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闻办就“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019-06-26 14:10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等围绕“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董宁 摄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先生,请他围绕聚焦深度攻坚克难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先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向贵瑜先生,山西省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先生。首先请欧主任作介绍。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 欧青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国务院新闻办参加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国务院扶贫办感谢我们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扶贫工作给予的关注、关心和大力的支持。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深度贫困地区是有可能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最大短板,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对仍处于深度贫困的边远偏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应该有特殊的措施予以扶持。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根据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的重点。2017年6月21日到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期间亲自主持召开跨省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个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从面上推进向聚焦深度攻坚转变。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加大攻坚力度,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9月25日,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全面具体部署。2018年6月15日,中央又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推动今后三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新的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今天是2019年6月26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已经整整两年了,这两年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界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的成效。现在离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554天,不到一年半时间,深度贫困地区仍然是我们攻坚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定必胜信心,坚持目标标准,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先作这些简短的开场白和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胡凯红:

谢谢欧主任,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现在脱贫攻坚可以说进入了关键的决胜阶段,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决策部署越来越密集,针对性越来越强,分量越来越重,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欧青平: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目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经过近五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也是最薄弱的区域,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很深,脱贫难度大,是最不托底的地方。深度贫困地区之所以难度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深度贫困地区集三区为一体。一个是革命老区,一个是民族地区,还有一个是边疆地区。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中,革命老区县有55个,少数民族县有113个,在深度贫困县中还有一部分是边境县。这些地方,脱贫攻坚的难度很大。

第二,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相对来说,深度贫困地区都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我们常讲,深度贫困地区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在藏区高原等地,很多项目工程每年的平均施工期不到半年,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三,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比较低。向州长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直过区,这些地方社会发育程度比较低,相对来说,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比较低,更不要说有脱贫致富内生的动力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虽然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但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还不低,因为他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形态下,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第四,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生态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后,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我们叫人穷村也穷,县也穷,主要靠中央转移支付进行发展,本身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差。对贫困户的带动能力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才讲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保证小康路上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都不少的重要举措,也是兑现我们对全党、全社会庄严的承诺,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专门安排部署的原因。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

中央做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之后,可以说从中央层面到省市县乡村各级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问一下向州长,凉山州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方面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成效和亮点,希望您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谢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 向贵瑜: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使我们凉山州能有机会向全国的媒体介绍凉山的发展。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有深度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是19.8%。精准扶贫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牵挂、特别关怀之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了7.1%。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以发展引导形成内生动力,以内生动力进一步带动深度发展。

亮点一,人与路。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知道,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要想富、先修路。过去凉山的观念比较落后,一些群众认为路只要能凑合走就可以了,已经习惯于人背马驼。精准脱贫以来,凉山州发生的第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与路,现在随着一条条山路的打通,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贸易方兴未艾,突然发现原来路就是发展,有路就有钱,这个观念的变化很不简单。所以,我们彝族群众从开始过去要我修路,转变为我要修路。

凉山著名的悬崖村,已经修出了一条钢梯天路,这条天路彻底结束了悬崖村人与世隔绝的历史,让新一代村民实现了与时代同频共振。像悬崖村这样的大山里的村,我们还有不少。我下乡的时候,基本上是行走在一条天路上,往山下一望万丈深渊,我们扶着把手,手心都是汗。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在大凉山青天之上建成农村公路上1.4万公里,通村率已经达到99.99%。投入多少钱呢?110多亿,今天彝区群众正顺着这一条条悬挂在悬崖峭壁上走出了大山,拥抱了世界,真正实现了“人修了路、路改变了人”。

亮点二,人与房。中国人常说安居乐业。但凉山彝区作为最大的直过区,千百年来,被重重大山围困的人们和牛马混居在一起,他们住在低矮、破旧、阴暗的土坯房里,那种贫困、那种蚊蝇成群、那种脏乱不堪超出了在座记者们的想象。精准扶贫以来,我们的老百姓突然发现原来住不仅仅是生存,住还意味着生活,意味着窗明几净、美好舒心,彝区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对美好家居的向往。脱贫攻坚以来,我们总共陆续投入了271亿,建起了10.82万套新房,如珍珠散落在大凉山的层层褶皱中,48.54万贫困人口在这些新房中开始了新生活。易地搬迁、彝家新寨,这些温暖的名词使整个彝区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人建了房,房改变了人。

