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建设>> 职能转变
 
服务为本—黑龙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透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3日   来源:人事部网站

    10月24日下午,冬日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设在哈尔滨市乐业大厦的黑龙江省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

    离正式办公时间还有五分钟,每个业务柜台后面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到位,电脑调试和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迎候人们来办理和咨询各类人事业务。

    记者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宽敞明亮的大厅,人事调配、人事代理、档案调入、机关事业技工考核、流动人员职称管理及社会保险、工资审批、证书发放、合同鉴证等一排排整齐的业务办理柜台跃入眼帘。

    就在这个550平方米的大厅里,黑龙江省人事厅有关人事、编制的39项业务通过22个办理柜台,实现了“一单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在阅览架前,刘建军正在翻看《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图》。他原来是一家军工企业的职工,几年前下岗后在哈尔滨市的一家民企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转型,这次是来申报高级职称的。这位朴实的北方汉子告诉记者,过去他一提起去机关办事就头疼,过程的繁复和效率的拖沓让人望而生畏。没想到今天来公共服务大厅发现办事这样简便快捷,相关业务的受理依据、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全都一目了然,材料齐全一次就能办结。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咱老百姓这回真是太方便了,啥叫公共服务,我今天算是体验到了!”

    而仅仅两年多前,办理业务却是另一番模样:从领表格到递送材料,本来仅是一件事,却要跑几个部门处室,甚至还要去事业单位,每次去人事厅都还要在省政府大院门口登记证件、电话联系,费尽周折。

    2005年初,严冬临近尾声。

    新到任的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段余应带领党组一班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行政务公开的精神,立足发展新形势,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构建人事编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路和举措。在公共服务理念的指引下,黑龙江开始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艰难建构,一场人事人才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的自我革命也在这片广袤的冻土地上悄然发生了。

    自我革命,从“百姓求我”到“我为百姓”

    从大楼到大厅看似一步之遥,却意味着一种从“百姓求我”到“我为百姓”的革命性转型,一路走来颇多荆棘和坎坷。

    谈起建立公共服务大厅的初衷,段余应说:“就是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对人事部门的职能进行系统梳理,该下放的下放,该转移的转移。在此基础上,将所有面向社会,包括老百姓和用人单位的行政审批、许可、服务的职能,都从各个处里拿出来,并与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放在一起进行整合,然后按照方便百姓、公开透明原则,再造流程,建立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

    这样的大整合、大调整,使人事部门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涉及观念的碰撞、权力的分配、利益的牵扯、岗位的变化,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掀起轩然大波……

    “在大厅办和政府大楼的处室办不都一样嘛,不都是办这个事,干什么非要搬出去。”“审批、许可的事都拿走了,处室还干什么?”“大厅是个什么级别呢?凭什么有这样大权力?”“大厅办不了事怎么办?会不会形成‘两张皮’,让百姓两边跑?”“大厅工作人员与厅里各处室人员是什么关系?”“人事部门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减少这么多项目,机关怎么运行?”

    一时间人们忧虑、议论,众说纷纭。

    是破冰前行还是知难而退?针对这些问题,厅党组首先统一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形成共识。但使从上到下全体人事干部转变旧观念,冲破思想阻力的任务依旧是关山重重。

    “在这个进退维谷的关头,厅主要领导用自己坚定的信念鼓舞激励着身边的人们。”黑龙江省人才中心主任张雁利满怀钦佩地对记者说,“为了让相关处室把自己的职能拿出来,厅领导挨个处室做工作。”厅里多次召开大会,强调要处理好大局与小局的关系,提出人事干部必须要顺应潮流,适应民意,满足民需。如果贪图小利,就会损大利,伤大义,毁形象,害自己。

    认清了时代大形势,冰封的转型车轮终于缓缓启动了……

    《政务公开文件汇编》、《工作流程》等顺利出炉,省厅各部室将机关中所有面对社会的行政审批、许可和服务的职能分离出来,将分散在各个事业机构的服务职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两方面职能进行整合。同时,对人事职能进行梳理,省厅行政审批事项由过去的35项减为13项。各市(地)也闻风而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系统清理。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机制建构紧锣密鼓地推进。针对服务大厅的工作按方便百姓的原则确定,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机关处室更是从便于内部管理的要求设置,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从相应的处室和事业单位抽调,他们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变,但工作关系在服务大厅,日常管理和考核由大厅负责。设立由常务副厅长和两名厅级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

    功到自然成。2006年9月,黑龙江省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正式面向公众服务,曾经充满神秘和权力色彩的人事部门工作终于走到了“阳光”下,走近了老百姓。

