助的规范化管理,在认真研究、全面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学生资助服务规范》,这个规范通过了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部门的审定,发布成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据我了解,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我认真学习了这本规范,可以说,无论是受助学生和家长、资助管理人员,还是社会各方面人士,打开规范,都可以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每一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我认为这就是创造性抓工作落实的一个典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学生资助事业发展,全方位地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宣传报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典型案例,为学生资助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建军司长,下面我们请马建斌主任发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并介绍去年的工作进展,以及今年的工作要点。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发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介绍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及成效、2019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马建斌: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大家多年来关心、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一是2018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二是2018年学生资助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三是2019学生资助工作重点。

首先我介绍一下2018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2018年,在财政部、教育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资助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9801.48万人次,这里因为统计口径问题,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增幅2.2%。

2018年全国资助金额累计2042.95亿元,这里面也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具体到各个学段,学前教育共资助幼儿951.57万人次,资助金额111.91亿元。

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在校生享受了免学杂费政策和国家免费教科书政策;8615.77万学生享受了地方免费教科书政策,财政安排资金38.17亿元;3700万学生享受了营养膳食补助;1499.58万学生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助金额达190.99亿元。

在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1332.74万人次,资助金额189.79亿元。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共资助学生1629.7万人次,资助金额399.96亿元。

在高等教育阶段,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共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1150.3亿元,比上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9.48%。

下面我介绍一下资助资金来源情况。

2018年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290.08亿元,这里面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79.46亿元,增幅6.56%,这里的财政投入既包括中央财政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其中,中央财政675.43亿元,占2018年资助总额的33.06%,比上年增加59.04亿元,增幅9.58%;地方财政614.65亿元,占2018年资助总额的30.09%,比上年增加20.43亿元,增幅3.44%。

财政资金占当年资助资金的比例为63.15%。

各学段财政投入占比情况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学前资助总额的96.93%;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为财政资金;中职教育财政投入占中职资助资金总额的71.06%;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占普通高中资助资金总额的92.79%;普通高校财政投入占普通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6.1%。

下面我介绍一下学校和社会投入的情况。2018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投入、社会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共752.87亿元,比上年增加81.34亿元,增幅12.11%。

其中,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全年共发放325.54亿元,较上年增加41.34亿元,增幅14.55%;学校投入方面,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的资助支出291.97亿元,较上年增加34.33亿元,增幅13.32%;社会投入方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资助资金共135.36亿元,较上年增加5.67亿元,增幅4.37%。

党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刚才我介绍的是2018年学生资助的主要数据,详细数据各位媒体记者可以在分发的《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看到。

2018年学生资助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第一,不断推进资助育人。各地各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重视培养受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着力构建包括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方面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2018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系列资助育人活动。如“诚信教育月”“防诈骗警示教育月”活动;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宣传活动;第二届“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成立了“中国学生资助志愿者服务组织”,聘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宣传形象大使”,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联合组织“2018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助学·励志专场招聘会”“2018年秋季助学·励志专场招聘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全面加强规范管理。我们组织各地各校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在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规范管理“回头看”,从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三,推动助学贷款工作标准化。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贷款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化、档案管理电子化,提高了助学贷款办理效率。

第四,资助工作更加暖心。各地各校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困难学生利益放在前、把资助工作做在前,让资助工作更贴心、更暖心。一是提前发布资助预警。在开学前后,通过教育部网站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以及“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等平台,多次发布学生资助预警,提醒广大学生与家长警惕不良校园贷和其他诈骗行为。

二是全天候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在春季秋季开学前后,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资助政策;在中考、高考前,发布致初中、高中毕业生“两封信”,重点解读学生资助政策,告诉学生资助项目如何申请、在哪办理、有困难找谁;在大学新生录取书中附送《国家资助,助你飞翔——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在秋季开学前后,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发送资助政策宣传公益短信,在去年的8月份,媒体朋友们也都收到了学生资助的公益短信。

三是提前开通热线电话。教育部提前开通高校学生资助服务热线,延长服务期限,同时督促全国各地各高校全部开通资助热线电话,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四是助学贷款办理时间和窗口前移。去年暑期,各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提前半个月启动,不少地方将贷款受理点前移至乡镇、高中等。同时,实行高中预申请和预约办理,在贷款受理高峰期,实行错峰受理、分片受理。

五是“绿色通道”更通畅。全国不少高校开通了网上“绿色通道”,这是去年的一项特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中就可以办理相关申请手续,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在学生入学前就吃了定心丸。全国高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专区,“一站式”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手续。

下面我介绍第三方面,也就是2019年学生资助工作重点。

2019年学生资助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写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奋进之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要讲的几项重点,刚才赵司长都强调了,比如说精准资助、资助育人、规范管理,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学生资助宣传工作。