亮点三,人与文。我们彝族同胞有一句话,为人多学习,成就超常人。我们认为教育和文明才是最为雄健的精神力量,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州委州政府把教育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我们认为错过这个机会,山区的孩子就很可能错过一个光明的未来;错过脱贫攻坚的政策东风,就可能错过移风易俗的大好机遇。因此,我们以教育作为支点落实人民发展权,以教育塑造新时代乡村文明生活,成为州党委和州政府坚定不移的决心。投入122亿元,建成了各级各类学校1572所,小学教学点1011个,投入22.58亿元,建成3117个“一村一幼”的幼教点,让朗朗的书声成了凉山最动听的乐章。我们还改善全州通校公路,让看着就在眼前,一天走不完的上学难问题彻底成为凉山往事。我们坚定实施双语教学,确保适龄儿童在学前就学会普通话,让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天籁之音回荡在凉山的村村寨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我们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彝区强力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融入现代文明。近年来,彝族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是教育的力量,是文明的生发,人融入了文明,文明改变了人。

亮点四,人与能。打铁还需自身硬,脱贫尤需内生动力。为此,我们凉山州把提升农民文化和技能摆在突出位置,并为此投入约3.8亿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州12.73万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实行全员轮训。当这些一技在身的新型农民迈开自信的步伐走向山外,脱贫致富的希望充盈着他们的胸膛。治标当治本,产业发展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因此,我们投入38.1亿元,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当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对接起来,当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蔚然兴起,贫困群众的口袋鼓了,眼界开阔了,思想解放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愈发坚定。人拥有了能力,能力改变了人。

亮点五,干与群。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我们常常告诉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扶贫工作上,就是要能为“两不愁三保障”跑断腿,就是能为移风易俗磨破嘴。我们的干部正是秉着这样的认识,获得了群众的极大信任。有的媒体评价我们凉山州干部群众凝成一股绳的状态叫“民心无官,只有伙伴;念念不忘,唯有老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后,四川省委选派5700多名精兵强将奔赴主战场,与我州一万多名扶贫干部会师凉山。大凉山,穷地方,苦地方,干事业的好地方。这两万多名战士组成的精锐部队在这里淬火历练,他们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敢死队,更是未来乡村振兴优秀可靠的中坚力量。

非常感谢大家听了我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凉山巨变是跟着党,群众彻底摒弃了安于贫困、或者不愿承认、不敢承认贫困的心理,树立了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勇气,今天我们凉山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个未来一定是胜利走向胜利的未来,一定是一个不辜负党和国家,社会各界,一个幸福万年长的未来,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欧主任提到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地区,我想山西省临县也不例外。请问,山西省临县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如何协调扶贫开发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谢谢。

山西省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 张建国:

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以坡耕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是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59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87%,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是临县致贫致困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县情实际和贫困特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坚持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个攻坚战。

具体工作中,我们抓住山西省委、省政府实施超常规举措、攻坚深度贫困的政策机遇,创新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机制,组建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让贫困群众成为参与主体、受益主体。2016年以来,全县组建合作社313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5万参与造林,其中贫困劳力9000多人。2016年—2018年,我县三年累计造林99万亩,是“十二五”期间全县造林面积的2.6倍,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8.1%提升为2018年的24.5%。在实现增绿的同时,带动贫困人口增加了以下四方面收入。

一是退耕还林领资金。2017—2018两年实施退耕还林78.6万亩,涉及贫困户4.2万户,户均每年领取退耕还林补助1800多元。

二是造林护林拿薪金。以2018年为例,313家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全年完成造林56.5万亩,涉及贫困劳力0.9万,人均造林务工收入13000多元。同时,这两年,全县已聘用贫困护林员2280人,人均年管护工资6000元。

三是生产经营得现金。累计实施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63万亩。同时,推广“林药套种、林豆间种”模式,配套发展林下经济10万亩,提升林产业综合效益,增加经营性收入。

四是流转入股挣租金,制定出台林地流转奖补政策,推动林地入股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财产性收入。生态产业成为脱贫的新业态和增收的新渠道。

