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建设>> 管理创新
 
江苏组织省管领导干部公选 "三宽"选出"三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江苏省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20名领导干部正式任职上岗。至此,江苏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省管干部达到82名。

    公选,在江苏已不陌生。2000年以来,江苏省已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公选,其中,有相当一批是“厅干”岗位。

    这次公选首次定向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省司法厅副厅长、建设厅副厅长、卫生厅副厅长、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均标注“非中共党员”;团省委副书记、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分别要求有1名女干部,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也要求是女干部。

    以此为标志,江苏省领导干部公选制度迈入制度化轨道。

    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

    四次公选完成,亮点折射进步

    “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这是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其最大弊端在于,难以保证公平与公正,容易孳生跑官要官等腐败行为。同时,由于选拔范围有限,许多更优秀的人只能在“场外”观望,无法进入选拔者视野。

    江苏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

    2000年8月,江苏省委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21名副职“厅干”。一石激起千层浪,报名者达2686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百里挑一”,其中民政厅副厅长一职报名人数高达318人。如此大规模公选“副厅”,这在以前闻所未闻。

    2004年9月,江苏再推22个省管领导干部岗位,包括14个省级机关部门的副厅(局)长、5个省属高校的副校(院)长和3个县(区)长。这次选拔,首次采用公推公选的方式,省级机关和市县干部之间的流动渠道首次被打通,同时首次引入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省发改委副主任一职的演讲答辩还通过卫星电视进行现场直播,在全国开了先河。

    2005年11月,江苏再次公选20名省管领导干部。人们发现,这次公选除10名省属高校正副校(院)长、9名省属企业负责人外,省信息产业厅厅长一职赫然在列。公选“正厅”,江苏又一次“吃了螃蟹”。此外,部分职位人选的选拔范围还从省内扩大到全国乃至海外。

    而今年公选出的20名省管干部中,非中共党员干部6名,女干部8名,在促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方面迈出新步伐。

    从“全面考察”到“一职一卷”

    改进考试方式,拒绝“应试型干部”

    既是选拔,就要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没有现成答案。

    2000年公选,考试更多地强调考生应具备综合素质能力,考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管理、法律以及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在全面考察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等方面体现出强大优势。也有人指出,这次考试的不足在于,报名门槛大幅放低,对参考者阅历经历未加限制,难以避免“应试型干部”的出现。

    2004年公选采用公推公选方式,报考者不经笔试,直接通过两轮民主推荐进入面试,突出群众基础、工作经历等要素。

    2005年和今年的两次公选,采用了“一职一卷”的办法,针对性大幅增强,考题的设置紧密结合了职位特点,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特长。特别是今年的公选,20个岗位用了12套试卷,中组部也参与了此次命题,这在江苏也是首次。

    当然,不能一张考卷定终身。比如,今年的公选,在笔试阶段,每个职位参加笔试人员30名以下的取前20名,31—50名的取前25名,51—80名的取前35名,81名以上的取前40名。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选可以进入下一轮选拔。同时,每一关的合格者,各环节得分将逐轮累计,按照笔试、民主推荐和面试阶段得分与组织考察得分7∶3的权重进行加权,得出综合得分,再通过差额票决,选出每个职位的优胜者。这样,每一环节的表现都对最终的成绩有所影响,对考生形成全面立体的综合考量。

    “总的趋势是更具针对性、更具识别力、更趋科学,能够更好地把具有不同能力、特点的优秀人才遴选出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学玉参与了4次公选的试题命制,体会颇深。

    既“给人机会”也“给人信号”

    拓宽选拔视野,人才配置趋合理

    谢正义,江苏公选干部制度的“受益者”。7年前他还是徐州矿务局一名处级干部,如今已在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岗位上干了近两年。

    2000年,32岁的谢正义一路过关斩将,冲击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一职成功;2005年,还是通过公选,他由“副厅”升格“正厅”。

    像谢正义一样,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公选脱颖而出。经过几次公选,江苏省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新任用的20名省管干部,平均年龄41.2岁,全部在45岁以下,最小的仅33岁。

    “公选打破了地域、行业、部门的界限,同场竞争,有利于组织部门根据需要在更大范围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突破了传统选用办法的局限性,也促进了干部合理流动,实现人才合理配置。”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认为。

    在参与公选的过程中,大批优秀干部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被组织部门纳入视野。据粗略统计,历次公选中,每个职位进入前三名的,不少都被组织“相中”并陆续提拔任用。

    公选,给了很多人机会,也给了更多人信号:同场竞技,机会均等,要想取胜,实力说话。找关系、跑门路不管用了,没有“背景”、不找“靠山”,只要有本事,一样有机会。

    “过去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现在组织给机会,更要抓紧时间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能力。”中江公司总经理薛乐群表示。尽管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身兼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薛乐群丝毫没有懈怠。

    “不一定冲着‘官位’而去,而是为检验能力、展示实力,站出来接受组织挑选。”一位参加今年公选的干部说。

    既管住“入口”又管住“出口”

    加强监督考核,“退场”机制需研究

    尽管推行的时间不是很长,公选制度已体现出优势。绝大多数公选干部在新岗位上表现出色,成为所在部门和单位的骨干。

    有专家认为,公选探索出一条如何选人、选什么人的新路,把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同时需要研究“出口”这一关怎么管。比如,公选干部任职后,如何加强教育监督?不能胜任的干部,又该怎么“退场”?

    “公选并不能保证领导干部一定能长期谨慎地运用权力。”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长江表示,对于公选产生的干部,仍然面临如何对待权力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认为,除了加强监督,还应当有任期制度,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在新一轮选择时就会被淘汰。“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固然要淘汰,不称职者同样也应被淘汰。”

    目前,江苏正在开展党政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全省共有包括省直、市直、县直在内的32个单位全面展开试点。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强调,加强考核与公选对干部的健康成长同等重要。“让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监督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多地对下负责。”

    “现在老觉得群众的眼光在盯着你,时时警醒自己要勤政廉洁。”一位公选干部说。 (记者 汪晓东)

 
 
 相关链接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 干部选拔任用应以胡星案为戒 谨防“带病提拔”
· 北京:干部选拔任用将推进考任分离、资格准入制度
· 湖南改革干部进出机制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
· 山西省委出台“三个规定”规范干部选拔任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