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走新路获双赢

2019-07-12 10:10 来源: 贵州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7月11日,修文县龙场镇新寨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住户在新居忆往昔感党恩。"十三五"期间,修文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87户1450人,确保每户至少一人就近就业,搬迁安置点已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及一名医务人员。贵州日报记者 陈慧 摄

截至5月底,全省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46个、住房44.2万套,搬迁入住144万人。

7月11日早上10点,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白杨林街道幸福路76栋1单元的王菊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街道医院副院长李雪带领两名医生走了进来:“老人家,我们来给你检查一下身体,看你的高血压怎么样了。”

“你们经常来给我检查身体,麻烦你们得很,太感谢你们了。”王菊一边给医生让座,一边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李雪拿出仪器给王菊测血压、量体重。同行的医生给王菊抽了血拿回去化验。

“搬到白杨林街道后,样样都方便了。”王菊的丈夫李开富说,他们家以前住小吉场镇二陡岩,那里边远偏僻,交通极其不便,买点药要爬一坡下一坡,走两个小时山路,坐20分钟客车才到镇上。娃娃读书更辛苦,基本上是去时天不亮,来时月亮上。家里土地不少,但是贫瘠,年年都是种一坡收一箩,一年收益只够勉强糊口。

“搬到白杨林街道后有了家庭签约医生,医生随时上门给我老婆检查身体;外孙读书就走10分钟路程;我在经开区明钧玻璃厂上班,一个月3800元,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李开富乐呵呵地说。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单光勇介绍,白杨林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七星关区最大的城镇化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6381户28944人,自群众搬迁入住以来,街道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围绕“五个体系”建设总体要求,重点在“培训就业”和“服务管理”上谋思路,创新探索以“创办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深化‘六个聚焦’”的党建“1+6”工作模式,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解决好群众就业、创业、就医、就学等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源自贵州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工这篇大文章。2018年,贵州紧扣“六个坚持”抓落实,着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搬迁质量和成效。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以“空间”换“时间”,形成富有贵州特色的政策体系。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顶层设计,根据中央的统一政策框架,结合贵州省情实际,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富有贵州特色的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自2015年底启动实施至今,省级巳经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各类政策57个。

——4个纲领性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全面系统解决好“搬哪些人”、“怎么搬”、“搬到哪”、“搬后怎么办”等问题,构成了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完整体系,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1个操作性文件。贵州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工程建设、就业和产业扶持、增减挂钩、资金监督管理、工程考核,以及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安置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迁出地资源盘活及收益、安置点基层党建的操作办法和政策措施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32个部门协作支持文件。贵州省直相关部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出台了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

如何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2018年4月至6月,为进一步精准锁定贵州省“十三五”整体搬迁自然村寨、搬迁人口、安置点安置规模三大基础数据,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开展了数据大核查。经过市县核查、省级抽查、数据核对、市县再核查等过程,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基础数据。核查结果按程序报经贵州省委、省政府同意,9月28日由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正式印发了《关于调整下达贵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计划任务的通知》,最终明确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188万人。

制定“双50标准”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根据《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登记办法》: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贫困发生率50%以上、50户以下的自然村寨,则优先实施整体搬迁。

城镇化集中安置成为贵州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

贵州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省情实际,决定了从“农村”搬“农村”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发展,立足于山区贫困群众的根本脱贫和长远发展,贵州果断调整安置方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7年起,全部实行城镇化安置。安置点一律实行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实行项目县书记、县长包保责任制,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政策落实成效。

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17个政策性文件,从系统工程视角建立和完善城镇化集中安置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让城市优质资源惠及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搬迁农户向城镇聚集助推城镇化发展,获得了“双赢”的效应。(记者 杨静 谢朝政)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范梓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