吕梁的生态扶贫模式走向全国。2017年国庆期间,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有我们临县的一张照片,可以说,我们临县是主要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者。这两年不仅山增绿了,老百姓增收了,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特别是降水量增加了,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了,初步实现了增收和增绿、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统一、互促双赢。这两年,各大媒体去临县采访报道,是给我们鼓劲、加油。谢谢你们。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两年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欧青平:

刚才向大家报告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高度重视,两年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断纵深发展。

第一,强化了政策的倾斜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特点,从中央统筹来强化资金、政策、人财物各方面的保障。贫困地区总的来说是需要外部支持的,从中央的层面怎么体现政策的倾斜,我觉得主要是“一个文件”。2017年9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里面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组合拳,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强调中央统筹重点支持“三区三州”,因为“三区三州”在全国贫困地区来说地位非常重要。刚才我已经讲了,它的困难和特殊之处。此外,强调省负总责,就是省里要自己解决区域内的深度贫困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指导各省确定了本省的深度贫困范围,全国共确定了334个深度贫困县,在“三区三州”之外,中西部省份有169个,这些就是我们这两年重点攻坚的区域。

中央出台了这个文件以后,各部门陆续出台了40多个配套性文件,把中央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实化、细化,很多政策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里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土地政策,自然资源部按照中央部署安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专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土地政策,深度贫困地区土地增减挂钩的指标可以跨省交易,这个政策不得了。到目前为止,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统筹协调下,2018年,帮扶省份完成跨省交易调出指标达到15万亩,累计筹资740亿元,极大地增强了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这是从政策角度来说的。

第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集中攻坚力度。2018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对深度贫困地区投入的资金达到2140亿元,其中用于“三区三州”的将近一半,达1050亿元。2018年、2019年中央财政连续两年每年新增财政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其中2018年200亿增量资金中有120亿用于“三区三州”;2019年200亿增量资金全部用于“三区三州”和“三区三州”外的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同时,我们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我举一个例子,由全国工商联推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在已经有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对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帮扶的力度在不断增强。在这些政策、投入的支持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334个深度县,2018年减贫480万人,占全国减贫总数的38%,这说明我们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效应在持续发挥作用。334个县的贫困发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比全国下降的速度快了3.2个百分点,也说明我们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力度在加大,成效在显现。但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难度依然很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对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的力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度贫困地区一定会同全国一道,到2020年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请问青海省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在扶贫产业发展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 马丰胜:

大家都知道,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的生产生活受限,特别是我们的藏区资源禀赋差,产业结构单一。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选择产业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农民的收入,显得尤为突出。这几年我们立足高原的优势,高原有高原的优势,超常规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产业扶贫。

一是充分利用高原的冷凉气候和天然牧草的优势,发展牦牛和青稞产业,牦牛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畜种,属于半野生天然的绿色食品,高热量、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被誉为牛肉之冠,青稞也是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降“三高”和保健有独特的作用,而且价格比较高,比小麦高出2到3倍。在扶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财政补贴、小额信贷的贷款、互助金补助,扶持贫困户发展到户养殖和种植。

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来做大基地、做好规模。通过建立扶贫产业园,主要就是搞精深加工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的现代农牧业。健全带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良种补贴,订单生产、入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千家万户贫困户全产业链增收。如我们有一个泽库县拉格日村,是深度贫困县最深度的一个县,今年5月28日青平主任专门到我们这个县调研过,这个村通过草场确权入股,牲畜作价入股,劳动力优化资源,这样确权以后搞一产二产,甚至搞三产,使老百姓收入形式多样。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逐步构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局面。

合作社能繁母畜比例由2014年的20%提高到了2018年的85%,优良品种的牲畜比例由6%提高到了去年的75%,每亩产草量由过去的202公斤增加到385公斤,将近增加了183公斤,载畜量由羊单位9.8亩核减到4.2亩,入社社员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3449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5330元。51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242元,超过国家脱贫的标准。所以目前在“拉格日”模式引领下,全省已经成立961家牧业股份合作社,牧户入社率达到72.5%,牲畜整合率达到67.8%,草场整合率达到66.9%,收入平均增幅达12.5%。牧业合作社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5万户19.6万人。去年青海的牦牛已经达到490万头,占到全国的38%,占到世界的30%,我们的这个产业结合脱贫攻坚强力的推进。