2019年,我们要在2018年基础上继续加大在学生资助宣传方面的力度。去年我们的宣传工作得益于大家的支持,所以在2019年请大家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我们将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继续开通暑期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加大“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宣传力度,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学生资助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工作,积极稳妥地应对突发事件。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帮助我们宣传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建斌主任,下面请陈继宗督学介绍甘肃省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做法。


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陈继宗介绍甘肃省加强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和亮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陈继宗: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下面我就甘肃省学生资助工作情况作一个汇报和发布,我汇报和发布的题目是“加强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助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第一,应助尽助,促进脱贫。

我省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低收入人群较多。为帮助有学龄子女贫困家庭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我省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构筑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

一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省内全覆盖。在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家庭就读省内高职院校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在免除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保教费的同时,对建档立卡家庭在园幼儿提高补助标准。

二是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力度。早在2015年,省内就全面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2018年,会同省财政厅针对中职免学费后部分学校因专业成本差异造成的免学费补助不平衡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提高了分专业免学费补助标准,确保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本专科学生资助力度。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扩大高校学生学费补偿与贷款代偿范围,设立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学费及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制度。

第二,紧盯重点,精准资助。

在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我省紧盯重点、精准施策,使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完善重点保障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民政、扶贫、卫健委、残联、团委、人社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同工作机制,统筹各方政策资源,保障特殊困难学生和家庭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重点地区资助力度。我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属“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甘南州免除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的保教费和课本费;自2013年开始,临夏州、甘南州对普通高中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学生资助由过去的“人找政策”变成现在的“政策找人”,提升了学生资助在重点地区的保障力度

三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落实学生资助工作中突出重点地区,细化学生资助精准措施,对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建立“一户一对策”和受教育贫困人口“一生一办法”的资助工作体系,分县区建立台账,完成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生一办法”的基础数据信息库建设,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和科学性。

四是精准帮扶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2018年底,专门为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未就业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共有1.2万名大学生参加应聘,3000余人达成意向性协议。

第三,平稳推进,成效显著。

2012年至2018年,我省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222.43亿元,受益学生996万人次。2018年,我省“两州一县”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2.73万人次,落实资助资金3.21亿元(不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落实藏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包吃、包住、包学习”教育特殊补助“三包”政策,一共是3.22亿元,惠及在校生及在园幼儿16.08万人。全省共发放各类免、奖、助学资金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金44亿元,受益学生192万人,其中为28.2万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5亿元,免除88.4万名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12.6万名建档立卡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3.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学费和书本费,有效地防止低收入家庭因学致贫和刚脱贫家庭因学返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续梅:

感谢陈督学,下面请四川大学李向成书记介绍学校精准暖心、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做法。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向成介绍四川大学精准暖心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和亮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李向成: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把四川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向大家作个介绍。

四川大学是一所地处西部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每年有59%的学生来自西部,2018年全校有困难本科生共计9846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0%。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精准资助,育人育心,将党和国家的浓情厚爱深植学生心中,激发他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第一,以“四部曲”强化信息互动,着力打造精准资助体系。

学校围绕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资助后四个时间节点谱好信息互动“四部曲”,夯实我们精准资助的基础。

一是与新生录取同步启动资助信息互动。学校通过向新生邮寄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建立新生班级微信群、电话调研、开展新生家庭走访等途径宣传学校的资助政策,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提前谋划新生资助工作,制定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方案,使困难同学都能安心入学。

二是入学时集中宣讲资助政策。学校大力推进资助政策“三进”工作。第一个是进新生报道流程。第二个是进形势政策教育课堂。第三个是进学生活动。多管齐下的措施确保资助政策入脑入心,宣传到位。

三是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和标准。我们坚持贫困生“四级”认定机制,结合学生日常支出、家庭收入等情况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资助名额根据学院困难学生的规模来确定,资助标准根据学生困难程度来确定。

四是动态完善资助学生的数据库。我们通过日常排查,综合数据分析,家庭走访、校地互动等动态跟踪困难学生的情况,实时调整学生的数据库。

第二,我们以“多维度”育人育心,持续传递政策温情。

学校坚持育人导向,打造“多维度”育人育心体系,让资助工作更有温度和深度。

我们主要把握了四个度:

一是在资助工作中全程注意“敏感度”,充分尊重和保护受助学生的隐私。在困难认定中,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进行隐性的科学认定,资助结果公示时,仅在公示期内进行必要信息的公示。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涉及学生事项充分尊重本人意愿。

二是在经济资助项目设计上追求“致密度”,把握关键时节,及时温暖学生。比如我们在寒冬时节提供冬衣补助,在放假返乡时提供路费补助,在过年时提供生活补助以及“一分钱年饭”等。

三是在综合能力提升上体现“倾斜度”,针对受助学生需求,打造各类培训教育项目。我们开设了摄影、舞蹈、声乐等30余类兴趣培养课程,实施雅思英语培训资助奖励计划,组织品学兼优的受助学生进行海外访学,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能力提升、视野开阔。

