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贵州:耕耘黔中大地 建设美丽田园

2019-06-24 16:5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6月24日,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村民在管护蓝靛。近年来,丹寨县积极引进吊瓜、蓝靛等效益较好的种植产业,推广“上下套种”等技术,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村民在养殖有小龙虾的田里劳作(3月13日摄)。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稻田养虾生态农业,有效改善土壤生态,促进增产增收。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蔡兴文 摄)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关井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利用山林地种植食用菌(2月26日摄)。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罗大富 摄)

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村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土鸡养殖(1月22日摄)。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潘皇权 摄)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村民在竹林中采摘红头菇(5月25日摄)。赤水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利用丰富的竹林林下闲置土地,推广套种食用菌,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拍摄的荒山改造而成的果园(3月20日无人机拍摄)。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罗大富 摄)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村民在荒山改造成的果园里劳作(3月20日摄)。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罗大富 摄)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村民在竹林中采摘红头菇(5月25日摄)。赤水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利用丰富的竹林林下闲置土地,推广套种食用菌,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多地少,有“地无三尺平”之说。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当地群众合理利用有限的田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设美丽的现代田园。

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

531.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