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专家学者解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3-01 07:41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月28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这一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中西部22省(区、市)建档立卡户全面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有保障。建档立卡以来,98.9%和93.8%的建档立卡户分别享受过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政策,实现了脱贫增收的可持续性。国家贫困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20年初,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刻,有关部门对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吹响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的冲锋号。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此后,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下一步,各地应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记者 黄俊毅整理)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

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逐季增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市场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当年8月份由负转正后,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展现出我国内需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消费拉动GDP增长贡献增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最终消费占比达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在一季度GDP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二季度增速由负转正,三四季度增速逐季加快。

消费拉动生产流通创新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线上健身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我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随着进口渠道不断拓宽,免税购物政策不断完善,庞大国内市场需求带动国际商品进口,境外消费加速回流。2020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进口整体增速8.9个百分点;占进口额比重11%,比上年提升约1个百分点。(记者 冯其予整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

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5%,处于温和区间,实现了既定目标。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生猪供给持续偏紧,洪涝和低温异常天气等多因素干扰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保供稳价。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生产恢复。我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国内疫情,及时打出财税、货币、产业等政策“组合拳”稳步推进生产恢复,确保物资供应稳定,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二是畅通供应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区分对待物流与客运,区域差异化精准防控,畅通物流运输,实施减税降费,加强国际协调,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三是推动生猪产能恢复。2020年国内生猪产能仍处于恢复期,供需关系依然偏紧,国内在严防非洲猪瘟疫情反弹情况下,通过财税等政策提振养殖户积极性,并适度增加肉类进口,同时在节日猪肉消费旺季,增加储备冻猪肉投放,平抑猪肉价格,全年猪肉价格整体平稳运行。

2021年,CPI有望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国内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有望带动猪肉价格稳中趋降;二是国内宏观托底政策保持灵活适度,政策力度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注重政策质效;三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四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疫情对供给端影响减弱。(记者 李华林整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

居民就业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公报显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上年少增16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从就业核心指标数据看,2020年就业形势逐季好转,好于预期。

就业形势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传统行业受冲击比较大,但新业态、新就业形态等大量涌现,对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容量发挥重要作用。

居民就业预期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与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息息相关。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具体就业举措,都紧紧围绕稳就业、保就业这一目标重点发力。比如,国家在宏观层面不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使得大量中小企业有能力保持正常经营,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企稳向好,今年就业形势将出现明显好转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做好今年稳就业工作,仍要紧紧抓住经济增长这个牛鼻子。要进一步稳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为企业提供更好发展环境。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使劳动者能够通过提升就业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记者 韩秉志整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台阶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经济总量超过百万亿元,是个里程碑事件。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长期不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年累月锐意进取的结果;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果。

经济体量的持续增长,使中国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危急时刻,中国经济均能率先恢复增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能,有力地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分工,有效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为世界各国恢复生产和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和扩大外资,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十四五”时期,中国还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激发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这必将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发展动力。(记者 熊丽整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

研发投入彰显创新驱动新格局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2.442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4%。这反映出我国科技投入有了较大增长,全社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有了新提高。

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比上年增长10.3%,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增幅,体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而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说明科技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过去,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比例长期在4%到5%左右徘徊。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504亿元,占研发支出总数的6.16%,这是一个重要提升,说明我国在重视原始创新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国际上对创新型国家有几个公认的指标,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基本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下一步,我们要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努力。当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创新型企业数量也很庞大,这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建设科技强国,我国在研发投入方面还有改进空间,除了投入强度应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也应继续提升。(记者 佘惠敏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

进出口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

202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快速回稳、持续向好。我国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来看,我国进出口发展展现出强大稳健性、巨大活力和极强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出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其中,出口贸易的作用不可忽视。不仅我国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而且货物贸易净出口在过去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正增长,为国内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进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1.5%,这比历史最高值大幅提升了0.7个百分点。中国进口不仅确保了国内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而且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抗疫物资为世界各国抗疫和生产生活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我国大规模进口有力地支撑了进口来源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支撑和信心。(记者 冯其予整理)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金融政策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万亿元,增加19.6万亿元。从总量上看,2020年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大幅多增,多项贷款余额增速加快,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对保就业、稳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贷款投放节奏上看,在疫情冲击效应较强的上半年,贷款投放规模显著扩大,2020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3%;下半年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V”形反转,贷款同比增速稳步下调,体现了货币政策操作合理适度的基调。

在贷款结构方面,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2020年宏观政策坚守“不搞大水漫灌”底线,在显著增强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延续小幅下行势头。

从结果上看,2020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当年2月高点回落1个百分点,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稳住就业基本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这又与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密不可分。房地产方面,尽管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从全国看,2020年末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平均涨幅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这意味着,2020年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做到了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记者 陈果静整理)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