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汉江源头:秦巴秀美山川 生态经济添翼

2022-09-08 20:0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晨曦中绿色环抱的宁强县城,汉水穿城而过(无人机照片,9月6日摄)。宁强县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游客在位于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的汉江源头拍照(9月6日摄)。此处原始森林、瀑布、碧潭、奇石、秀水交织,构成原生态自然风光景区。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宁强县陕南移民搬迁筒车河安置点(中间道路左侧,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安置了全县范围内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扶贫、生态和工程五种类型的移民搬迁户,入住近2万人。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在宁强县羌族文化博览园,非遗传承人童正明(左一)在给前来学习的年轻人传授羌编技巧。宁强县在传承羌编技艺的同时,对传统羌编产品进行创新,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张邦贵的孙女张小翠和丈夫龙明春在汉江源头捡拾垃圾(9月6日摄)。十几年前,汉水源村的张邦贵每天拿着火钳和垃圾袋,在河道旁、山路上往返数公里捡拾垃圾。如今,老人虽已逝去,张邦贵的后代和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者义务捡拾垃圾,维护汉江源头的河道清洁。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游人在宁强县千山茶园参观(无人机照片)。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位于汉江源头的汉源街道汉水源村农舍和农家乐(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禁伐、禁牧、禁污染企业落户;改造饮水设施、农村厕所、禁止污水直排……一系列举措下,汉水源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年轻人在羌族文化博览园展销厅观看羌编工艺品。宁强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当地群众从事羌编,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宁强县汉源街道西沟村群众在收获香谷水稻(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一缕朝阳照耀着汉江源风景区茂密的森林(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生物的多样性与森林的季节变化造就了原始森林、竹林、杜鹃花海和秋山红叶等丰富景观,吸引众多游客。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杨小英(左)在宁强县的千山茶园里进行网络直播。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陕西汉江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在采摘大棚辣椒。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7日,陕西汉江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在打理无土栽培绿叶菜。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9月8日拍摄的云雾缭绕的宁强县千山茶园景色(无人机照片)。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发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宁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境内生态资源逐步转化成为生态经济、生态资本。

为守护一江清水,宁强关闭10家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并持续推进天然林、汉水源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宁强县已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2021年,宁强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