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0-08-12 13:41 来源: 新闻办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8月12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并答记者问。

图为中外记者见面会主席台。(焦非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都显示了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把老百姓“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使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这些改变都离不开交通人的奋斗和付出。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五位交通运输行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请他们讲述交通扶贫的故事并与大家互动交流。首先,请允许我逐一介绍一下他们,他们是: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先生,罗洪波先生2016年至2018年3月期间,任江苏省赣州市安远县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先生;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先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先生。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吕怡达先生,吕怡达先生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任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驻村第一书记。

下面,我们就请各位简要介绍一下自己。首先有请罗洪波先生。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 罗洪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叫罗洪波,来自交通运输部法制司。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挂职工作,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

图为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徐想 摄)

我所工作的安远县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大家都可能知道赣南脐橙,安远县就是赣南脐橙的核心产区。安远还有一座三百山,是5A级景区,同时也是香港水源东江的源头。可能有的朋友不熟悉、不知道安远,会问安远到底远不远?在2013年之前,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安远非常远,从县城到赣州市不到200公里的距离,但是去一趟需要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在那个时候,外地的朋友去不了安远,本地人也不愿意出去,因为非常的麻烦,很辛苦。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安远县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从此,告别了大山的阻隔,同时安远的农村路得到飞速发展和完善,2017年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的示范县。所以,如果我现在给大家重新介绍一遍安远的话,我想用安远在推介旅游时的一句广告词,就是“安远不远,景在眼前”。

谢谢大家。

寿小丽:

从短板到示范,安远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谢谢罗洪波先生。下面,我们有请徐文强先生作介绍。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 徐文强: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徐文强,是交通运输部选派的第八批转第九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厅长。2016年的7月,我肩负交通运输部党组“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重托,从我们的首都北京到了雪域高原,在世界第三极的西藏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现在我已经在西藏生活工作了超过4年时间,四年来,我亲身参与了当地交通脱贫攻坚的全部过程,也亲眼见证了240万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喜悦。这期间是西藏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交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的一个时期。作为一位见证者和亲身参与者,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图为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焦非 摄)

现在西藏交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的阶段,我也开始了第二个援藏任期。我和17000名交通干部职工一道,和我的同事一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弘扬伟大的“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与大家战斗在一起,再用几年的时间,让我们西藏的老百姓走上更宽阔和平坦的小康大道,我将为此付出我的全部力量。

谢谢大家。

寿小丽:

两度援藏,是责任与情怀让徐厅长在热爱的雪域高原扎下根来,谢谢徐厅长。下面,请王光国先生作介绍。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支部书记 王光国: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王光国,是来自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家都叫我“愚公书记”,其实这个称号也不是很特别。我们店子坪村海拔1200多米,我们有一句古话“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我们的“打杵子、背篓子”,还有“迈出去还要坐轿子”这句名言体现了我们店子坪出山的艰辛和苦酸。我们店子坪村的村民要到临近的高坪镇去赶集,要沿着沿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要两三个小时。

图为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支部书记王光国。(焦非 摄)

“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我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就动员大家修路。腊月初九,我们开始了修山第一炮。我们店子坪村修路经过了几个历程,第一个是凿毛路、修砂石路,后来是水泥路,最后是沥青路这样的历程。我们店子坪村现在实现了户户通、村村通,店子坪的老百姓已经走上了致富快车道,店子坪村的人民现在已经迈向了富有。我们店子坪村在致富的路上应该说有说不完的故事。借此机会,诚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到店子坪村去实地感受我们“四好农村路”和老百姓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到实地去听一听“四好农村路”在农村的凝聚力,到店子坪村去听一听、看一看我们那儿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因路而美、因路而富、因路而活”的一个一个故事。在这里再次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去看看。

寿小丽:

