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世界地球日:探访“候鸟天堂”闽江河口湿地

2021-04-22 14:2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红树林一角(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照片)。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游客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长廊观赏游玩(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只尖尾滨鹬在觅食(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只白鹭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白鹭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只反嘴鹬在水中觅食(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牛背鹭在觅食(4月20日摄)。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月20日,一只水鸟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4月20日,一群水鸟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翔。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4月20日,一群水鸟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塘停歇。

地处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护面积2381公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拥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有40%的物种在湿地生活或者繁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11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郝瑀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