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新进展——2013年中国经济回望之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1-23 07:1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结构调整新进展——2013年中国经济回望之二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晓松、刘羊旸、王敏)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改善、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2013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产业首超第二产业,压缩产能“倒逼”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评价指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吸纳大量就业人口,而且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少,有利于节能减排。这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成绩来之不易——

    回首一年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正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和行业为保增长急于铺摊子、上项目;另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社会普遍呼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面对复杂形势,中央科学决策,顶住压力,保持定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抓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中央的决策部署让我们看清了形势,与其抱着落后产能不放,不如自我革新。”回首往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波深有感触。

    2013年,中国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一度只有75%,严峻的市场环境和严厉的调控措施“倒逼”中船重工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

    据孙波介绍,一年来,通过加大节能环保船舶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力度,拓展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军非船舶装备领域,中船重工在经济总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核心指标上均实现了船市“寒冬”中的逆势增长。

    一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一手积极扶持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先进产能开拓市场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就治理大气污染、支持光伏产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信贷支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做出部署。

    在这些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传统制造业明显减速,新兴服务业节节加速。

    “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有保有压,坚持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

    展望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不轻——产能总量过剩问题虽有所缓解,但结构性过剩问题仍很突出;三产比重虽超过二产,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严重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针对这些问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列为今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可以预见,今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满意的进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国内需求动力充沛,消费市场亮点频现,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

    一分钟支付宝交易额过亿元,不到6小时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13小时超过上年销售额……2013年“双十一”,天猫支付宝成交额达350.19亿元,刷新去年创下的191亿元纪录。这一天成为了电商们的“狂欢节”。

    2013年,中国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突出表现为国内消费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亮点频现。除网络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外,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消费十分活跃,节能型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消费增长迅速。

    “这标志着,一批新的消费热点正逐步形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同消费一样总体表现稳定,二者共同构成的内需拉动作用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外贸进出口有所好转,三大需求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这个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

    2013年初,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需不振、国内消费需求又出现衰退的双重困难。

    是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性政策,再回到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还是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腾出手来通过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成为摆在中国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着眼长远,权衡利弊,中央提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据此,一系列旨在调整需求结构的政策措施继续出台:

    ——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效锅炉等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加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项目拉动民间投资;

    ——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推动出口稳定发展……

    “不仅考虑供给侧,更从需求侧入手拉动内需,保持了经济平衡增长,这是去年需求结构调整的一大创新。”冯飞说。

    尽管调结构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仍存在着消费基础作用发挥不足、对投资依赖过强、外需支撑有待提高等问题。

    王军认为,今后一方面要坚持调结构,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等,释放消费潜力,优化投资结构,为中国经济增加内生动力。

    农民收入“跑赢”市民,城镇化率再创新高,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2014年新年伊始,黑龙江省双城市希勤村村民于瑞峰开始盘点去年收成:承包了100亩地,种了玉米和西瓜,纯收入将近10万元……

    “这些年,国家对农民补贴多,还鼓励我们发展农村合作社、搞规模经营,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更有了奔头。”于瑞峰说。

    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的实际增长速度。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农民收入“跑赢”市民收入,是中国经济一大亮点。

    这得益于中国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和中央的不断加大的支农惠农力度。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去年中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到53.73%,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与此同时,各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达1700亿元,使得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这一块就增长了14.2%。

    城乡结构的优化,不仅仅体现在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收入这些“硬指标”上,更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软指标”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3年年初,中央提出要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留在农村和进入城镇的农民都能安居乐业。

    一年来,一项项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城乡养老开始并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入试点,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初具雏形;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让更多农村孩子看到希望……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巧妙地将工业化、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使城乡差距这个“短板”转化为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潜力。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国城乡统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城乡关系正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城乡体制仍处于分割状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说。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底以来中央就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积极稳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做出具体部署;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扬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风帆……

    “我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今年国民经济仍然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结构会继续优化,质量会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马建堂说。

责任编辑: 马娟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