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期待减法后的价格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16 13:40 来源: 中青在线
【字体: 打印本页

    价格改革的步伐在加速,市场将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

    这是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资源通过价格的变化实现被利用和分配,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价格杠杆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市场的变化往往通过价格信号来体现,从而传导到生产、生活当中。价格信号正确,则生产顺利,而如果价格信号错误,生产将面临灾难。

    如何保证价格信号正确?答案是市场。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形成本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在我国,这条路走的并不顺畅。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让政府包揽了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制定,结果是物资短缺与生产浪费同时并存。

    多年来,有关价格改革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后,政府放开了大部分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让市场得以发挥作用。

    1998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就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政府干预价格的领域被限制在五个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水、电、煤、油、交通、医疗、电信、天然气、银行收费等等领域就是政府价格干预的主阵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述领域的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越来越无法及时反应生产、生活。价格既不能反映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也不能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电荒、油荒、气荒、水荒、医疗资源短缺等现象不时发生。这造成人们行为的扭曲。

    典型的例子是医疗,医生的诊疗费用多年来被限制在非常低的价格水平,客观上驱动医生通过大处方来弥补收入的不足。而大处方的泛滥不仅导致药品的浪费,也大大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激化了医患矛盾。价格的不合理形成了双输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府干预价格的手还时不时向已经市场化的领域伸去。有些早已市场化的商品,其价格波动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

    如果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那么,价格形成机制更要及时完成深水区的改革。

    实际上,当下已经迎来价格改革的窗口期。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2.1%,全年温和通胀渐行渐近。多位专家都在呼吁,要抓住这个改革窗口期,将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类价格改革理顺,从而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11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认为,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空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推动转方式、惠民生。

    毫无疑问,这是中央对价格改革的期许。

    会议确定,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要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做到统筹配套,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改革要警惕各种附加费的滋生。在水、电、油等资源型产品价格中,附加费普遍存在。有统计显示,以2013年全国用电量估算,电价附加费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革时,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却通过附加费的方式暗中消解改革对自己既得利益的破除。

    价格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新思路、新方法,还需要警惕各种名目的假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空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这是在为价格改革做减法,市场期待减法后的价格机制。(记者 李松涛)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