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国家此时鼓励“双创”有何特殊意义?

2019-06-14 20:15 来源: “国是直通车”微信公号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在杭州出席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指出,虽然当前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中国经济有韧性,韧性植根于近14亿人的勤劳与创造,“双创”是个重要支撑,依靠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讲话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让创业创新者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轻装上阵,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近年来,国家“双创”工作蓬勃发展,成绩单令人赞叹。

以北京为例,创业创新的队伍持续壮大,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实现翻番;全市研发经费超过1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2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较2015年增长80%。2018年,全市新经济总量达到万亿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双创”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国家一直以来对创业创新的重视和支持。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开板,引发广泛关注。从去年11月中国宣布设立科创板到正式开板,科创板从无到有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专家认为,中国科创板发展的速度“非一般快”,这种“快”的背后,正体现出中国官方对科创企业的大力支持。

自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今,“双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之一。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国家鼓励“双创”有何特殊意义?如何为“双创”营造更好环境?毕业生该不该加入创业大军?

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时鼓励“双创”,是有效应对内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创业创新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但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此时鼓励“双创”有何特殊意义?

苏剑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应对内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国家仍面临较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要应对外部贸易战的影响。贸易战已逐渐延伸为科技战,中国科技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而且中国科技产业本身在国际市场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所以此时鼓励“双创”,无论应对内部或外部压力,都是重要的解决办法和手段。

王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存量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战略型产业共同发力,“双创”正是有效的支持手段;同时,鼓励“双创”,促进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利于应对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业创新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并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创业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

李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双创”对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双创”可以带动就业稳步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

苏培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从就业角度,鼓励“双创”有利于在就业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双创”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土壤。

万喆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应对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

面对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加,此时鼓励“双创”,有利于推动国内科技创新的进步,以应对全球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鼓励“双创”有利于保障民生,促进就业。

“双创”取得哪些成绩?
还有哪些问题?

王青

迎来五方面收获

第一,制度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税收结构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第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涌现多个位于世界前列的创新企业;

第三,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主体结构已基本形成,创新生态的建立有明显进展;

第四,中国创新与国际创新已进入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强;

第五,中国部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未来,要提升政策普惠性,同时更有针对性的增强对“双创”的扶持力度。

李锦

还需加强理性、精准的引导

“双创”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产业。同时,在“双创”热潮下,带动广大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科技创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不同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还需加强理性、精准的引导,辨别出真正有市场前景、创新能力强、具备发展能力的企业,让这样的企业享受红利,用市场方式淘汰混杂在其中的落后企业。

万喆

有“量”有“质”

通过鼓励“双创”,中国目前已涌现出很多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在量之外,也有质的提升。不少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做出较好成绩,在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

但部分政府存在采用行政手段拔苗助长的情况,未来要更加注重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培育企业,过分强调数量可能会引发泡沫。

苏剑

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双创”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保护产权和企业家,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受负面因素干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收益,不断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胡必亮

相关支持还需进一步提升

创业创新还需完善两个方面:一是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好,二是国家对创业创新的相关支持还要进一步提升。

苏培科

完善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

目前的创业孵化器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同时,退出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要让投资人资金有进有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双创”事业。

国家如何为“双创”营造更好环境?

苏剑

构建良好法治环境

首先要构建良好的法治体系,使“双创”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不能乱作为、不作为。

王青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合理、有效地流通,赋予企业创新发展的空间,包容全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要加强有效监管,在不抑制创新发展的同时,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

胡必亮

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国家应为创业创新做好一切服务工作,包括:提供良好制度环境,进一步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提供金融支持,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特殊政策;加强人才指导与管理,提高创业创新人才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相关人才更加积极地投身创业创新;对于高端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比如落户、子女就学等,为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李锦

形成“松紧适度”的管理环境

政府要形成“松紧适度”的管理环境,合理降低企业的“政府成本”;各部门要更好地联动,在落实政策时增强配合。此外,增强对“双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保障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万喆

降低制度性成本

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制度性成本,减少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摩擦。同时,注意行政之手不可伸得过长,尊重市场真实供需。

中国发展“双创”有哪些优势?

苏剑

市场规模和人才

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国内市场规模大、人口众多,这是最大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有保障,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中国劳动力素质发生较大变化,为“双创”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胡必亮

政策+人才+基础设施

第一,国家在推动双创发展方面有很多政策红利,政府组织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比较强,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第二,中国年轻人才多,创业创新的人才资源后备力量充足;

第三,创业创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比如网络、电信、交通等,为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场景条件,大幅降低创业创新的成本。

王青

四大优势、多方发力

一是市场优势,中国市场规模大且多元,巨大的市场衍生出对创业创新的巨大需求,而多元化的市场则利于包容多样的创新成果;

二是人才优势,中国有庞大的高学历人才储备;

三是产业优势,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供求两旺的市场格局和产业格局有利于有效消化创新成果;

四是环境优势,中国对创业创新的包容度和支持度较高。

李锦

新引擎作用逐步显现

当前,“双创”的新引擎作用逐步显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在“双创”热潮下,中国已经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为未来“双创”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万喆

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已是全国共识,各方各界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为“双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机遇。另外,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市场还有巨大市场潜力未被释放,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强盛,有利于“双创”企业的发展。

毕业生该不该加入创业大军?

苏剑

政府不宜过度鼓励

主要看毕业生的个人情况。但是由于毕业生缺乏经验,且创业本身风险较大,所以不建议政府过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但可以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胡必亮

看毕业生本人意愿

最重要的是看毕业生本人“双创”动力足不足。政府不宜大规模地号召毕业生创业,如果毕业生有较强的积极性,政府可以积极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条件,但不要过度鼓励。

王青

能力具备的可以创业

对于毕业生来说,前沿的思考模式、敢想敢做的精神是他们的优势,但是创业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比如资金和经验,如果具备相应条件,则可以创业。

李锦

参与空间大

目前中国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较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空间大,可以选择的领域和地区很多。鼓励毕业生创业创新将是未来“双创”发展的重点。

苏培科

不建议毕业生盲目创业

大部分情况下,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在全国“双创”热潮中,毕业生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不建议大量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盲目创业。

万喆

因人而异

成功创业需要具备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经验,如果具备相关条件,在校园里创业无可厚非。如果还不具备相关条件,则不可盲目创业。(冯玲玲 杨佳欣)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