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效应冲抵中国经济增长压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0 09:12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的窗口期已到来,而多项相关数据陆续被公开。因稳外贸的措施正在持续发力,进出口总值继续回暖,而反映上游产品价格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第31个月负增长……这些数据信息,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的部分经济金融指标,如工业、投资、货币供应等,出现了一时回落的现象。就工业方面来说,8月份工业增长率较7月份回落了2.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之大,为近两年所仅见。在此情境下,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也引发了某些人的担忧。“下行焦虑”可以理解,但应看到,部分指标回落反映的,其实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复杂性。

    要知道,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过程,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效率下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和私人部门杠杆率过高等种种困难,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在所难免。应该了解到,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要素成本提高,我国过去30年年均近10%的高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潜在增速下行至7%左右,也是保持在合理区间。

    实质上,在现阶段,比增速更重要的,也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经济新常态,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到头来,它也势必能促使经济更平稳地运行,也反哺民生,让民生与经济相辅相成。就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来说,也不难看到:居民年收入“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就业持续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和比重持续超过第二产业……这些“亮点”,也凸显了发展观的转向与升级。

    可以想见,随着简政放权、市场开放、价格改革、垄断打破等系列举措的陆续推出,改革效应势必会逐步显现,这其实也能冲抵经济增长压力。

    就如有些专家指出的,中国经济增长确实面临压力,但应正确看待部分指标短期回落,公众大可在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充满信心。就算当下PPI反映出中国生产端的相对低迷状态,但从趋势上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波动并不大,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经济硬着陆风险比较小。而在平稳发展下,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完全能够实现。

    国际经验就表明,赶超型国家人均GDP接近前沿国家的70%时,追赶动力才有所减弱。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2.8%,日本的17.7%。再看看时下各项结构改革有序推进,如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利率市场化和投融资、税收、流通等体制改革的推进,“定向减税”、“定向降准”等财税金融措施的推行,都会使得制度红利逐渐释放。可以肯定,以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效益、没有水分、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的合适增长速度取代高增长,也会让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要对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有充分信心,与此同时,也要对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当前世界经济仍保持缓慢复苏,但各国复苏步伐快慢不均,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面临新的经济动荡风险。特别是近段时间,不少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资本外流、本币贬值、通胀上升等问题。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排头雁”和“领头羊”,其改革进程和发展前景固然可观,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情形下,必须用新视角把脉经济,以新思路拓展新局,在持续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态、提质增效。把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到企业转型升级,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研发能力、培育品牌竞争力、提高职工素质和成本管理水平等方面逐步发力。也继续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外部环境。

    说到底,没必要对部分指标短期波动杞人忧天,它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势,而在改革持续推进的语境下,我国经济也会更健康有序、更具可持续性。(守愚)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