    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是黑龙江省人事编制工作直接服务百姓的窗口。在服务内容上,段余应厅长一开始就坚持“在法律范围内,给予群众的,就高不就低,能多则多;从群众收取的,就低不就高,能免就免”的原则,大力压缩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收费标准。近一年来仅省厅就减少行政收费400余万元,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此同时,政务公开、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举措在各地市积极推开。在哈尔滨市人事服务大厅采访时,记者发现这里的名称与众不同,不叫“人才中心”,而叫人才服务局。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局长车同昌自豪地告诉记者,为了探索人事人才服务的新机制,哈尔滨市在2006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了“人才服务局”,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与人才市场分离,人才市场开始实行完全意义的企业化运作,走出了管办分离的决定性一步。

    在大庆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大厅,记者遇到了从华侨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马翠华,由衷的满意写在她的脸上:“我毕业后想把档案转到大庆,在大庆人事网录入个人信息后,来服务大厅才用了几分钟就办结了档案转入手续,现在这里的服务太方便了!”在齐齐哈尔,在双鸭山,在佳木斯,人事人才服务大厅都在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

    10月23日上午,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的第三天,厅党组召集各个职能处室的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大家满怀激情地朗读着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立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论述,回首几年来探索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所走过的路,踌躇满志、感慨良多,进一步坚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从“24小时网上人事厅”到多功能全覆盖的“网上人才家园”

    前些年参加过公务员招考的考生都会清晰地记得公务员报名的一幕,公考报名和交费一般都要在现场进行。对考生来说,那无异于一场总动员:住在省会的都要起个大早,打车或者坐公交赶到体育场报名点,那些外地的考生则更苦了,汽车、火车地提前一个晚上赶到报名地,然后是报名、交费、确认的一次次排长队。一天办不完还要再多住一天,经济投入不说,光时间成本就耗不起。

    从2006起,黑龙江省人事厅通过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网上交费系统,开始实行网上一条龙服务。鼠标轻点,网上报名、确认、交费、打印准考证等全部报名流程就完成了,这不知“豁免”了多少考生的时间和金钱。考生得到了实惠,感到了政府的温暖,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你们为了我们辛苦了!我代表所有麻烦你们的考生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党好,你们也好!”“祝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但有谁知道,在2005年前,黑龙江人事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上还是个全国“后进”。当时,全国只有两个省级人事部门没有自己的网站,黑龙江便榜上有名。

    在厅党组的带领下,黑龙江人事厅发力加速,开始了人事人才网站建设。

    网站主要创建人之一的人事厅办公室主任王鉴,一提到建网站的历史,就忍不住感慨:“当初办网站真是太难了!”

    在政务公开的开始阶段,由于不习惯,有的处室连一个普通的表格都不愿意拿到网上。

    想起建网初期的步履维艰,看到今天网站每天8000多次点击率的红火,王鉴一再对记者说:“政务公开是个一把手工程。观念革命太难了,党组决定后还必须一把手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去抓,不能有一点的动摇和退缩。”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黑龙江省人事系统对人事政策法规进行了清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密内容信息外,黑龙江省人事厅将所有服务内容全部通过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包括职称评定、干部调配、工资福利、军转安置等16类68项内容,编写政务公开目录,并制成电子文档,对外公布,群众可随时查询。

    网站建设一要技术,二要资金。这对边疆省份的人事部门来说,是两道很难迈过的坎。经初步测算,网站一期建设需要600万元。没资金、缺技术,怎么办?

    观念一转天地宽。本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互惠共享原则,经过和几家网络运营商谈判,最后与网通公司签约,由对方提供技术和资金,人事厅提供信息资源。这样,人事厅在一分钱未投入的情况下,于2005年9月26日开通了一个高起点、多功能的黑龙江省人事编制信息网。当年,省人事厅也被黑龙江省评为了政务公开的示范点。

    打开黑龙江人事编制网,黑龙江省通信公司技术负责人过冬秀带着几分自豪的神情说:网站远远超出了人事厅原有的业务范围,实际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上人才家园”。目前已经开通了“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业务办理、培训教育、团队协作、服务递送”等五个平台。人们除了可以查阅或咨询人事编制政策法规、办理服务大厅所提供的各项人事业务外,还可以随时进行相关培训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短信、语音、视频、呼叫和邮件等手段,与人事部门进行对话或找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如需获取文件资料或证件,还能得到及时递送。截至目前,该厅上网的政策法规共1339件,发布业务信息15000多条,受理网上信访1400多件,解答各类咨询10000多条。

    如今,全省13个地市人事人才网已全部联网,65个县人事人才网的联网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三,省厅已与173个市、地、县(区)等人事部门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网络还利用通信公司在全省各地的基层营业点,作为服务协作单位,加载人事人才服务业务。无论是在大兴安岭,还是黑河边境口岸,都可以享受到丰富、便捷、人性化的人事人才服务。

    据统计,黑龙江省人事编制网站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达550万人次,在2005年、2006年度连续被省政府评为“优秀互联网网站”第一名,彻底改写了多年来黑龙江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历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运用公共服务大厅和信息网络两个载体,黑龙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越过丛林、田野,跨过大江大河,进了社区,进了乡村,进了平常百姓家。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人事部门形象也改变了,在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经过各界群众、人大代表等方方面面的综合评估,省人事厅从2004年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一跃跨入2006年的优秀行列。

    大厅运转了,网络延伸了,机关大楼怎么办?各种审批、许可和服务都上网了,机关处室该干什么?

