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释放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上篇)

2025-09-28 11:0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释放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上篇)

新华社记者翟伟、孟含琪、金津秀

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技术驱动拓展消费场景,创新业态挖掘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纵观全国,消费市场呈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深度转型。各地创新消费供给的新故事,不断彰显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一条游船“划”出文旅新活力

“以为只是坐船游江,没想到戴上眼镜不仅能看到盛唐锦官城的巍峨城楼,还能看到优雅的仙鹤与火红的凤凰在天空翱翔……太神奇了!”刚体验完成都“夜游锦江”MR(混合现实技术)数字游船项目,游客陈龙赞不绝口。

“MR数字游船项目是科技赋能文旅的又一力作。”成都文旅集团“夜游锦江”项目营销负责人杨苛介绍,游客戴上特制眼镜,就能“穿越”时空,“亲临”盛唐,与“市集”上的人物互动,沉浸式体验千年以前的繁华市井。

对新项目的探索,缘于传统文旅项目的发展陷入瓶颈。一段时间以来,游船项目在全国呈现同质化,缺乏创新,无法带动持续性消费。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特色夜间经济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2018年,成都着手启动了“夜游锦江”项目。该项目力求实现生态、经济、美学三重价值统一,既展现成都历史风貌,又凸显现代都市的生态魅力与人文活力。

“我们推陈出新打造‘游船+科技’体验产品,推出MR数字游船项目,运用‘空间定位+追踪技术’,让游客实现了虚拟‘穿越’。”“夜游锦江”项目副总经理代晖说。

如今,MR数字游船项目已成为“夜游锦江”的亮点项目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2025年上半年,项目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实现收入约1980万元。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有关部门正助力拓展市场和品牌推广,在锦江沿岸打造了非遗体验、网红美食、剧本杀等多元体验空间,整合夜游锦江、商圈消费、文化体验三大场景服务,朝着“蜀都味、国际范”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方向稳步前行。

一家书店“阅”出消费新需求

暮色四合时,位于厦门环岛路黄厝沙滩的“不在书店”,迎来一天中人气最旺的时段。

来自上海的金融分析师方灵紫,坐在玻璃落地窗前,感受难得的惬意:“这一刻,我感到整个人都十分放松。”

一年多前,“不在书店”还是坐落于厦门市区的一家小众独立书店。“那时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也有咖啡和甜品,虽有稳定读者,但生意不温不火。”书店创始人赵子麦说。

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面?实体书店深陷经营难题的状况让赵子麦琢磨了许久。

经过市场调研,赵子麦发现,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情绪消费。“很多人想要有个‘能放松和发呆的地方’,实体书店正好提供这样的场所。书店的未来,藏在消费升级的密码里。”随后,他决定将阅读与情绪消费相嫁接,打造一处专注提供“精神愉悦”的阅读场所。

“你看浪花多勇敢,把心事说给整片海洋听。”一个月前,泉州姑娘刘婷将心事写成信件,投入“不在书店”的“潮汐信箱”,没想到,不久后便收到了回信。“信里不仅有温暖的鼓励,还有具体的建议,太开心了。”刘婷说,这些藏在书店里的“小确幸”,让她成了这里的忠实读者。

如今的“不在书店”,早已不止于书籍陈列。在各种不同的消费场景里,人们因书店而温暖联结——定期组织的沙滩跑团、海岸骑行、海边音乐会等活动,让这里成为情感与社交的纽带。

与此同时,与海景相融的文创产品、香气氤氲的手工咖啡吧、不定期举办的驻店作家分享会……“阅读+社交”的复合业态,让更多消费者愿为这份情绪体验驻足。

“总书记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14亿多中国人,正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厦门市文旅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彭军说,“这家传统书店的转型实践,正是厦门通过创新消费场景,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厦门通过政策扶持、空间创新、业态融合、活动赋能四维驱动,依托独特的文旅资源、年轻化城市氛围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在情绪消费领域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形成了“文旅+疗愈”“艺术+社交”“科技+体验”等特色模式,为民营实体创新更多经营场景,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杯咖啡“品”出产业新蝶变

清晨,在延边大学附近的延吉网红弹幕墙东侧一家咖啡店里,烘焙机正在运转。店员向苹果梨汁液里倒入现萃咖啡,制作出一杯独具延吉特色的苹果梨咖啡。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依托边境区位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密切开展经贸与文化往来,咖啡文化逐渐兴起,并融入市井生活。

2022年,返乡创业的李香英看中了咖啡生意。正巧那段时间,东北冻梨因“化冻后甜得直淌蜜”的口感走红网络。刷着相关新闻,李香英不禁心头一动:为何不用家乡特产苹果梨,制作延边特色风味的咖啡呢?

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李香英做足调研,跑遍当地果园和农贸市场,挑出汁水最足、酸甜度最适口的苹果梨,榨成汁、冻成块,一遍遍调整配比……几经尝试,苹果梨冰美式咖啡终于调配成功——水果清甜搭配咖啡焦香,冰爽里透着山野的新鲜气息。新产品一经推出即成爆款,单月线上订单超3000单,节假日高峰时一天能卖出1000多杯。

随后,在当地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引导下,不少咖啡店经营者把人参、五味子等本地特产融入新品开发中,不仅调出了更多风味咖啡,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没想到,土特产还能打开这么多新市场!”当地果农孙良说。

李香英并未满足于此,又在包装上嵌入延吉、朝鲜族等元素,让咖啡与文化、旅游相互赋能,她的咖啡店也成了热门打卡地。

政府部门还牵头组织从业者成立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倡导“抱团发展”。目前,全州咖啡行业经营主体已超900家,结合本地生态与民俗特色,在产品研发、门店风格、服务模式上呈现多元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供给,以此来创造新的需求。

“总书记的要求为我们紧扣消费新趋势优化供给、激活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延吉市商务局局长辛星海说。

截至2024年底,延吉每万人拥有约14.5家咖啡店,密度居全国县域之首,一杯杯咖啡串起活跃的产业链——

数十家咖啡豆烘焙厂、咖啡机设备经销商、配料生产商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考评中心及创业孵化基地全程陪跑,助力新手起步;咖啡与旅拍、非遗、露营等业态深度融合,遍布城乡;米酒、打糕等特产与咖啡碰撞出特色品类……

“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部署。

这让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会长崔逢花感触颇深:“延吉是一座旅游城市,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58.9亿元。政府推动咖啡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新的消费潜力,这恰是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生动实践。”

“一杯咖啡的背后,是果农、设备厂商、烘焙师、店员和消费者的接力,让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顺畅运转,推动社会再生产不断循环向前。”崔逢花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