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龙江:扬绿色优势之长走生态强省之路

2019-09-21 08:12 来源: 黑龙江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扬绿色优势之长走生态强省之路
一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一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加快国有林区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越来越多的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正在走出一条以生态强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打响“蓝天保卫战”

9月初的富锦市上街基镇,湛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几只水鸟在江面翩翩起舞,一副美丽的田园景象。

以往的上街基镇并没有如此美丽,这里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务一直很重,主要难点来自农村垃圾。实行河长制以后,镇政府下发专项资金用于回收农药瓶。

“渐渐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提高,大家洒完农药自觉地就把瓶子收起来,基本杜绝了随手丢弃的行为。”河长田洪涛说。今年上半年,该镇又开展“清四乱”活动,河道两侧8吨垃圾被清走。附近居民说:“如今周围水环境终于改变了,江鱼没有异味了,江边野鸭、白鹤也多了,这全要归功于河长制的落实。”

我省水资源丰富,拥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和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这些江河湖泊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同时它们的水生态环境也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通过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实现由省到村五级穿透,在不改变各部门职能、各地区权益等条件下,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和新秩序,达到河湖资源长期有效保护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明确问题、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五个清单”,为各级河长湖长组织河湖治理和管护理清思路。

今年4月18日,全省打响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百日攻坚战”,3.5万名河长、9000位湖长全部行动起来。至今共发现规模以上河湖“四乱”问题11187个,已销号10747个,销号率96%;规模以下河湖“四乱”问题2221个,已销号2000个,销号率90%;拆除松嫩两江围堤1394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90%。

让水长清,全面实行河湖长制;让天更蓝,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产量大省,每年秸秆产生量高达1.3亿吨,约占全国秸秆总量1/8。以往,秸秆处理往往采取在田间地头露天焚烧的方式来解决,成为导致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2018年秋天,我省打响处罚空前严厉的“秸秆露天禁烧”战役,综合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坚决遏制秸秆露天焚烧行为,有效保卫了“冰爽龙江”的蓝天。

2018年11月,省政府印发《黑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49条措施,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提出突出重点防控因子、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时段,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1%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为主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东北、华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东北大粮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停伐后,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我省林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得到逐步恢复。

据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正在进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将保护全省森林、河湖、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去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7万亩;落实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完成退耕还湿5.19万亩、新开垦林地退耕还林10万亩;完成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营造林任务34万亩、森林抚育51万亩。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经成为广大林区人的共识。

沾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施业区地处小兴安岭北麓,这里建设了以寒葱为主的大型山野菜加工车间和冷库,尝试氮气保鲜储存新技术,旨在打造寒葱生产加工基地,有序推进寒葱产业发展。同时,附带加工其它山野菜及韩式泡菜,使纯天然绿色食品多元化发展。针对林区4100公顷的红松母树林,该局还建立松子精深加工厂,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六十多岁的绥棱林业局老股流林场职工郭祥养了近百只小笨鸡,还有家兔、肥猪,唱起了庭院经济致富曲,一年收入不菲。他所在林场在职工中全面推进生态养殖,延伸绿色产业链条,使养殖生产向绿色、高效、优质转变。

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系,把国家赋予我省的战略定位与我们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去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伊春市50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破冰,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8年,伊春市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

全域全季生态游打造“新字号”重点支柱产业

经营农家乐、开办家庭旅馆、开展特色养殖种植,林区转型带来的不仅是多种经济的繁荣,还有美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森林康养产业也随之蓬勃兴起。林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日益显现。

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大冰雪……一直以来,我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旅游打造为“新字号”重点支柱产业。据统计,2018年全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4亿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253亿元,增长18%。

目前,我省启动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年)》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项目。按照规划,我省将打造涵盖“夏季凉爽,冬季冰爽”核心景区在内的“一城四线”旅游框架。第二届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伊春,主打“400万公顷浩瀚森林,40万公顷大美湿地,702条清澈河流,84.7%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里每立方米2万个以上的负氧离子”品牌,成为国内外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如今,我省已逐步形成冰雪游、森林游、湿地游、边境游、避暑游、火山康养游等多元生态旅游项目齐头并进的格局。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预计,到2025年全省年接待游客量将达到5亿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800亿元以上,全域基本实现宜居宜行宜游宜养,旅游强省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记者 王彦)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范梓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