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经济数据发布当天,总理召开座谈会,透露三大关键信号!

2019-07-17 14:58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在这场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内涵丰富,非常具有信号意义!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会上,刘元春、李迅雷、伍戈等专家和徐工集团、浙江泰隆银行、美团网等企业负责人作了发言。

专家既有来自高校智库的,也有来自券商的。企业方面,既有来自制造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也有来自新兴企业的负责人。

注意这个座谈会的时间,7月15日。这一天也是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的时间,上半年GDP增速6.3%。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说,经济运行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市场主体活力更大释放,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30万人,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些指标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贸易投资放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内经济的因素和困难挑战很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下一步经济工作怎么干?
座谈会透露出三大信号

信号一:宏观政策基调未变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适时预调微调,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要切实兑现全年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的承诺,稳定企业预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做好就业服务、高职扩招等工作,适应灵活就业健全相关社会保障,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年初以来就延续的宏观政策基调,并没有什么变化。目前政策基调应该还是“稳中求进”,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托底以确保就业平稳,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章俊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层面应“加力提效”: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来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把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在边际上提升货币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适时进行定向和置换性降准,并适当提升专项债发行额度来支持基建投资。

作为传统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接下来是否会加大发力?

参与此次座谈会的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日前发布研报称,虽然今年“财政前移”可能掣肘基建投资,但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框架下,随着经济逼近区间下限,政策的天平或将向稳增长的目标倾斜。积极财政更积极,基建有望温和发力。展望未来,为弥补基建融资缺口,诸如专项债扩容、债务置换等创新值得期待。

信号二: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说,要破解多重难题、保持经济在高基数上平稳运行,关键靠更大力度改革开放。扎实落实“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主动扩大开放,实施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培植一视同仁、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企业要勇于创新和到国际市场竞争。大企业要带动配套小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加快新动能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

继“独角兽企业”之后,一个新的关键词“瞪羚企业”又进入大家视野。

啥是“瞪羚企业”?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按照硅谷的解释,“瞪羚企业”就是高成长型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这些企业不仅年增长速度能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还能迅速实现IPO。

最近几年“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一样,经常出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支持政策中,作为创新的部分来强调。

《山东省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和奖励行动计划(2017-2019)》中如此定义:“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认定范围主要是产业领域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

章俊对此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需要依靠大量的高新科技企业,但目前能够得上“独角兽”标准的依然是少数,为了实现产业梯队发展,需要有更大规模的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集群作为后备。通过对这些“瞪羚企业”的扶持和培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双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其中产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信号三:“旧改”将成为稳投资一大方向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说,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增长点。提高消费品质量,增加养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领域优质供给,拓展“互联网+生活服务”。聚焦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消除民间投资隐性障碍,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惠民生和促发展双赢。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地方专项债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领域,此次明确强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未来地方专项债或更多投向老旧小区改造,而“旧改”应该是下一步稳投资的一个重点。

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债券资金用于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民生领域,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等六项领域资金投入占比64.8%,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持续增加,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其中提到重点改造建设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旧城改造侧重基建投资,通过投资改善居住环境从而拉动消费,对房地产的影响较为有限,这与我国当前严控房地产的意图是一致的。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周期很短(一般半年内完成),边际效益明显,能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是符合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梁敏)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