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非遗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2020-05-22 16:2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5月21日,农户在潜山市王河镇的舒席就业扶贫车间整理加工完成的篾条。篾条是制作舒席的原料。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5月21日,农户在潜山市油坝乡的舒席就业扶贫车间编织舒席。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5月21日,农户在潜山市油坝乡的舒席就业扶贫车间编织舒席。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5月21日,工作人员在潜山市王河镇的舒席就业扶贫车间展示编织完成的舒席。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5月21日,工人在潜山市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对编织完成的舒席进行修整。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5月21日,工人在潜山市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对编织完成的舒席进行修整。

舒席是安徽省潜山市特色竹编工艺制品,其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凉爽消汗、折叠易带,因潜山别名“舒州”而得名。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设立4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2000元。

新华社发(周牧 摄)

009.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