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融资机制,拥抱民间资本之春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5 16:20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10月24日中国政府网)

    会议指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本身并不仅仅是钱的事。李克强总理说过“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投融资机制创新之路的迈进,当预见更多的红利由此产生。打开向民营资本的大门,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思路带来的发展局面。当然,思路是政府所给予的,内容的具体落实,依然要靠市场说话。这其中,实体经济是很好的试金石。

    正如会议中提到的“创新投融资机制,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发展潜力都汇聚在实体经济上。在今年7月份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他就说到“中国经济发展最终要靠实体经济支撑。”可以说,中央政府接连不断的动作,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范围,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以及放宽民营经济社会资本准入等政策。这些,都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这一国家命脉来动作。不让资本迷恋于“钱生钱”的金融游戏,而是让资本涌向实体经济的大潮,从而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而创新投融资机制,则是添加了具有分量的一笔。

    会议还提到了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侧重。在此之前,投融资已经作为热词存在了很久。在水电、核电、电信、铁路、内河航运等关乎国计民生同时又是实体经济折射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中,都已经有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先知先觉。譬如铁路,去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要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加快铁路建设步伐的思路。而铁路的发展基金已于9月底正式设立。在产权、经营等的倒逼下,投融资改革将反过来推动未完成的政企分开改革。从这个点上说,投融资体制改革将是铁路改革的关键。

    本次会议还提到“落实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对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加大投资。”投融资机制的改革不仅限于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对于公共服务的参与,成了当下颇为应景的话题。毕竟,投融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更是要惠及民生。其中,最被热议的体育产业成了大亮点。在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就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描述。

    投融资机制创新乐于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点,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从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这是未来的大方向。提供新兴的服务产品,民间资本拥有相当多的憧憬。毕竟,政府把全盘的投资接住是不现实的,只有让社会资本充分进入,并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才创造出投融资的双赢局面。这恰好印证了本次会议“稳定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初衷之一。

    会议还提到“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投融资机制是高级的投资行为,它并非是简单的砸钱,而是要量力为出、因地制宜。政府必然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也是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领域会被多次提及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原因。而投融资的开源,先决条件是为民间资本建立良好的友好型、优势型的市场化筹融资环境。其中,银行、保险和债券等都是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角色。譬如,在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面,要增强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农业保险等方式方法。同时,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多管齐下,方能让小流汇聚成江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投融资体制的创新,让资本能“化零为整”。这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由此可以预见,民间资本将更加贴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脉动性,并以此拥抱了自己的春天。(皮波)

责任编辑: 康丽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