    厅党组一班人认为:在人才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事人才工作有很多领域需要开拓,有很多事情需要政府人事部门去做。如搭建职业阶梯引导人才;制定发展规划控调人才;打造创业平台方便人才;健全激励制度激励人才;创造比较优势吸引人才;深化体制改革整合人才;完善交流合作机制聚集人才等等,都要求政府人事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去探索、去实践。“需要做的事情看不到边,关键是转变观念、转变方式。”段余应坚定地告诉记者。

    抓规划、抓培养、抓引进、抓拓展、抓合作、抓项目。如今,黑龙江省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已经从一般的、简单的服务上升到整体的、全方位的相互配套、行政审批管理及服务相协调,规章统一、方便快捷的服务体,业务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抓好公务员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黑龙江省还把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老年人才和外籍人才纳入服务范围,将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协作等一批新的服务项目列为服务内容。

    一时间,广袤的黑土地上,人事人才工作风生水起,气象一新——

    跨区域整合渐行渐好:黑龙江省厅依托实际,与各地市人事部门密切配合,使各地市的信息资源相互衔接,连片成网,扩大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市场的规模效应。“哈大齐工业走廊人才服务中心”,探索了现代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跨城市的人才协会呼之欲出,鸡西、双鸭山等几座煤城依托产业优势谋划建立煤矿安全、煤化工等方面的协会组织,当地经济社会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蓄势待发。

    跨部门合作渐入佳境:上下合作、内部合作红红火火。与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领导定期举行“厅长沙龙”,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哪家牵头,哪家配合,形成纪要进行落实,高效助推了民营、农业农村、高校等领域新涌现出的人事人才开拓性工作。

    跨时空统筹走入视野:“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规划”、“人才兴安岭行动纲要”等宏观规划已经制定,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几年黑龙江人才战略的行进轨迹……

    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每到一地,都能切身感受到人事人才工作的活力和生机。

    当我们抵达齐齐哈尔人才市场时恰逢周六,这里一派热闹景象,人们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大厅的一个“哈大齐工业走廊”人才招聘的窗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和工作人员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引进人才、发挥人才的效益,黑龙江省人事厅规定: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实行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品牌的“四统一”,三个城市对人才实行统一的引进、激励、评定标准。今年4月份,省人事厅还牵头组织3个城市的80多家企业外出招才引智,共引进企业急需的博士10多名,硕士50多名,引来了各方一片赞许,也在众多企业中叫响了“哈大齐人才服务中心”的品牌。

    思考与启示:前景在于开拓

    黑龙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着全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脚步,一年一大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按黑龙江省厅党组的话说: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态势,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切还都在探索。但他们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效。社会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还是作为一项可盈利的实体来做;是把人事部门所有面向社会的服务职能,集中为统一品牌来做,还是按传统体制由各职能处室分散进行,其效果和前景会大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都建立了很多人才服务中心或人才市场,下一步往哪儿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尽管各地情况不同,具体做法不能一刀切,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事人才服务的需求为己任,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再造流程、打造品牌,更有利于把事业做大做强。

    启示二: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呼唤人事部门内设机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机构——服务大厅及其工作人员,与原机关职能处室的关系怎么处理。机构合理、职能运转顺畅,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目前的做法是,服务大厅的人员与原处室的人事关系不变,但日常管理由大厅负责。这种做法能否长期下去?对此,段余应的想法是,将来人事部门内部机构应当是“一体两翼”,“一体”即人事部门,“两翼”中一翼是公共服务的机构,一翼是政策拟定与监管调控的机构。

    启示三:全面提高人事干部综合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迫在眉睫。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开通,大大拓展了人事部门干部与社会的接触面。从哈尔滨到大庆、齐齐哈尔,记者多次问到人事部门的同志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从厅长、处长到一般干部,一致的回答是:素质和能力急需提高。长期以来,一些人事干部只熟悉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而对其他人事业务不够了解,宏观政策问题很少研究,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人事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培养“全科大夫”型高素质人事干部,是突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瓶颈的当务之急。(中国人事报 徐荷 夏中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