四是在心理帮扶方面体现“舒适度”,在交心互动中强化自立自强意识。我们组织老专家、老干部组成的教导员队伍,以宿舍为阵地,及时关心引导困难学生。学生心理观察员、阳光资助宣传员主动关注学生动态并及时给予相应帮助。受助学生以公益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体验、调适心理、增长才干,营造和谐、温暖、包容的校园文化。

第三,受助学生健康成长,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受助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各地中小学,走上街头开展政策宣讲、扶贫支教、爱心劝募等公益实践活动,展现了他们强烈的感恩之心、报国之情。比如2018年寒假3300名学生走进全国各地中小学、乡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资助政策,展现资助成效。其中,68位同学在新疆22个县的中小学、农村进行国语普及和时代主题“发声亮剑”。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四川大学的受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8年学校困难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7.52%,这是高于全校95.99%的就业率的,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我就把我们学校的工作向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谢谢大家。

感谢向成书记。在这里我还想重复刚才建军司长、建斌主任强调的几句话,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们放心,如果学生在入学和完成学业方面有经济上的困难,党和政府、各级学校、社会有关方面一定会出手相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郑重承诺,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这也是希望媒体反复广而告之的内容,我们也是希望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一遗漏地都能够知晓、了解相关政策,能够让他们安心地、放心地学习。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问赵司长,2020年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资助又将如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

赵建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我们说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像刚才甘肃省介绍情况中说到,加强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我想,这是对学生资助工作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

大家知道,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五大举措之一。“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这个仗怎么打?有很多战术安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学生资助,帮助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子女顺利入学、完成学业。

我想,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至少发挥了三个方面重要作用:第一,通过资助减轻了贫困家庭经济负担,避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学致贫。第二,增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续学习的信心,消除了他们辍学的念头,起到了控辍保学的作用。第三,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入学、完成学业,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增强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取得稳定的收入。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至于说下一步怎么做来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我想和我刚才介绍的情况大致一样,至少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与扶贫、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对接、共享,把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精准认定出来,就像刚才四川大学李校长介绍的,弹好“四部曲”,不管这些学生在什么学校、什么地区,在学生资助方面一个都不少。

第二,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就业等方面,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使他们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在国家资助资金分配、名额分配方面,重点向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群体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国家的资助。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马主任,以往学生资助工作曾经出现过类似于“暗箱操作”和“浑水摸鱼”的情况,比如说拿到助学金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富裕的,请问怎样把好关,把资助资金发放给真正有需要的学生?

马建斌:

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多年来学生资助工作重点关注、重点加强的问题。借用刚才赵司长和我介绍的一个词,就是要“加强精准”,只有精准了,才能避免出现您刚才指出的这些问题。精准是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也是学生资助的根本要求,我们始终把精准资助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刚才在我的介绍中,您也听到了,精准资助2018年是重点,2019年仍然是重点。在精准资助中,既要防止您刚才讲的这些问题,还要防止其他不精准的问题。关于如何做到精准,我们要求三个方面,一是对象要精准;二是资助标准要精准;三是奖助学金发放时间要精准。

为了做到精准,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对象精准方面,我们去年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多渠道、多方式、多机制地做好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努力避免百密一疏,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在标准精准方面,我们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要分档资助,让最贫困学生享受最高档的资助。在发放精准方面,因为助学金是学生的“救命钱”,有的学生需要助学金解决吃饭等生活费问题,所以要尽可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把钱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他们手里。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送炭要送在下雪时,不要拖到三伏天。同时,为确保精准发放,我们还进一步畅通了咨询投诉渠道,一是教育部的热线电话;二是“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三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网站;四是我们通常的信函渠道。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监督检查,每年都会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重点抽查和督查,其中有没有您刚才说的这些不精准问题、不规范问题、违规问题,都是我们检查、督查的重点。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马建斌副主任,因为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扶贫,刚才您也说了,要加强资助的精准,请问学生资助工作中,对于精准资助有哪些要求?咱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马建斌:

您这个问题,刚才我结合记者前面问的问题做了一些回答,另外我再做一些补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不仅仅是对脱贫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学生资助的根本要求。因为学生资助只有精准了,才能把政策全面准确地落实到位;只有精准了,才能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效果。比如说对象不精准,老百姓会有意见;标准不精准,该资助一百的,资助了五十,该资助五十的,资助了一百,困难学生和家长会有意见;发放时间不精准,该发钱的时候不发,政策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来,每年资助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精准资助,所以精准资助过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今后仍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在面上要求、点上督查,确保避免百密一疏,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谢谢。

续梅:

记者朋友们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了,今天我们召开的是第五场新春发布会,2019年教育部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也就到此结束了。“两会”在即,各位记者朋友马上就要开始一个忙碌季,在此期间,关于教育有哪些问题,希望我们提供素材的,都可以和教育部新闻办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各位记者朋友。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