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0-12-04 21:40 来源: 新闻办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4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唐一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万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介绍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央依法治国办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唐一军先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万明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今年的全国“宪法宣传周”的活动安排,以及“七五”普法工作等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有请唐部长作介绍。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 唐一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本周也是我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从11月30日开始,至12月6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主题鲜明突出

前不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确定这个主题,就是要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宪法精神家喻户晓。

一是高站位谋划。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把今年的宪法宣传,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

二是高标准要求。11月30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了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邀请教育部以及有关方面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对“宪法宣传周”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提高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推动今年“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三是高规格推动。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宣部、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座谈会,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栗战书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注重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并用、注重分层分类分众传播、注重用大众话语生动诠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的热潮。

一是手机有短信。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想必已经收到了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一条短信,内容是:“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这是我们组织协调运营商向全国12亿手机用户推送的。大家如果注意看的话,肯定会收到这样一条信息。

二是电视有画面。今晚,央视将在黄金时段播出“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专题节目,届时将揭晓2020年全国十大法治人物。通过法治人物,进一步彰显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一线干警对宪法的信仰、对法治的坚守。

三是报刊有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刊发评论员文章,许多报刊开设了“宪法宣传周”专栏、专版,介绍“宪法宣传周”的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今天的党报党刊统一刊发“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宣传海报。

四是网络有信息。中国政府网、“学习强国”平台和共产党员网等150余家中央及省部级政府网站推送相关新闻,各地普法网站普遍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学习宣传专题页面,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电商平台也开展线上宣传,提高了宣传的到达率、点赞率。

五是阵地有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各类普法宣传阵地,开展群众性的法治文化活动。我们统一制作了一套主题宣传挂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街区、法治橱窗等各级各类普法阵地,广泛张贴。还协调组织在全国2300多个车站、2500多趟高铁列车和一些公共场所播放主题公益广告,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有形呈现、有效覆盖。

第三,整体协同联动

我们组织协调中央有关部门分别牵头负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学习宣传贯彻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社会生活。

一是推进宪法进农村。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在山西太原举办了“宪法进农村”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提升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推进宪法进企业。12月1日,全国总工会在江西南昌举办主题日活动,结合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宣传宪法法律对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保障规范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推进法治企业建设。

三是推进宪法进社区。12月1日,民政部、司法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现场主题活动,围绕社区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增强学习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是推进宪法进校园。近日,教育部举办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总决赛。今天,举办了第七届“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6000多万学生同步诵读宪法,全国共25万多所学校观看了活动直播视频。

中央有关职能部门还组织开展了进机关、进军营、进网络等主题宣传活动。

图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唐一军。(徐想 摄)

“宪法宣传周”是有时限的,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是长期的任务。我们将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学习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让每一天都是“宪法宣传日”,每一周都是“宪法宣传周”。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本次“宪法宣传周”的广泛报道,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司法行政工作、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

本次“宪法宣传周”期间,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面,我很高兴地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同志、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同志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胡凯红:

谢谢唐部长,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还是请记者朋友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前不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请问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谢谢。

唐一军:

谢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然也是全民普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规划谋划之际,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新时代的普法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与普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将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抓好学习教育。领导干部一直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首先就要抓好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精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领导干部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年度考核的必学必训必考内容,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法治意识,筑牢理论根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青少年也一直是普法的重点对象,结合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目前,全国共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有3万多个,我们将在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中专门开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的主题区、主题馆,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运用普法阵地,抓好宣传普及。我们建立了全国“智慧普法”平台,整合全国6000多家新媒体资源,形成新媒体矩阵,“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粉丝总数已经超过了1500万。目前全国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500多个,法治广场12000多个,法治长廊34000多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覆盖率达到95.7%,还有72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普法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各种融媒体手段和平台,用大众语言生动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髓、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三是强化知行合一,抓好贯彻落实。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关键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动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新时代全民普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到“八五”普法规划的制定中,全面履行全民普法职责,全力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使法治真正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工作中,就是要更加强调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新时代普法工作的正确方向;更加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做到宣传内容为群众所需、宣传方式为群众所喜、宣传成效为群众所赞;更加强调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引导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更加强调依法治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更加强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使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机融合;更加强调加强法治文化对外传播,树立我国法治国家形象;更加强调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宪法的贯彻和宣传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杨春雷:

谢谢刚才提问的记者。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保证宪法贯彻实施中责无旁贷。各级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宪法定位,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宪法的贯彻实施。