二是充分利用青海光照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青藏高原离天最近,平均海拔4058米,年日照有效数是1400到1700小时之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强有力的帮助下,我们采取了三种扶贫模式,一种是企业全额投资。二是政府和企业合作筹资,我们和央企合作,搞了10千瓦。三是政府全额投资。去年是第一次给所有青海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实现了全覆盖,这三个电站光伏建成以后,每年给扶贫上收益达到5.7个亿,而且是一定20年不变。我们在深度地区达到了2.46亿元,村均达到32万,一个村每年达到32万,像玉树因为贫困人口比较多,最高达到79万,所以有的村有了这些光伏扶贫的资金,我们的发展经济,并且给贫困户发补助,我们依靠太阳来扶贫。

三是充分利用青海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大美青海已经是享誉省内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目前全省的深度贫困地区已经有61个村,通过实施了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等特色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现整体发展、全面增收,带动贫困群众2.18万人。再一个就是大力发展唐卡、盘绣、民族服饰,因为青海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占到47%,文化多样。目前通过扶贫产业链,通过扶贫车间、手工作坊等带动近4万贫困群众从事民族手工艺。我们有一个同仁县,全县10万人口,接近2万人口从事民族手工业,现在号称世界唐卡艺术小镇,这2万人中贫困群众接近6000人,学徒工每年的收入在8000到9000元,学成以后都在5万以上。前一段时间青平主任到同仁县调研,也是亲自感受到的。所以我们青海是一个高原地区,我们主要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谢谢大家。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我听到青海、四川、山西都提到深度贫困地区道路、教育、医疗等方面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请问距2020年底,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还有哪些困难?国务院会有一些什么新的安排?

欧青平: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两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是难度依然很大,困难仍然不少,挑战是巨大的。首先,从贫困人口的规模上看,334个深度贫困县没有脱贫的贫困人口还有627万人,占全国未脱贫人数的近一半。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一个不落下,每一个贫困人口的脱贫都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深入的工作。这些工作累计起来,随着贫困人口规模越大,我们工作难度也就越大。“三区三州”虽然还剩下172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但是这些地方的脱贫成本比别的地方高,脱贫难度比别的地方更大。

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发展比较薄弱,生态环境脆弱,难度很大。深度贫困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地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技能水平比较差,内生动力调动起来比较慢,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刚才,向州长谈到两年以来,凉山脱贫攻坚其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调动彝族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同样,我们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要把他们的内生动力调动起来,才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持续下去。

虽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依然要咬定牙关,坚定决心,坚决完成任务,这是各地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定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在2020年打赢这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也不例外。

二是坚持目标标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到2020年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重庆座谈会上已经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底线任务和目标。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看什么?就是看是否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坚持这个标准,就可以避免盲目拔高标准或者人为降低标准。

三是解决底线任务。什么是底线任务?就是刚才讲的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贫困人口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年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跟“两不愁三保障”相关的有关部门,工作在不断深入推进,效果也非常好。无论是饮用水安全还是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强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三保障”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举一个例子,全国安全饮水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大概有100万人左右,南疆四地州就占了1/3,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首先要把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作为攻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是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到了2020年,一方面大规模的减贫,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返贫,这个任务就不算完成。要把巩固脱贫成果摆在跟减贫一样重要的位置,重点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以及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来巩固脱贫成果。

五是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现在无论是对口支援、东西协作、定点扶贫和社会各界的帮扶,都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包括香港、澳门同胞,都把他们的工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了倾斜。

六是抓好各项政策举措落实。特别提一下消费扶贫,在下一步政策举措里,要把推进消费扶贫作为壮大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相信我们的媒体朋友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

七是注重防范化解各种风险。脱贫攻坚依然有很多的风险点需要关注、需要重视。比如完不成任务的风险,扶贫小额信贷可能还不上款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后,稳不住,不能长期可持续脱贫的风险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的。

八是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以我们良好的作风去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更好的服务来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帮助。

总的来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一定能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谢谢。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欧青平:

发布会结束以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各个层面方面的交流,随时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跟我们进行沟通。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