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创新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方式 告知承诺制 助力“快准实”

2022-07-29 17:18 来源: 湖北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对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帮扶救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5月下旬至7月上旬,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带队,到黄石、宜昌、武汉调研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救助对象试点工作情况。这项改革措施发端于2019年仙桃市社会救助失信联合惩戒试点,经2021年黄石市社会救助承诺申报和失信惩戒试点完善,得到全省多地响应。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韩华平介绍,过去,困难群众申办社会救助事项存在证明多、手续繁、获救慢等问题。为从制度层面破题,省民政厅以贯彻落实我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积极探索通过告知承诺制确认救助对象,即社会救助申请人申办救助事项时,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清楚地将承诺事项的义务、内容以及不实承诺所需承担的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民政部门依据承诺进行确认办理的工作制度。

2020年疫情期间,黄石市为满足困难群众受助需求,首次尝试通过申报承诺确认低保、特困供养对象968户1779人,临时救助5439人次,牢牢守住基本民生底线。2021年,宜昌市推行通过告知承诺制确认低保对象,实现“低保零资料申请最快一周办结”。目前,黄石市的做法已推广至全省39个县(市、区)。去年7月以来,仅武汉、黄石、宜昌3地已超7000户困难家庭因此受益。

7月12日,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政务中心社会救助干事李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街道曾通过“告知承诺制”救助患罕见病的小艺(化名)。小艺患有“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入院后没几天医药费就达到17万元。小艺父母准备卖房救女,同时到小艺户籍地常青街复兴村社区申请救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小艺的家庭人员结构和家庭收入情况,让她的父亲出具书面情况说明,作出诚信承诺,认定为低收入困难家庭。“她的申请当天就办结了,那时候她还在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就提升了20%。后来街道还给她办了临时救助1万多元,链接慈善资源捐助1万元,并为她发起募捐,用于医疗救治。”李静说。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将把通过告知承诺确认社会救助对象作为湖北社会救助品牌来打造,在省级层面修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办法,出台容错免责清单,在建立诚信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力争2023年在全省全面推广。(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刘三强 周文林)

专家点评

探索告知承诺制 深化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制度改革

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社会救助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从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之初,到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国家对救助对象的识别认定一般采取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的程序。按程序对申请者的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状况进行审核,与救助标准比对后确认救助资格,有效保证了社会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实施,维护了制度的权威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复杂隐蔽、难以量化,政府有限的核查手段与精准确认救助对象的要求不相适应、公民依法获得国家救助的权利与如实报告家庭经济状况的义务不匹配、快速获得救助的需求与办理时间过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并稳步推进告知承诺制,是创新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方式的一次大胆探索。这一举措及后续配套措施不仅有助于在社会救助领域倡导诚信风气,也会带来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对于加强社会救助全程监督、厘清行政机关与救助对象的责任边界、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与其他专项救助之间有效衔接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湖北民政系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找准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兜实兜牢民生底线的新作为。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凤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