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徐想 摄)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宪法意识。检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将维护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作为履职重点。适应刑事犯罪结构重大变化,坚定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最大限度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积极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布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指导性案例,推进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办案促进社会治理。针对网络空间治理,向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最高检第六号检察建议,促进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二是坚持检察机关宪法定位,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检察机关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最高检先后会同中央有关部门或单独下发各类指导性政策文件、指导意见14件。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6393件8032人,审查批准逮捕5335件6480人;受理审查起诉9083件12280人,审查提起公诉6850件8682人。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推进检察履职。切实维护人民权利,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在监督办案中更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布《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推进公开听证工作,加大司法公开和监督力度。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扶贫领域涉案财物快速返还机制。最高检及时发布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联合最高法、公安部制定出台《关于刑事案件涉扶贫领域财物依法快速返还的若干规定》。加大打击脱贫工作中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和虚报冒领、套取侵吞、截留私分等犯罪行为。2020年1—9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涉及扶贫资金和其他影响扶贫工作犯罪逮捕1788人、起诉5060人。大力推进司法救助全覆盖,突出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家庭的救助。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平等保护,营造法治化良好营商环境。按照宪法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发挥检察职能,依法平等保护非公经济发展。更新理念,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同等对待、平等保护,坚决防止和依法监督纠正差异性、选择性司法,营造平等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营环境。

五是结合检察工作做好宪法宣传普及工作。各级检察机关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宪法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最高检发挥检察媒体方阵的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普及宪法。全国检察机关实现了“两微一端”全覆盖,门户网站覆盖率超过94%。最高检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总粉丝数超过5446万,发布信息21万余条。高检院持续开展“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活动,搭建检察官面向社会的普法网络桥梁,网络阅读量超2.9亿次。各级检察机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两微一端”、案例、动画、微电影、公益广告、MV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12月3日,最高检举行了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新时代法律监督”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针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检察机关注重开展宪法宣传普及教育活动。2018年9月,张军检察长受聘担任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连续三年到校讲授法治课。截至2020年9月底,包括3200余名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内,全国共有3.3万余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2019年下半年,最高检组织了“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开展校园法治巡讲9.65万次,覆盖10.8万所学校和8050万名师生。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上游新闻记者: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请问现阶段中国普法依法治理情况如何?未来有何进一步考量?谢谢。

唐一军:

在14亿人口的大国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体现,也是“治未病”、重预防,推进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的重要举措。全民普法即将走过35年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法治,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表率。党中央对普法工作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七五”普法工作的“四梁八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以后,下设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守法普法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落实。

第二,普法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成效显著。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持续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组织开展了“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第一时间组织编写了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电子书和宣传挂图,供全社会免费下载使用。我们还坚持“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开展法治扶贫专项行动,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编写了助力脱贫攻坚普法丛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遇到的突出法律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推行。以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推动全民普法理念、制度、实践创新。全国普法办统一编制并公布了两批中央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覆盖5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推动有关国家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起草制定过程中,积极发动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在执法全过程嵌入普法,将行政执法相关法律依据、救助途径等告知行政相对人,在司法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充分运用法律文书解读法律,通过庭审现场直播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普法。

第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我们把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创建,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目前,已经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我们都进行了复核,保留了2899个,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创建的质量。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着力引导广大农村的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助力打通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后一公里”。

第五,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会同教育部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目前,中小学开设了法治课,法治知识在中、高考中有了一定的分值。自2016年起,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6年级和8年级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各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全国中小学普遍配备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已经有15个省(区、市)实现了100%配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这抓住了全民普法的要害,为我们进一步创新做好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工作着力点,在即将开展的“八五”普法中,进一步把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分层分类有序开展、有效推进,大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促进全民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一是实施精准普法。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普法,使普法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智慧普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是加强教育融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深入推进依法治校,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法治习惯。

三是提升法治素养。把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重点,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知道,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文书网在以公开促公正和司法大数据研究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想问一下杨院长,在未来,我们如何在普法过程中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我们裁判文书上的主要要点?谢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杨万明:

谢谢央广记者朋友的提问。建立中国裁判文书网,推动裁判文书全面在互联网公开,这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顺应信息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采取了一项重大的司法公开的举措。这个举措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项制度从2013年7月开始实施,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文书总量已经超过了10700万篇,访问总量超过了524亿人次,日均新增裁判文书8万多篇。正像央广记者所说,裁判文书上网是以公开促公正的重要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时,裁判文书还具有教育、评价、宣传、引导的作用,是法学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法学研究的最佳素材。人民法院所公开的海量裁判文书是非常宝贵的司法资源,是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实践的体现。这些裁判文书有助于相关法律从业人员开展学习研究,也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预判裁判的结果,更好地遵纪守法,规避风险。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万明。(徐想 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司法的需求更加多元,对司法公开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于法官来说,制作裁判文书并且上网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既是挑战,也是责任。人民法院将不断深化裁判文书公开,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具体有以下举措:

一是不断提升裁判文书公开的信息化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升级完善中国裁判文书网,使查询、检索更加便利,界面更加友好,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优化同一案件的一审文书、二审文书、再审文书的自动关联。根据检索内容,自动推送相关案件的文书以及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文,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文书,还有全国优秀百篇裁判文书,在首页上进行置顶推荐,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要不断加强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切实提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扎实推进裁判文书改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案件的争议焦点和法院的裁判要旨,根据不同审级和案件类型,实行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对于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审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要进一步强化说理性,提高公信力。

三是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裁判文书资源的利用,推动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合作交流。继续坚持“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的理念,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挖掘、整合和利用裁判文书资源,充分释放司法审判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判,促进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通过对各类矛盾纠纷发展态势的深度分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法院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记者:

我的问题跟近期的一个法治事件有关。最近一段时间,长租公寓品牌蛋壳公寓的爆雷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公寓的运营方拖欠房东房租,导致部分租客被扫地出门。还有的租客因为使用租金贷,陷入了违约困境。我们注意到网上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有多家长租公寓被卷入了相关的违约风波。请问司法机关对此有何评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手段,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谢谢。

杨万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们法院工作的关心。我也注意到了有关媒体对这个事件的报道,目前据我了解,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这个事如果形成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话,我们人民法院将严格依法进行审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请问唐部长,在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期间将会在香港开展哪些相关活动,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在司法领域开展过哪些交流合作?谢谢。

唐一军:

感谢你的提问。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我国的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中央有关部门一直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形式的宪法和基本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举办了“国家宪法日”座谈会等系列宣传活动,并首次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开设了专题网页。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宪法宣传,近日还举办了2020年“国家宪法日”网上问答比赛,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在司法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在司法领域的合作交流逐步深化。近年来,司法部保持并深化同香港律政司、惩教署、律师会、委托公证人协会等香港司法法律界组织和人员的沟通交流,完成香港法律学生法律资格考试和内地实习等相关工作,为深化大湾区法治合作提供保障。

第二,法律服务开放政策逐步完善。2019年1月,司法部与香港律政司签订了《就进一步深化两地法律服务合作的会谈纪要》,明确内地对港法律服务开放的新举措。今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的决定》;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办法》,目前司法部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相关工作。

第三,区际司法协助体系逐步形成。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30周年,也是《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生效20周年,两地创造性地构建起以八项司法协助安排为支柱、若干司法文件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区际司法协助体系,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胡凯红: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邀请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中评社记者:

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请问在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准备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唐一军:

谢谢。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把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把握着眼点,纳入法治大格局

我们将贯彻实施民法典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把实施民法典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总布局,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作为法治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项工作,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统筹联动的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工作体系。

前一段时间,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了对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在这个督察中,我们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不久前还开展了全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在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对一些省(区、市)进行了抽查,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情况。这些督察和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有关部门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动了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第二,紧盯着力点,唱好普法重头戏

加强统筹部署。会同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中央各部门及时把民法典列入本部门普法责任清单,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聚焦重点热点。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民法典普法就讲什么,始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录制了三场权威的《民法典学习公开课》,在全网推送。制作了民法典公益宣传片、宣传挂图,在基层单位和公共场所循环播放、大量张贴,广泛覆盖基层普法阵地。编写民法典通俗读本,以知识问答加图解的形式为全社会提供学法产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开展社会覆盖面广、基层群众参与度高的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

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什么方式有效,就用什么方式,努力使民法典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成效。民法典通过当天,我们推出了《民法典开讲》系列公益讲座直播,连播12讲,网友收看踊跃。在一个直播平台的收看量就突破了千万人次。讲座内容整理成《民法典开讲》图书,受到党政干部和社会大众广泛欢迎。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专项答题,参与答题人数近1亿人次。通过“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全方位、多声部开展了民法典宣传,营造了浓厚氛围。

我觉得,这次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呈现出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人民群众自觉学习、全媒体广泛传播、地方和基层同向发力的特点,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有声有色、有力有效、上下联动、广泛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民法典普法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八五”普法规划在时间上完全与“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期同步,我们将在“八五”普法中加大民法典普法力度,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项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法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第三,强化关键点,做好实施大文章

一是强化科学立法。目前我们正在对照民法典规定,组织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体检”,推动立改废释工作。在今后行政立法工作中,我们将注意加强配套立法,更注意相关立法是否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备案审查也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中心的配套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

二是强化执法司法。在行政确权、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刑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等工作中,更加注意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大民事权利的保护力度。切实履行司法行政系统监督指导协调行政执法的工作职责,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办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坚决纠正行政机关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维护民法典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三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专业机构作用,准确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对合同、婚姻、继承等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引导当事人更多运用调解方式妥善化解,准确适用民法典进行仲裁。加强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运用民法典帮助困难群众维护自身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谢谢!

胡凯红:

好,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三位负责同志,谢谢各位。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