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

2020-08-08 07:54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为了更好地引导就业,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人社部等部门也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如何使灵活就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民工“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灵活就业成为吸纳就业重要“蓄水池”

受疫情影响,灵活就业成为部分百姓的新选择。我国灵活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规模达到2亿人左右,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举措,是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

“灵活就业人员中,小商小贩多、生活服务业多、大龄失业人员多,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冲击更直接。”李忠指出,针对这些问题,《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清理取消了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

据李忠介绍,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拓渠道”,针对灵活就业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特点,突出加大对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二是“优环境”,针对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重点在审批管理、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强保障”,针对培训服务少、维权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弱等不足,重点从新职业开发、针对性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强化扶持。

“这些举措针对性强,坚持靶向思维,对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李忠强调,将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

让农民工“在城市能稳定,在家乡有工作”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如何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使农民工避免“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困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农民工2.9亿人,其中六成多外出务工。截至二季度末,农民工外出务工总量达到1.78亿人,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7.3%。“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接下来我们还将坚持稳岗拓岗并重,不断拓宽农民工的外出就业渠道。”李忠指出。

在帮助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同时,相关部委也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了大量便利。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吴晓玲表示,为了有效解决返乡留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的实施方案》。

“大体来说,方案主要分为四类举措,分别是全面推动政策落实、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合力开展指导服务和加强技能培训。”吴晓玲表示,从监测调度情况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已取得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300多万,其中除在本地企业就业及务农外,还有5%的返乡留乡农民工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等新业态创业。同时,各地还新增了一批乡村保洁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防疫消杀员等公益性岗位。

“农民工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我们将真抓实干,努力让农民工‘在城市能稳定,在家乡有工作’,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李忠说。

社区服务就业空间仍然广阔

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社区服务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64.3万个城乡社区,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开发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是引导居民群众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创业、稳定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社区服务业需求旺盛、市场广阔、业态丰富、劳动密集,可以说就业的空间还是很广阔的。”陈越良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假如按100比1的标准规划社区服务人员队伍,社区服务业可以创造1400万个就业岗位。

陈越良介绍,近期民政部在扩大社区服务业就业容量的同时,还对社区服务业就业支持进行了强化。重点围绕“互联网+”、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组织专项培训,有针对性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

“为确保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民政部将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的同时,还将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临时救助。”陈越良表示,民政部已会同财政部印发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要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记者 訾谦)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庞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