感谢“愚公书记”的坚韧不拔。下面,请桂志敬先生作介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委副书记 桂志敬: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桂志敬,来自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2018年底,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县交通运输协调定点扶贫以及协助分管脱贫攻坚工作。色达县地处川青交界地区,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色达县平均海拔4127米,山大沟深,环境闭塞,常冬无夏,氧气稀薄,那里的氧气是北京的65%。在色达工作的干部们经常说一句话,“在色达工作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

图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焦非 摄)

我到色达以后,发扬交通“两路”精神以及色达的“抗缺氧”精神,同色达的干部群众一起助力色达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雪域高原的岗位上,我走遍了17个乡镇,了解交通需求,做好沟通桥梁,发挥自身专长,促进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发动各方面的资源,完成好定点扶贫的工作任务。经过4年的定点扶贫,色达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0公里,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农村客车,圆满完成了“两通”目标。今年2月份,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色达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6月底,我们剩余的90户319人实现了脱贫,我有幸见证了色达5.74万农牧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同迈进小康社会,这是所有参与和支持定点扶贫工作的干部职工和爱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色达的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书写的色达历史新篇章。谢谢。

寿小丽:

的确,最宝贵的是精神,脱贫攻坚正是需要色达这样的“抗缺氧”精神。下面,有请吕怡达先生作介绍。

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 吕怡达: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吕怡达,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2017年9月9日到2019年9月18日,我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交通扶贫,热拉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完成了村组道路建设6.9公里,实现了全村百姓“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

图为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吕怡达。(徐想 摄)

我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交通+扶贫”、“交通+电商”、“交通+特色农业”新模式都在热拉村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2018年,村内返乡大学生牵头成立冰山小丫头食品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对外销售村内的特色农产品,比如牦牛肉、藏香猪肉、黑水中蜂蜜等等。2019年小丫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10人,非贫困户就业20人。这些都有效提振了全村群众通过劳动致富的信心。

除此之外,村内还先后成立了牦牛健康养殖基地、藏香猪散养基地、高山凤尾鸡养殖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我想,这些都是交通助力脱贫攻坚、交通助力产业发展、交通致富一方百姓的典型案例。谢谢。

寿小丽:

热拉村因路而变、因路而富,这也是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五位嘉宾已经都作了自我介绍,各位记者朋友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台上的五位嘉宾进行互动。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按照惯例还是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收官之年,我想问一下,各位能不能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分享一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家最难忘的事和感受到最深的变化是什么?谢谢。

徐文强:

我在西藏工作的4年时间,一直是在交通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最难忘的事情还是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在那么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要修通一条条公路、架起一座座桥梁。我感受到最深的变化,还是这几年,特别是攻坚时期,我们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西藏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投资成倍增长。“十三五”公路交通完成投资超过2515亿,这个数比“十二五”增加了1835亿,是“十二五”的3.7倍,相当于接近翻了两番的水平。

第二,高速公路加速发展。“十二五”末的时候,有的朋友去过西藏,当时只有机场到市区的一条高速公路,38公里,到现在是620公里。我们还有几条路在建,这几条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将达到1100公里,在内地,这个数字可能不那么显著,不是那么显眼,但在西藏,修了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三,西藏路网结构显著提升和改善。现在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0.45万公里,我们现在每年新增的公路通车里程相当于净增两条“两路”。大家跑过的青藏线、川藏线,全程实现黑色化,全长1140公里的青藏公路,全程达到二级公路的水平。我们还实施了新的青藏通道国道345线,新的新藏通道国道216线,这两条通道今年底将建成投入使用。西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今后,进藏游客和当地群众出行将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通畅、越来越安全。谢谢。

王光国:

我是来自基层的,在我的内心深处,最有记忆的还是店子坪村当时不通路的时间。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店子坪村在绝壁小道上,有很多老百姓摔下了河谷,先后有七人被夺去了生命。还有,我们沿河两岸要抬到对岸去卖猪,也有很多人摔下去了,还有“白肋烟”,在背的途中也摔下去了,我感觉非常的心痛。我带了两幅照片,是我们当时没有通路沿河两岸的原始照片,还有一张是路修通以后发生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村的变化主要是在交通战线上。我来自于基层,最有说服力,因为我是见证者,交通对我们山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那个地方发生了几个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交通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现在沥青路,全部贯通。在我们变化当中,我讲一个故事。原来参加修路的刘太章,有三代人,当时只有55岁,带着他的大女儿刘秀冬在公路上修路,他的孙子现在在武汉买了小车。

二是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原来是土坯房,现在由于交通的便利,老百姓建起了带有休闲别样的别墅,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我举一个事例,怎么提升,有一个出门打工的回来的叫周琼的人,他在河南打工,由于家乡通路了,回来以后开了一个农家乐,收入一年比原来增加5万多元。

三是产业的发展。路通了,关键是要发展什么?是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我们的产业,现在新种了小水果,很吃香,带有特色的味道,没有打农药的。还有就是省里面成立了湖北省店子坪当代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我们的学员来自于省内省外,我们的培训方式是线上教学,是“五同五化”,即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现场课堂化、家庭课堂化、村民教师化、村庄校园化、食宿家庭化,吃住在农户,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乡风文明的变化,老百姓从原来田间地头走进了厨房和舞台,使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老百姓真正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一个变化,是老百姓的思想得到了大大的解放。老百姓的思想从哪些方面得到了解放呢?从原来的最封闭到现在最开放的,晚上跳舞、唱歌,其乐无穷。幽静的小山村变化体现了交通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这是交通变化带来的一个真实故事。所以,在这里邀请大家去看看,才能最有说服力,我欢迎大家去实地看看,感受一下交通带来的变化,由交通产生的“美、富、活”。

谢谢大家。

寿小丽:

王书记对自己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已经向记者朋友们发出了邀请。

桂志敬:

我接着回答这个问题。最难的事,因为色达地处比较偏远,交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十二五”末,尤其是2015年底,当时色达没有高速、没有省道、没有县道、没有城市公交、没有农村客运,加之常冬无夏,施工期比较短,而且人才短缺,管理薄弱,所以修建公路非常困难。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两句话,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举一个例子,色达招商引资从2016年的6000元,到2019年的1.3亿元,应该说跟交通不无关系。投资主要投到两个方面:一是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我们兴办了牦牛基地、高原蔬菜基地、牦牛绒的编织厂和手工皂厂,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就业环境。另外一个就是旅游的兴起,我们统计了一下,2016年县上只有54个酒店,由于旅游的兴起,2019年应该有150多个酒店了。因为道路的畅通而让我们的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我想最后说一句,“道路兴、百业兴”,我相信色达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还在后面。谢谢。

罗洪波:

我也想借此机会谈谈我个人的感受。交通的发展可以改变生活,但是在我的工作当中,我觉得交通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刚才,我也给大家介绍了安远的交通状况,随着交通的发展,应该说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以前县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出门打工,所以县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气,很多村变成了“空心村”。随着企业的增多、用工量的增多,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建设家乡。另外,交通的发展带来最实际的一个变化就是物流成本的降低,农产品对物流成本的销售非常敏感,物流成本降低直接促进了电商发展。到现在,全县有1800余家电商,而这些电商的从业人员60%都是大学毕业生或者是返乡创业的青年。2019年全县电商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0亿元,电商扶贫的产业覆盖了80%的乡镇和32%的贫困农民。所以,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字,来说明交通发展能够集聚人气和财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吕怡达:

我想补充一下,前面几位同志讲的非常好,我的感受和他们也是一致的。

对于热拉村来说,最大的变化还是交通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热拉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体村民在走亲访友、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不太方便。在完成了整村的道路硬化之后,全体村民都表示非常的振奋,我是挨家挨户走遍了,去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结合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四个转变:一是务工的机会和选择更多了,愿意在县城进行短期务工或者愿意去一二线城市长期就业的都有。二是创业的机遇更多了。从先进的农业生产地区传播过来的种养殖技术、农业机械以及饲料、生产资料到村上都非常方便,支撑了开始高山养殖风尾鸡和大规模养殖黑水中蜂等等产业的发展。三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更多,从外地过来的亲戚、朋友包括游客在村上与村民开展沟通、交流,甚至合作变得更多了,大家思想上更加开明。四是观念的转变。主要集中体现在青壮年尤其是青少年,大家想出去走走、看看、闯一闯的意愿非常强,也有很多大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在完成学业之后回乡与父老乡亲们一同创业,一同走向致富的道路。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吕怡达先生。作为曾经热拉村的第一驻村书记,在和藏族群众交往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吕怡达:

我个人认为汉族和藏族在生活习惯和风俗方面有些许的差异,但是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在村工作期间,我个人经常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其中学会很多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也牢记总书记的一句话,就是懂得感恩和回报,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样的话,我和当地的干部一起,经常去村民家里搞搞卫生、做做农活,帮助卖卖蔬菜等等。总的下来,有一个感触就是群众的感情永远是最朴素和最真挚的,当你全心全意对他好之后,他一定会对你掏心掏肺,配合你的工作。

2017年,我们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我们想开辟一片5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里面涉及一个贫困户生产生活的用柴,他堆放在房前,我们希望把它挪到屋后去,这个贫困户不太理解,而他的汉语不好,我藏语也不太好,所以我们交流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和当地干部认为一次交流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还是做通了这位贫困户的工作。随后,我们清理完成了院坝,种上了花草,摆放了板凳,很多群众都可以在农忙之余进行短暂的休息。有一天我到村开展工作的时候,我在院坝里碰到他了,他正好在里面休息,他非常高兴,指着桌椅板凳,对我竖起大拇指,一直说“巴适、巴适”。

通过两年的驻村工作,我得出一个想法,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沟通绝对不在于语言,而在于真诚不真诚,当你真诚为他人考虑和沟通的时候,一定会收到你想要的回应。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西藏是全国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比较深,交通基础十分落后。请问徐厅长,西藏农村公路建设怎么样,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谢谢。

徐文强: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你刚才提到的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最困难的也是农村。西藏有356万人,是239.9万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农牧区,比例占到68.5%,比例相当高。我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一个重要指示,分析了我们西藏老百姓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实际情况,把乡镇、建制村通公路、通油路、通客车,作为我们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全力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攻坚。几年下来,应该说脱贫攻坚的交通的兜底任务较好的完成了,老百姓出行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我可以提供几个数字,脱贫攻坚以来的4年时间,我们投入了941.6亿元,实施了3123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全部按照等级公路的标准实施建设,这些公路首尾相接,能够绕赤道一周。

到现在,全区只有一个乡镇和10个村因为暂时不具备条件还没有通上公路,乡镇的公路通达水平达到99.9%,村的通达水平达到99.8%。到今年年底,我们在建的农村公路项目实施以后,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所有的建制村将全部通上公路,其中95%的乡镇和75%的行政村将会通上油路。这个比例比“十二五”增长的幅度非常大,通乡镇提高了40%,通村提高了55%。

同时,为了保证老百姓的出行,方便老百姓的出行,467个乡镇和2014个行政村通上了客车,做到了应通尽通。现在因为西藏的农牧区实现了路通、车通,也带来了百业兴旺,老百姓走上了油路、水泥路,也乘上了新车,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越来越幸福,也欢迎你方便的时候到西藏实地去看看。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罗洪波处长。我们知道您曾经在江西安远县挂职,安远县曾是一个“三无”县,不通铁路、高速和国道,现在安远已经顺利地脱贫摘帽。您在安远挂职期间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怎么克服的?还有您作为交通扶贫的代表,如何评价扶贫干部在当地的脱贫攻坚中所发挥的作用?谢谢。

罗洪波:

交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非常重要,但是也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根据区域的特点,具体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我自己感觉,这些困难其实有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将有效的交通投资发挥最大的扶贫效能。因为,不管是工程建设还是项目,钱总是缺的。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如何在工作当中把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变成为贫困百姓能够摸得着的金山银山,这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刚才,也给大家介绍了安远的一些基本情况,安远的基础设施发展的很快,高速公路通道打开以后,现在从厦门、深圳、广州的旅游大巴直达安远,全程高速大概在5个小时,应该说这是“交通+旅游”的一个起点。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老百姓、让贫困群众在“交通+旅游”的建设当中获取直接的收益。所以,我们在工作当中开启了“快进慢游”的工作模式。近几年,除了农村公路建设以外,重点建设了300多公里高品质的美丽生态文明示范路,这些示范路构筑了一个两天半的旅游圈,让外地的游客在安远进得来、玩得好。赣南的山水是风景,我们的农村路也是风景,通过这样的方式,现在县里1/3以上的乡镇都直接参与了旅游,催生了接近400家左右的农家乐和采摘园。还有一个数字,我们全县的人口是40万,2019年的旅游人数达到了480万,而且近几年平均增速都在30%以上。我想,这是针对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而举的一个例子。

另外,再回答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个问题,我简单一点回答。扶贫干部很多都来自于部委,我也是其中一员,我觉得第一个是在工作当中学习,因为安远是苏区全红县,学习苏区干部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发挥联系和桥梁的作用,做好部、省、市、县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尽己所能在扶贫攻坚当中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寿小丽:

大家从见面会上都可以感到,我们的交通人特别不容易,交通人的精神特别让人敬佩,我们交通的干部下去挂职和扶贫的地方都是自然条件最艰难、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最需要路的地方,所以向我们交通人致敬。下面,请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王书记,您来自湖北恩施的大山里,带领村民修通了通往外界的道路,称得上是当代的“愚公”。这些年村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否和我们大家详细谈一下?谢谢。

王光国:

谢谢。其实刚才我已经讲了一部分,刚才说了关注店子坪村发生的变化,我在这里代表全村老百姓表示感谢。其实我们村发生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的路,因为我们的路通了,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姓的致富,有哪些变化呢?我具体说一下。

第一,老百姓内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封闭的大山里走出了山外。第二,老百姓的致富步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产业上实行了大的调整,因为原来我们老三样,种的是土豆、苞谷、黄豆,现在我们种了一些小水果,还建起了小辣椒厂进行深加工,销往国外,带动了周边乡镇致富。

第二,结合我们村的特点优势,省委成立了湖北省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目前的培训模式和方式,我认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吃住在农户,真正的使老百姓增收致富。怎么来管理呢?是由我们支部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要带动和引导农家乐两户以上,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宣传。还有农家乐要带动周边的农户4户以上,实现共同富裕。形成这样一个链条的管理机制,来增收致富。刚才我说过,教育培训是一座没有院墙的大学,是一个现场教学,村民就是教师和讲解员,比如,原来修路的一个主力军和骨干杨万春,现在成了基地的讲解员和交通劝导员。这些讲解员也是我们的老百姓,是我们基地最受欢迎、最接地气的,这是我们的变化。

第三,老百姓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我们整个村庄的环境是比较优美的。还有就是幸福指数在哪里呢?在培训期间或者来村的期间,学员可以登上百姓大舞台,自娱自乐,互相融合。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今年由中宣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了一部片子叫《一村一寨总关情》,即将在央视播放。还以店子坪村为原型,拍摄了全国首部“四好农村路”的电影《村路弯弯》。我是来自于基层的,我们这里的变化也就是贫困山区得到交通支持发生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西藏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但是边境线也很长,边境线上农牧民出行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西藏离村村通公路还有多远?谢谢。

徐文强:

我们西藏有4000公里的边境线,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四个国家接壤,有21个边境县,还有大量的乡镇、村庄是在边境线。这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我们把公路通达工作,向边境线进行大量倾斜,主要是为了服务保障老百姓的出行,让老百姓在边境地区安居乐业。西藏和其他省份不一样,西藏高山辛苦、气候比较恶劣、条件非常差,但是通过我们党委政府的努力,通过交通的倾斜,边境地区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条件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我们边境地区脱贫在去年底已全部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巩固脱贫成果阶段。谢谢你的关心,谢谢你的提问。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针对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桂志敬:

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总共有四个县,阿坝州的小金、黑水、壤塘县以及甘孜州的色达县。我在色达县挂职一年零八个月,感受到交通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想办法、出实招,为定点扶贫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和创建发展的条件。也是针对色达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专门成立了结队帮扶组,这个结对帮扶组,由部公路局、部国际司、部公路院、船级社以及四川省公路局共同参与和配合,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探索“1+N”的交通扶贫模式,把定点扶贫的工作任务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拓展。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比如像“交通+脱贫攻坚”帮扶方式,我们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的修筑,路通了,客车通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就可以到边到底的开展。同时,也有效的支持农牧区定居点、饮水工程、电力工程、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还有一个例子,“交通+就业扶贫”,我们通过努力,鼓励在建的项目聘用20余名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联系职业学校,为色达培养了10名施工机械操作手。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268名贫困户担任养路员,既推动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又实现了交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谢谢。

罗洪波:

我简要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对口支援工作指的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安远县,因为它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的特困县。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应该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通过政策、项目、资金还有人才的全方面帮扶来支持对口支援县的交通发展。

在交通发展当中,如果说有什么样的经验,我觉得是把到手的政策和资金用好、用足。修路本身不是目的,当然它能够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便利百姓的出行,但是这还不够。举一个小的例子,随着高速公路通道的打通,农村公路的建设,近几年,安远作为对口支援县,在部省市的支持下,建了一批村级交通服务站。这些交通服务站有这样一些功能:一是农村客运的客运站,上车点。也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作站,还是电商物流的集散点,除此之外,这些服务站的管理由当地选派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在管理当中获取一份收入,助力脱贫。同时还可以搞一些小卖部,为旅客、游客和乘客提供便利。通过这样的措施,让有限的交通投资、有限的交通项目发挥了综合的优势,多站合一,资源综合利用。

我想,交通扶贫不是单打独斗,要与扶贫的总体工作相结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最终的脱贫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交通行业、交通人的先行作用。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位认为最有成就感、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谢谢。

罗洪波:

谢谢您的提问。两年的工作,有很多感触,我想,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呢?安远县地域2000多公里,152个行政村,在扶贫工作期间我每个村都走到了。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从规划、建设到竣工通车的时候心里的那份激动,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形式,要换一种角度看看村里盼到了一条新修的路,他们内心的喜悦,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事。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非常的感动。在工程建设当中,一般来说工程的拆迁、土地征迁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但是在安远不存在这个问题,有的资金不足,村组会自筹资金,做好项目前期的土地平整。在安远县乡规民约当中有这样两句话让我感动至深,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我来护”。体现了大家对农村公路、对交通事业的爱护。还有一句话是“门前路是我家,理杂物,清路渣”。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精神,是对于我们作为交通人最好的褒奖,所以一直记忆深刻。谢谢。

徐文强:

现在我们国家的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各个相关省份每年派出援藏扶贫的干部都在2000人左右的规模,我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最普通的一个。感觉自己做的不到的地方、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如果稍微有一些欣慰的地方,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个扶贫干部怎么才能被当地所认可,我觉得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带着感情,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四年多的时间,我每年都在西藏10个月以上,全西藏74个县市区,我跑到了70个,我四年下乡跑到18万公里,全西藏所有能开车的高山垭口我都穿越过,也曾经到过几十个边防连队和哨所。让我感动的是,我到了上百户藏族同胞家庭中,了解他们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最纯朴的感情让我久久难忘。我本来是2019年8月份结束援藏任务,可以回到北京了,因为组织上希望我再延长三年时间,我非常高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一个援藏干部的肯定,也是褒奖。西藏交通部门在各个部门投资任务最重、建设任务最重,我们的投资占全部的1/3,自治区党委政府让我担任交通运输厅的厅长,我认为这是对交通扶贫干部的最大信赖,接下来,我将在我的第二故乡西藏,继续披风带雪,负重前行,践行使命,谱写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的西藏篇章,为西藏的繁荣稳定、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谢谢。

王光国:

我来自于基层,是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的,也能看见老百姓内心发生的一些感动和变化。老百姓最高兴的事就是路通了,给大家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变化,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感到最欣喜的是,在各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店子坪村从绝壁造路走出大山,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幸福之路。目前,店子坪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一些学员、游客,因为今年成功申报了AAA级景区。店子坪村的变化是来之不易的,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帮助和支持,也得益于交通部门对我们的支持,也得益于媒体对我们的关心。老百姓说,过去是在山里煮面条,现在到小卖部去买,两分钟就买回来了,原来需要几个小时。这就是农村面对面直接可以看到的变化,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和欣慰。去看一下我们的村庄就知道了,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村庄在深山里,现在环境非常优美,所以我希望大家去看看,见证交通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谢谢。

桂志敬:

说到最骄傲的事情,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有一次到农牧民家中走访,夫妻二人没有上过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了9个孩子,最大20岁,最小的1岁。第二个孩子初中毕业,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没有再上学,也没有技能。老大和老三还在上初三,没有毕业,一家脱贫攻坚任务非常困难,这让我想到了发展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途径,所以我们在色达定点帮扶工作中加大了扶智的帮扶力度,为色达的小学修建浴室、购置热水器,让每个学生洗上热水澡,培养讲卫生的习惯,为每个学生购一套冬春季校服,为每个学校购置电脑,改善我们色达落后的教育发展。我觉得每次去扶贫的过程中,看到学校里的学生稚嫩的眼光、喜悦的笑容,看着你在感谢的时候,我觉得能够为色达的教育作出一份贡献,这是我在挂职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另外,我离挂职结束还有四个月,现在我正在帮助色达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的创建,能够创建成功,会是我挂职期间最大的成就感。

最后想再说两句,一是这两天新华社等都在报道色达泥朵镇泥拉坝湿地,这个季节正好是山花烂漫、水草丰美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借用网上的一句广告语,福地色达,是你一生不止去一次的地方。欢迎大家去旅游,同时购买一些特色产品。谢谢。

吕怡达:

我也介绍一下最自豪的事。在热拉村挂职两年多时间,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2017年和当地干部总结的时候认为,热拉村虽然村不大,总共108户,303人,但是平时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牵扯了村干部还有驻村干部大量的工作精力,同时也影响了脱贫攻坚正常的工作进度。针对这个,我们和村干部一起,向专家请教,最终决定在村内进行“六和”文化建设,“六和”就是家庭和、夫妻和、婆媳和、邻里和、村组和、干群和。“六和”文化建设不光是一个概念,而是每一步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家庭和,我们就评比一些“四新”家庭,把家庭搞的好、家风比较好的家庭,请全村所有的家庭去参观,去学习他们的好做法。比如说夫妻和,我们就选择一些金婚的模范夫妻,去组织座谈,向年轻的夫妻传授夫妻相处的道理和经验。通过一系列类似措施,最终在热拉村形成了争先创优、劳动致富的很好的风气,两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村里的整个风气为之一振,整村人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这获得了各方面的认可,先后获得黑水县民族团结示范进步村和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这些都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取得的结果。谢谢。

寿小丽:

刚才大家都听到了电报大楼的钟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五位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扶贫工作。五位来自交通运输的代表,他们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志合者,有这样一份执着,山海之间的距离真的不再遥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记者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触,我也希望各位以后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我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

再次感谢五位非常优秀的代表,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